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花消息雨声中

 关陇之 2018-05-04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



五一假期里,苏州的朋友发来一组新疆吐尔根的杏花照。


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吐尔根杏花沟,是新疆野杏林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野杏林,占地有3万多亩,是中世纪遗留下来最大的原始野杏。


每年的四月,据说,是伊犁河谷最美丽浪漫的季节。


伊犁河谷多雨,雨后日光显露,空中暖气流与沟谷冷气流遭遇,形成浓重的沟谷雾团。四月间,杏花绽放,一树树一丛丛的粉色杏花,在碧绿的山腰沟谷之间蔓延开来,既有大气磅礴的场面,又有形单影只的妩媚。



近处的花树,蔚蓝的天空,墨绿的针叶林,嫩绿的草甸,悠闲的牛马,掩映在白杨树后冒着炊烟的房舍。在阳光的影照下,山坡的脊梁,画出一道道美丽的线条,所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让人痴醉。


看着照片,似乎都能闻到清新的杏花香味。这,应该是世上最美的杏花了。



我没见过杏花。


关于杏花的消息,多半来自诗词。而在我的印象里,杏花,总是与春雨,与江南联系在一起的。



北周的庾信《杏花诗》曰: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 ”


明代杨慎说:


“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他的这首《杏花诗》,确实也是以“杏花”入诗的滥觞。庾信开了个头,到了唐朝便一发不可收,秾华繁采的杏花,在这个昌盛的国度里,恣意绽放。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这是王维的《春中田园作》。


冬天难以见到的斑鸠,随着春天的来临,早早飞临村庄,在屋顶鸣叫。村中的杏花争先开放,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白色的杏花花影中。



诗人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


但只淡淡的一句“村边杏花白”,便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充满着田园生活的恬静之美。



杏,是我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栽培历史超过3500年,在《管子》、《礼记》、《山海经》等古籍里,都提到过杏。


我国最早的历法与月令文献《夏小正》说,“(正月)柳稊。梅、杏、杝桃则华。”东汉《四民月令》也有“三月,杏花盛,可菑(zī)沙白轻土之田。”一句。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轻风剪剪。


农人种杏,是为了果实,而在诗人眼里,杏是春的妩媚,弥漫着浓浓的春意。北宋的陈与义说: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作为“客子”,将光阴尽耗在“诗卷里”,这位客子定自不俗,定然没功夫去蝇营狗苟,去做杜甫所说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趋侍于权贵之门的事儿。


“雨”,往往是一种抽象的载体,凡愁事、压抑着自己的事,皆可以一“雨”了之。然而,陈与义却在潇潇雨声中,听到杏花吐蕊绽放的讯息。



古代乡试在桂子开花的八月,而更高级的会试,则在杏花绽放的二月。旧时读书人都知道一副对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谁人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杏花,是被文人喻为金榜题名的春风及第花。唐人郑谷的《曲江红杏》就有一句: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陈与义期待的杏花消息,既是对春天的期待,也是对春风及第的热切期待。



杏花在春雨滋润下的萌动,给人的那种企盼、神往的美好心情,较之春花烂漫给人的一览无余的满足,更加诱人,更富想象力。



《晦庵语录》说:


“高宗最爱简斋‘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一联。”


文人的杏花消息是及第。而宋高宗,这个苦于不得不向金人称“侄”的儿皇帝,其实,也是多么希望,雨中的杏花,能为他传来好消息。


在古代,文人应试,赴任,会友,流放,足迹遍及各地又舟车不便,对于羁旅离愁,有极为丰富的体验。而青草碧色、日暮杏花,最容易唤起他们的离愁别绪。


戴叔伦说:


“燕子不归春已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温庭筠说:


“月落子规啼,满庭山杏花。”“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晚唐杜牧《寓言》:


“暖风迟日柳初含, 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 杏花时节在江南。”



陆游在他的《临安春雨初霁》诗中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与陈与义一样,写春天雨后初晴的一派清新。单看这一句,也甚是清新活泼。


但全诗的结尾却说,“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实是旅居京城,清明时节独在异乡为异客,只是借着眼前的京华春色,求得一点温暖。


章文虎妻有一首流传甚广的《临江仙》:


“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春草如茵,满阶新绿,一片粉白,杏花飘香,看似思妇在大好的春光面前忘却了愁绪。



但此句前后,都写离人在外,不禁悲戚。她写美景,原来只是为了唤来归人一同欣赏,蕴含了思妇的忧怨深情。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诗曰: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钱起,是唐朝“大历十才子”,一句“辛夷花尽杏花飞”,以杏花飘飞,写世事浮躁人生易变,虽未褒贬杏花,却能读出一丝隐约的春怨。


在《全唐诗》中,关于杏的诗篇有98篇,而在《全宋词》中,有关杏的词作有545首。杏花以其独特的个性以及季候属性,在古代文人的心中,积淀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人文意味。



提起杏花,今人最普遍的联想,当数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但叶绍翁写诗时,并非有妇人出轨之意。而后人却常常将杏花,喻为出墙女子,这算不算是一种曲解呢?


其实也不然。杏花娇小妩媚,早就有好事的文人,说它“艳性”,轻佻风流。比如唐代的薛能,就有一首《杏花》诗曰: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


唐朝还有一位诗人吴融则说: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一枝红艳出墙头”,化用成叶绍翁'一枝红杏出墙来'。不管叶诗是否本意在反映出轨,但这高墙之内探出的一丝风情万种的艳笑,难免让人联想。



宋朝张先的《一丛花》,也有一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诗中的女子感叹自己空闺独守,青春年华白白消逝。


不过这些,都只不过人类强加于杏花的臆念罢了。不如王安石《北陂杏花》写得蕴藉空灵:


“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像极了吐尔根的那些野杏,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市井的嘈杂,也无丝毫的装饰雕琢,杏花兀自开落,愉悦了眼眸,也净化了心灵。


本文由解道(微信号:jiedaoba)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