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小编讲福清世事~

 星海经 2018-05-04

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人是一本字典,有的人是一本小说,有的人脍炙人口,有的人却是珍藏版。时间,可以带走年少轻狂;时间,也能沉淀岁月的痕迹,我一直觉得,每一个经历过时间洗礼的人,都是一本活历史书,我喜欢听故事,我喜欢做故事的搬运工。
1
龙江沙合状元来

  因为我是海口人,因此总是时不时的听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讲起关于海口的一段段往事,有一天,奶奶对我说:“海口以前是每个人都抢着来的”,我不信:“哼,谁要来海口,又没啥好玩的。”“这你就不懂了吧”接着奶奶就对我娓娓道出了“龙江沙合状元来”的故事。


海口老城区

  福清的母亲河龙江流域的河沙,大都是沉淀在出海的河口,就是海口,人们预测将来福清的状元会在海口出生,于是便有一些读书人,富商官宦人家迁到海口镇居住,想沾“人杰地灵”的光,好让自己的子孙将来能取得功名富贵, 当时有人把这种搬迁叫做“搬去海口抢状元”。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一个典故,话说明历年间,福清海口有个秀才叫做林昂,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但在乡试未第,一天,他应邀到闽侯县塾师的朋友处游玩,晚上闲来无事,偶然翻阅书桌上学生翁正春的课卷,见其一篇习作,立论新颖,文笔不错,但段落间衔接不够自然,于是便提笔予以调整,后来翁正春考中状元,全仗这篇文章,他万分感激,专程来海口拜谢林昂老师,此举传为佳话,应了那句古语:“龙江沙合状元来'。


历史沉淀的海口龙江古桥

2
后埔街与一拂街


  现今的福清,到处透露着现代都市的气息,高楼大厦,新兴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但或许,很多像小编这样的后生仔对福清老城区的故事一无所知吧。

  玉融古城,是一首沧桑的民谣,余韵未消。一辈又一辈流传下来许多福清的老故事,例如七街三十六巷:

  晨曦薄雾中,小巷深处仿佛传来了”茶食,茶食“的叫卖声,直至太阳升起也依旧清晰听见那声音。

  那卖橄榄串的老头用竹筒装着竹签,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甩出清脆的声响,从古至今也从未停止过。

  后埔街:原名夏埔街,古为夏氏集居地,街路两旁多为夏姓开设的店铺故名。因福清话中“夏”和”后“谐音,乃渐成后埔路。”文革“期间曾改名为反帝路,1987年又改名为后埔路,现恢复原名。


过去的街心公园

  街心公园,象征着这座城市经久不息的活力,这里川流不息,公园内郑侠的雕像面对着多少年的人来人往,他静观太平盛世融城繁华,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雕塑的正对面就是一拂街,


街心公园郑侠雕塑

  郑侠,又名一拂先生,北宋时海口人,生性耿直,一身正气。二十七岁中进士。因关心民间疾苦,痛斥官场邪恶。向皇帝进谏”流民图“和”邪曲小人图“得罪了大官僚,被流放琼州,年过半百方才回北京,苏东坡保荐他到泉州,不久,又被奸臣排挤,调回京城当看守城门的小吏。

  郑侠虽历经磨难,棱角却越磨越利,有一次,他当面指斥当朝太师蔡京纵子作恶,得罪奸臣,当他告老还乡之时,蔡京拦在路上,要检查他的十个箱子,谁知打开了九个箱子,里面皆是石块,最后一个打开,只见文房四宝和书籍,蔡京以为珍宝一定藏在箱底,翻出之后,竟是尘拂,郑侠悠然说:”下官一身干净,就靠此物,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说罢手持尘拂往蔡京身上一拂,哈哈大笑:”可惜大人一身尘积太厚,无法拂净。“于是后人人称郑侠为一拂先生。

3
“我”要不要(^_^)玩笑~

  硝烟战争,对我们来说,似乎都只是影视作品,书籍所制造的效果,而我们的长辈们,却都是从枪林弹雨,纷火战争中存活下来的。小时候,我最喜欢做一件事就是搬一张小板凳,坐在外公身边,听外公说起他爷爷说给他听的那些故事。

  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一个老奶奶卖芋头闹出的笑话。

  据说,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鬼子在中国横行霸道,有一位老奶奶担着一筐芋头在集市叫卖,一位红军欲上前购买芋头,老奶奶便说:”一弟一弟,’我‘要不要,’我‘要不要(福清话中,芋头福清音译为wò)”士兵大呼不解“我只是想买芋头,我要你干啥子勒”。


  每一个城市,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有太多的历史财富有待我们去挖掘,每一位经历过福清这座城市沧海桑田变化的,都是这座宝藏形成的见证人,我们还需要很多时间,很多过程去了解过去的历史,去创造的今天的历史,去规划未来。

  挖掘的脚步从未停止,期待下一次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