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山人r8ch18wlt6 2018-05-04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昔日东北农家的炕上,几乎都有两个“笸箩”,一个是妇女做针线活用的“活计篓”,一个便是装旱烟的“烟笸箩”。抽烟和做针线活一样,是每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过去在东北农村,大姑娘抽烟是从小学会的,通常情况下,大姑娘们先自己将烟袋点着了,然后再将烟袋递给老人,长此以往就学会了。围绕着烟袋还有许多相关的习俗,如新娘子要给公婆行“装烟礼”,公婆掏“装烟钱”等等。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外地人到了东北地区,看到大姑娘嘴上叼个大烟袋,都会感到很惊奇。

十七八的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在东北,大姑娘一般指没有过门的女孩子。大姑娘为什么会叼上个大烟袋呢?

姑娘叼个大烟袋,你咋答,抽烟呗,。是点烟,在东北大姑娘 

是不让抽烟的,抽烟的大姑娘是嫁不出去的。你仔细看,在大姑 

娘身边必有一老女人,再看烟袋杆多长,一那长(约20厘米)那是她母亲,一尺长那是她外婆(奶奶),三尺长那是她 太奶。烟袋杆的长度是辈份的象征。一般小姑娘从八岁起学习装 烟,点烟技法。把烟袋锅插到灶坑里,火盆上,用嘴梭啦几口把 烟袋点着,按不同辈份以不同手法递给长辈,千万不能错。出嫁那天按规矩给婆婆点烟,给太婆点烟。以后每天早上给老人点第 一口烟。当她生育子女后才可拿起一那长的烟袋自己抽烟,女儿八岁后才给她点烟。这就是东北的所谓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过去满族人及其先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与蛇蝎蚊虫为伍。吸旱烟不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烟的习俗。清朝时代,旗人是统治其他民族,生活优裕,姑娘们在未出阁时因有选妃的机遇,很受尊重,被称为“娇客”,他们平日一般不操持家务。女红之外,闺门寂寂,常以吸烟解闷。便形成了“旗人姑娘真叫怪,嘴里叨个大烟袋”的形象。

那时候,人们心里也没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概念。待嫁出阁的大姑娘一定要做针线活,为自己准备嫁妆,就会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吸烟。那个年代,没有纸来卷烟吸,所以吸烟都要用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装烟叶的口袋也叫烟荷包。烟荷包两面都绣有花、鸟、鱼等图案。这在过去那个年代,也是很有讲究的。姑娘要亲手绣一个烟荷包送给自己的情郎哥。东北民歌《绣荷包》就是唱的这件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烟袋锅多是用黄铜和白铜制作。烟袋嘴除铜的外,还有玉石、玛瑙、青金石、翡翠等多种,烟袋杆则多数是木制的,尤以乌木为最好。郭颂唱的东北民歌《新货郎》里就提到乌木的烟袋杆儿。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一般的情况,男子用的烟杆较短,大概不超过一尺,因为他们经常在外边劳动,携带着方便。烟袋锅和烟荷包也较大一些,可以多装些烟叶。出门的时候别在腰带上。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而女人吸烟一般是在家里,所以习惯用细长的烟袋杆,烟锅也相对小,称作“坤烟袋”。就像现在女士佩戴坤表一样。其中老太太用的烟袋杆特别长,一般都在二尺以上,装好烟后,往往自己够不着点火,这时要由儿媳妇或是孙媳妇帮着点火,对于老太太们,这也是一种福气,一种骄傲的资本。别人看见了会羡慕的说她老人家有福气,老太太的脸上则会笑开了花。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也有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则自己伸到炕上的火盆里点火。那时东北的人家冬天炕上一定要有一个火盆,用以取暖。有时,要是她们坐在炕上需要拿稍远一点的东西,往往也用长烟袋勾过来。

