分享

中医经方治疗带状疱疹验案集,值得收藏!

 昵称29511723 2018-05-03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四季皆可发病,但以春秋两季多见。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并且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带状疱疹的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皮肤上出现一簇簇红斑、水疱,排列成带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产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对于该病的命名则更为形象,称之为“蛇串疮”、“腰缠火丹”、“蜘蛛疮”等,认为多由机体经络受阻、情志内伤以及肝气郁结所致。





带状疱疹是怎么发病的



如前所述,带状疱疹是由于感染了一种叫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病毒而引起的。而其实有一大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而发病。





带状疱疹有传染性么?



理论上讲,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对水痘-带状病毒没有免疫力的儿童接触了疱液,可能会被感染而发生水痘。正常成年人大多已经具有免疫力,被传染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带状疱疹患者不需要特殊隔离,只是尽量避免与儿童接触就可以。





带状疱疹有什么具体症状表现?



发病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低下、进食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可有明显的痛感,持续1-3天,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主要为肋间神经,其次为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的支配区域。患处常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状至黄豆大小的丘疹,成簇分布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痘,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皮肤红晕。皮损多沿某一神经成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多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人较为剧烈,病程为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如何治疗?



带状疱疹,多是由肝脾内蕴湿热,秉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且疼痛剧烈为特征。因其多缠腰而发,故名缠腰火丹,亦有发生于胸部及颜面部者。        

                                                                    

此病症用常规方法治疗,往往疗程长,且易留下后遗症,尤其是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极为痛苦,经久不愈,疼痛难耐,十分无助。这里小编整理了仲圣平台师友们治疗带状疱疹的相关病案,从中可以窥见经方治疗带状疱疹的思路和方法,希望给大家的临床带去帮助。





患者:周某


性别:男


年龄:55岁


就诊日期:2017年10月2日


右胸部带状疱疹二十天,有灼热痛,舌淡红,苔薄白,右关弦有力,纳可,眠可。


处方:柔肝合剂去掉细辛


方组:制附片15g  柴胡15g  生大黄15g  枳壳15g  赤芍15g 炙甘草15g 党参15g  生白术15g  干姜15g  茯苓15g 生龙骨45g 生牡蛎45g 生姜45g(切)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冷水1400ml,煮取600ml,一天分三次饭后温服。


二诊:疼痛已明显缓解,继服上方三剂,疼痛消失。(浙江蒋永健医生医案)

 

 



患者:应某


性别:女


年龄:75岁


就诊日期:2017年10月11日


右胁部带状疱疹神经痛半个月,在其他诊所予以西医抗病毒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疼痛无缓解,经人介绍前来我处就诊。


查体:右胁部有一手掌大小的疱疹,无明显渗液,略干,灼热痛明显,纳差,眠差,晚上因疼痛睡不好觉,大便四日一次,口干,舌红,有裂纹,苔腻,舌下有瘀络,脉浮数。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味


方组:柴胡60g  制半夏20g  党参20g  生黄芩20g 炙甘草20g  桂枝20g 赤芍20g  牡蛎20g  生姜20g(切)  干枣6枚(撕)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冷水1400ml,煮取600ml,一天分三次饭后热服。


忌口:生冷、石膏制品,绿豆制品。


治疗效果:后听人介绍说患者三剂药服完后,疼痛已消失。(浙江蒋永健医生医案)

 





患者:徐某某


性别:女


年龄:61岁


就诊日期:2017年11月1日


左腹部及左胁部带状疱疹神经痛已一个月,经人介绍前来我处就诊。


查体:左腹部及胁部沿肋神经走向有多处疱疹,灼痛感明显,纳差,眠差,晚上口干,后半夜易醒,舌苔厚腻,有瘀点,脉弦。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味


方组:柴胡60g  制半夏20g  党参20g  生黄芩20g  炙甘草20g  桂枝20g  赤芍20g   牡蛎20g  生姜20g(切) 干枣6枚(撕)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冷水1400ml,煮取600ml,一天分三次饭后热服。


治疗效果:电话回访,疼痛已消失。(浙江蒋永健医生医案)

 




患者:邱某


性别:男


年龄:78岁


初诊日期:2017年5月11日


主诉:腹部、背部刺痛三天,曾在别的诊所治疗两天,后来我诊所求诊。


查体:胸胁处大面积疱疹,胸胁刺痛,痛苦面容。饮食差,大便干,日一次,小便少,睡眠差,全身无力。舌质红,苔厚腻,脉沉弦。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剂量:四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方组:柴胡60g  党参20g  茯苓20g 黄芩20g 龙骨20g  牡蛎20g  桂枝20g  半夏20g  大黄15g  磁石20g  生姜20g(切)  大枣6枚(撕)


煎服方法:凉水泡30分钟,1400毫升水,煎到600毫升,分三次热服。


效果:每天一剂,四剂服完痊愈,皮肤恢复如常,无后遗痛。


感悟:我开诊所二十年治疗带状疱疹也好多例,愈合最快的是这一次,又快又没留下后遗症,以前用西医治疗的都会有胁间神经痛后遗症,这就是涂老师的经典,经方的魅力。(肖淑华医生医案)

 




患者:刘某


性别:女


年龄:49岁


初诊日期:2017年1月22日


主诉:右胁肋疱疹二十天,伴瘙痒


病史:二十天前,无明显诱因,右肋处突发疱疹、丘疹、色淡红,成带状分布,无疼痛,只是瘙痒难耐。


刻下:精神不振,嗜睡,纳可,大便偏干、特少。右胁肋处见淡红色丘疱疹成带状分布,数量一般,有抓痕,结痂,瘙痒难耐。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边齿痕,脉寸浮余沉细,尺弱


辨证:少阴病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45g 细辛30g  麻黄30g  大黄45g


剂量: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加冷水1400ml泡药两小时,打开盖煎,水开再煮一小时,分三次温服。


忌口:生冷、水果、牛奶、绿豆及含石膏等寒凉食品


二诊:2017年1月25日


一剂药后,瘙痒基本消失。


三剂药后,瘙痒已除,偶尔右胁肋处有热痛感,纳可,二便正常,告知患者,正气已复,余邪未尽,继服上方三剂。


随访:一周后,患者告知诸症悉除,患者非常满意。


感悟:辨证准确,经方奇效,一剂知,两剂已。感恩涂师,感恩仲圣平台!(广东罗祥明医生医案)




温馨提示

平台所刊医案仅供中医临床思路参考,

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