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一生三大错,错杀了一个人,错用了一个人,错过了一个机会

 快乐老年435 2018-05-04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个儿子,是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弟,他17岁登基称帝,在位17年,大明江山就轰然倒塌。北京城破之际,崇祯皇帝曾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然后在万般无奈和遗憾中选择自缢身亡。事实果真像崇祯皇帝所说,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吗?其实不然,他一生最大的三个错,就是错杀了一个人,错信了一个人,错过了一个机会。

崇祯一生三大错,错杀了一个人,错用了一个人,错过了一个机会

一、崇祯错杀的人。说起崇祯错杀的人,很多人可能都说是袁崇焕,其实不对。明朝末年,臣属之间党同伐异,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这不仅仅体现在东林党和阉党之间,更体现在东林党与非东林党官员之间的争斗。如何彻底解决党争,崇祯皇帝做的并不好,他上台伊始,打击阉党,诛杀了魏忠贤,此后东林党得势,他们所站的角度是以本党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朝廷的利益,所以明朝的最终灭亡,东林党要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

崇祯一生三大错,错杀了一个人,错用了一个人,错过了一个机会

再反过来说魏忠贤,魏忠贤揽权之后,虽然对付异党的手段残忍,但确实是一个能做事做得成事的人。崇祯的哥哥明熹宗在临死之前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可是崇祯不仅没听,还诛杀了魏忠贤。后来李自成包围北京,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就连崇祯自己也曾说:“朕御极之初,撤还内镇,举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营私图,罔恤民艰,廉谨者又迂疏无通。”也就是说,崇祯虽然惩治了魏忠贤,但局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大臣们把私利看得比朝廷利益都重。崇祯此时可能有些后悔,又命人将魏忠贤的遗骸收葬到他当年选定的墓地香山碧云寺。不管魏忠贤到底是怎样的恶贯满盈,但是在临死之前的崇祯心里估计觉得自己错杀了魏忠贤。

崇祯一生三大错,错杀了一个人,错用了一个人,错过了一个机会

二、崇祯错用的人。崇祯在位时期,面对北方的后金政权,群臣们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一心匡振社稷,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起初崇祯极为信任袁崇焕,在朝廷对奏之时,袁崇焕说:“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崇祯说:“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 袁崇焕说了句不该说的大话,五年平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不过崇祯信以为真了。

崇祯一生三大错,错杀了一个人,错用了一个人,错过了一个机会

事后,深知崇祯性格的给事中许誉卿问及此事,袁崇焕说:“圣心焦劳,(五年平辽)聊以是相慰耳。”许誉卿提醒:“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袁崇焕这才自知失言。所以后来,袁崇焕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条件,“不以权力掣臣肘,不以意见乱臣谋”。其实这是袁崇焕在为自己找退路。可是崇祯却不这么认为,赐给袁崇焕桂尚方剑,假之便宜。袁崇焕把话说得太满,崇祯平边心切,也不顾是否可行,一味下注,而后又感觉亏了本,以至认定袁崇焕辜负了自己的信任。不管袁崇焕是不是被冤杀的,在崇祯眼里自己是错用了袁崇焕。

崇祯一生三大错,错杀了一个人,错用了一个人,错过了一个机会

三、崇祯错过的一个机会。历史上有很多王朝都有偏安之举,比如晋朝和宋朝。明朝末年,朝廷之上也有南迁的议论。按照当时的局面,放弃危在旦夕的北京,到南京建立权力中枢,不可谓不是明智之举。这个南迁的建议是由翰林学士李明睿首次提出的,崇祯听了之后大惊,对李明睿说:“此事重,未可易言。”后来在周密思考之后,崇祯皇帝又询问了南迁的具体步骤。

崇祯一生三大错,错杀了一个人,错用了一个人,错过了一个机会

此后,崇祯表态说:“此事重大,尔且密之,切不可轻泄,泄则罪坐汝。”崇祯帝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立场,他有南迁的打算。可是在朝廷智商,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联将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当时的朝臣中有人反对“南迁”,并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最后崇祯碍于颜面妥协了,罢了南迁之意,可以说是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错过了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