 抽烟袋的老太太还有一项“绝活”,就是能坐在炕上把吐沫叶到四五尺远的地下,初次看到这种情形的人都会觉得新奇。在东北民间,手拿长烟袋成了老太太的标准形象。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另外,东北的姑娘小伙订婚时,先是相对像(也叫相媳妇),是男方到女方家里看姑娘,要是彼此同意了,接下来的程序叫“过礼”。过头茬礼时,姑娘要给男方的父母点烟。过去就是给婆婆用烟袋装一袋烟,现在则是给婆婆点一支香烟。无论婆婆会不会吸烟,这烟一定要象征性的接过去。算是接受了未来儿媳妇的祝福。但这祝福可不是白祝福的。婆婆要给“装烟钱”。这笔钱是在讲好的彩礼以外的。也是万万不可少的脸面钱。

 有的地方,不光给婆婆点烟,还要给婆家前来参加仪式的姑姑、姨姨、婶婶等点烟。也是一样要给见面礼的。总之,那天姑娘会赚个盆满碗满碗的,也是小发一笔。

 过去,有的地主人家,规矩多。新婚第一天的儿媳妇,在晚上回自己房间休息之前,要给公婆装一袋烟并点着后才走。第二天早上给公婆“请安”时,第一件事也是装烟和点烟,所以,东北姑娘叼烟袋的功夫最终还是会派上用场的。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东北有句俗语:“千年的大道熬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等自己当婆婆的时候,就会享受晚辈人的孝敬。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变,满族女子早已摒弃了这样的习俗,只有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奶奶们,还时常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唠着家常,品味着生活的甘与苦,谈论着往昔和未来。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在东北,冬天,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天气非常的寒冷。行帮、跑腿子之人,常常躲在大车店、把头屋、工棚、大房子、跑腿子窝棚等地方“猫冬”。冬夜寒冷又漫长,人们干什么呢?抽烟、吹牛、唠闲嗑。   

    行帮外出、狩猎钻山、赶大车的在外。抽烟又可以解除一点儿寒冷,顺便烤烤手,暖暖嘴。抽烟是一种“营生”。大伙边抽烟边唠嗑,消磨那漫漫的长夜,寂寞的光阴。这样,烟,就和东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东北的老人都说:蛇怕烟袋油子。

烟有防蛇,防蚊虫的作用。早期的东北地区,为开发而来的各族先民,以及闯关东寻活路的人们,还有那些在深山老林里淘金、放排、挖参、狩猎的人们,劳作歇息时抽烟,吐出的烟雾能使毒蛇惧怕,不敢靠近人。同时,烟袋油子(一种积存在烟杆儿和烟袋锅里的“膏”)也能释放出强烈的气味,使毒蛇闻而生畏。这就大大帮了山里人的忙。无形中,就要求进山的人,必须学会抽烟。在“入草”(进入老林子里作业)前,人们还要在绑腿布上抹上点儿烟袋油子,以防止蛇咬。

    同时,烟灰还是一种民间常用的止血药。在老林子里作业,万一受了外伤,人们就顺手捏一点儿烟灰抹在伤口上,既杀菌又止血。

    挖参的人,更是离不开烟,每当发现了参娃娃(人参的另一种称呼),参把头(挖参的带头人)就花喊:“打火堆”、“点蚊烟”。这时,小打(小伙计)要给参把头点上一支烟,让参把头叼着烟边挖边抽,小打就在一旁给参把头搧扇子,风把烟一刮,烟味儿就飘散在参把头的周围,蚊子就不敢来叮咬,参把头就会专心致志地去挖人参了。深山老林子里的蚊子很多又很厉害,用手轰都轰不过来,只有用烟来驱赶。现在的蚊香恐怕就是从这里发展过来的吧。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因为过去生活单调,该地区又冬长夏短、冬天没什么活计,乡亲们就猫冬、串门、唠喀、打牌、抽旱烟。抽旱烟没有卷烟纸,只好使用烟袋锅抽。大部分的男女老少都会抽烟,所以大姑娘也不例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抽旱烟,对不嗜旱烟的妇女们来说,当然被视为一大怪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这怪并不只是针对关东的女孩子,实是怪关东抽烟袋的人群太普遍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就称:清前期,东北民族吸烟已相当普及,“俗习已痼,无论男女老少,莫不嗜之”。

