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友原创 | 心无外物、心无外理的一点感想

 无心过失 2018-05-04

最有格调的心学微刊


心无外物,心无外理。


不是字面上的物理含义,而是思想价值的内涵引申。


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这个花树理论,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着手分析。都可以得到一个答案,即心无外物,一切唯心造。


正的方面:你没看此花,此花就如同不存在,和你一同归于空寂。你有心看花时,花的颜色,一下子进入到你的心里,意识分明起来。


反的方面:你看过此花转身离去,再回想一下,那花还是那么明白。你无心看此花时,此花既使在你眼前,却怎么也明白不起来。


花本身意境的有无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境之有无。


当然我们千万不能理解成,花有没有不重要,如果没有了花花草草,我们这个世界赖以呼吸的氧气又从哪里来呢。


心无外物:这个物包括欲望和物质的东西。


当你看到一个美女,本能地欣赏它的美,这是天理,是正心。

如果就此不打住,想法慢慢变的龌龊起来,这就是欲望过度,违反天理,是歪心。


不管正心,歪心,都是心力之所为。


再说物质层面,打比方,一根金条,爱财的人把它当成奢侈品,不重财之人,金条充其量是一根柔韧性很好的金属。


东西珍不珍贵,心自会衡量。


心无外理:


阳明先生当年在龙场悟道,他悟到了什么呢?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吾性”就是自己心性。“圣人之道”不用外求,用每个人最诚挚的心性,就可以顺乎天理,成就圣人之道。


比起千头万绪理还乱的格物致知,一下子通透了整个宇宙,通透了成贤致圣之路。


心无外物,心无外理,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快乐,幸福不必外求,要反求诸己,去按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去想,去做。


既而,物欲引诱、蒙蔽不了你,道理就在你心中,可以直接对话圣贤,直通宇宙致理。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都是说所有的事,只有用心才能做好。


当我们做一件事,处在焦着状态,许多事情没有着落,真的要返回来问问我们的初心,我真的用心了吗?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语本出自《周易·系辞下》,原为孔子所说。


我们考虑一个人好不好,行不行,首先要看他的德行,德本才末,而德行就来自一个的心志,感受的是内在,不是那个可以迷惑人外行。


我们若不想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不再迷茫,不再迷失,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自己,回归自己的本心。


一切想要的东西,都在你的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