说起关东人抽烟,还颇有点早期与世界接轨的味道。烟叶这种东西,是14世纪末哥伦布由美洲带出而传向世界的。明末清初,最早由南洋、俄罗斯两条通道,分别传入我国南方沿海和东北地区。东北北部的少数民族,较早地见到这种神奇的植物,吸食以后让人兴奋、缓解疲劳,并能驱避毒虫。当时关东几乎就没有文化生活,人们很寂寞,一时对抽烟袋、种烟趋之若鹜,成为时尚。这给关东带来了陋俗,也带来了烟草种植业。初到关东、刚刚接触烟叶的关里人,面对着男女老少人手一只烟袋的风景线,能不感到陌生和惊诧吗?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60多年前的故乡,烟风已敛。姑娘叼个大烟袋的景象已难得一见,最后一代叼大烟袋的姑娘都已步入老祖母行列。当时人们尚不知尼古丁为何物,更不知其有碍健康,而拒绝烟袋,只是从节俭、杜绝浪费考虑。如在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就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年轻人是不许抽烟的。只有上了年纪的祖母享此特权,并在园子里给她们留两条垄种烟。她们一人一支长长的旱烟袋,冬天守着火盆,旁边放个烟笸箩,叭哒叭哒地抽个没完,那老青烟、“蛤蟆癞”浓浓的辣味,呛得我们几个孩子吵着抗议。她们则往往以抽烟能防避毒虫来反驳我们。确实,夏天她们总是把透烟袋杆、沾满烟油子的“笤帚眉儿”,放在窗台外的土墙上。淘气的我们也真的做过残忍的实验,捉一条活蛇,给它嘴里抹一点点烟袋油,它便立刻翻白死去。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二百多年的抽烟盛行,还让烟袋成了人们交际、礼仪上不可或缺的工具。客人来了,主人家的媳妇要装一袋烟,恭恭敬敬递上去,表示款待;儿、孙媳妇,早、晚都要给老人装袋烟,以表示孝顺;达斡尔等几个少数民族,还把烟作为丧事中的祭品,并把烟袋、烟荷包等烟具随葬。

跳神时,“大仙”附体后也先要烟抽。

结婚礼仪程序上普遍都有“装烟”一项,新媳妇要挨个一袋一袋给长辈装烟,当然,长辈也不能白抽,是要在此时掏出红包的。就是在人们已经认识了尼古丁的今天,此风依然不歇,挺前卫的婚礼上,还习惯地保留着“点烟”的仪式,当然,这已仅仅是醉翁之意了。

 东北的大烟袋锅子,其实要是研究起来,那也是很讲究的,烟袋是由烟袋嘴、烟袋杆、烟袋锅三部分组成。男人用半尺长的小烟袋,拴上一个绣花烟荷包,可以别在腰带上,随身携带;正点的要是“白铜烟锅檀木杆玛瑙烟嘴”,最好还要有相好的手绣一个鸳鸯戏水大烟袋,别看这似乎冒着土气味的烟袋,除了用料也有讲究外,还隐藏着一份男欢女爱。最后装上东北泡子烟,或者漠河烟,抽上一袋,真叫一个爽,可以坐在房檐下抽,可以坐在杭头抽,也可以坐在山脚下抽......随心所欲。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传统民居8姑娘叼个大烟袋

  大烟袋,在东北,过去是人人必备的器物,也是身份的象征,但也是一段接近尾声的历史,旱烟袋已在除少数偏僻乡村外绝迹了,忌烟、戒烟渐成时尚。现在,烟袋、烟荷包成了收藏品。在不久的将来,它就会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