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大长陇

 昵称41113771 2018-05-05


        大长陇于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1370)由陈秋月带妣杨氏从福建莆田中转至今潮汕东南沿海一带开基创建,至今已有近680年历史,此处原由大长陇山开垦而来,故名大长陇村。旧时大长陇属老潮阳县管辖,1958年5月,划归普宁县(现为县级市);直属军埠镇。常住人口约4.5万人,为陈姓,潮汕地区五大村落之一,被誉为全国人口第一村。

          大长陇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东南部,其东接汕头潮南仙城镇,北临石桥头,南毗下架山,西交军埠镇政府,原属潮阳管辖,1958年5月,划归普宁,是著名侨乡,与石桥头、深溪等并称为潮汕平原十八乡,是我国最大的村庄之一,为陈氏单姓聚居之村落,其海内外人口约为20万,保留本村人口约有四五万人,分布于灰草、深西、长龙、下双坟、寨内、灰下、灰上共七片,此外还包括有长乐、长泰、长盛、草尾溪、黄厝围、过路坛等。





位置

语言(方言):潮汕话(语调偏重)

电话区号:( 86)0663

        大长陇,著名侨乡,与石桥头、深溪、文光、垾塘、横溪、青洋山等大村并称潮汕平原十八乡!位于军埠镇东南部,离普宁市区约12公里,其东接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陈店镇,北临石桥头,南毗下架山镇,西交军埠镇政府。为我国最大的村庄之一。陈沙公路延长线(现改名为普宁大道)从南面穿越,为大长陇提供了更便利的交通。


教育

完中:大长陇中学,原为普宁第十三中学。

完小:大长陇燕英小学、大长陇植英小学、大长陇寨内小学、大长陇阳英小学(寨内小学分校区)、大长陇长泰小学、大长陇长乐小学、群英小学、钟英小学。


历史

       陈秋月(公元1336~1406年),大长陇始祖,为福建莆田第一任县令陈迈公第21世孙,乳名逢子,讳满成,官将士郎,妣杨氏,生四子,陈昆岗,陈养,陈阳,陈德,肇基普宁市大长陇乡。

二世陈德(号清隐),随母迁居海丰县。

十一世孙陈心行清初迁居普宁占陇华林村.经近100余年的繁衍,陈氏早成了村里三姓中大。

十二世孙陈邦万迁居陆丰甲子镇,裔孙陈智河迁居陆丰甲子镇元高头股巷。

十七世孙陈开朝随母郑氏迁居陆丰南塘镇一村。

各房裔孙均有迁居军埠老乡社区,以十四世国辅祖裔居多。

        另外流沙的石镜村、白马村和汕头、惠来等地也有大长陇陈氏分布散居。

子孙遍布世界各地,先后创立了旅泰大长陇陈氏萃涣堂、旅港大长陇陈氏萃涣堂、流沙大长陇陈氏萃涣堂、深圳大长陇陈氏萃涣堂等以纪念先祖。全村祠堂公室达六十余座!

        大长陇世系:陈迈(首任莆田县令)--陈临--陈怀琳--陈浴常--陈公儿--陈兖--陈真--陈尧--陈齐--陈嶰--陈淮--陈德膺--陈允--陈风从(官朝散大夫)--陈嘉邵(任海丰县令)--陈膏(官殿中侍御史,太府少卿)--陈居仁(官至华文阁直学士)--陈卓(官至资政殿学士)--陈允修(历知江阴军,朝议大夫)--陈定孙(官朝散大夫)--陈还--大长陇始祖陈秋月(属莆田迈公之玉塘派系)

四月十四置寨日

       咸丰四年(1854):三月,大长陇村陈娘康(清代后期广东天地会东路潮州府属农民起义洪兵的首领)于石港山聚集农民万余人起事。二十二日农军攻潮阳县城西门,四月二日攻城西南。十四日于潮阳县大布乡同清兵开战,杀死惠州协副将膺保、舵浦巡检司巡检章坤,潮州知府吴均败入潮阳城。五月十二日,农军攻克惠来县城,杀知县汤廷英、游击辛鼎甲。六月,协助许阿梅农军围攻普宁县城。 后来,义军战败,陈娘康阵亡。清军围剿大长陇,乡民为逃避官追剿,各处躲藏,流离失所,村庄被夷为平地,官兵始退,乡民由垾塘佛祖看日归寨,重建家园,此时正值咸丰六年四月十四日,为四大进大好吉日。此后每年四月十四日为大长陇乡民复寨纪念日,村民在这一天中午会炒面线食用,出嫁女儿也会回家探亲。

       同治年间:潮州镇总兵方耀(洪阳西门村人,后升任两广水师提督),奉旨清理积案,追究陈娘康农军杀官陷城事,当时处死九人,恨乡骂语“九头仔”由此而来。


祠堂碑记

        闻之崇根朔源尊祖敬宗祀之本也缅维。

        陈秋月陈公乃河南省颍川县陈氏家族移来福建兴化府莆田县萃兴村打铁巷第三户之裔,监生而受古棉将仕佐郎。元至正年间,带始祖母杨氏随宪考奖荣归,卜筑于洋乌而异久远置立大长陇,等处田山。至大明永乐年间遂终天年,同始祖母安葬南山,坐庚向甲。遗下四房:长元;次养;三阳,创籍陇里,咸有嗣继,正德年间建祠追祭,玄孙国器登天启壬戌科进士;四德,从居惠郡海丰,裔孙仕杰登万历戊子科举人。及大清康熙庚申年,旧祠重修,但志限于地,延至戊戌年,历经乙十伍世,各念祖功宗德,合族题建,因成大宗祠庙。迄今庚子年,工力己竣,刻立碑记,以遗后世子孙,明本彰末,即脉知源,永远继守,云尔,是以为记。

       旨

        雍正伍年二月谷旦族长暨众房长等仝立。

        咸丰丙辰菊月吉日重修。


颍川旧家

       大长陇每家每户的内大门上都写着“颍(颕 )川旧家”, 颍川即颍河,发源于河南登封,流进安徽注入淮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颍州因颍河而得名,是古代的一个州,北魏时候已经设置,所在今安徽阜阳,辖境还包括太和、颍上、界首等地。

        当年,周武王灭商之后,封舜的后裔妫满在陈国,即现在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区域。妫满的子孙以国为姓,于是有“陈”这个姓。伪满本支繁衍,传到了25世孙妫健,生了三个儿子升、桓、轸。陈国为秦始皇灭亡后,轸到楚国做了丞相,被封为颍川侯,迁至河南颍川,成了后世陈姓汉族人的共同祖先。

盐岭传说

        在普宁,惠来交界处,有一峻岭,上是峭壁,下是深坑,名叫“弓鞋岭”。 几百年来,普宁一带许多穷苦人挑盐谋生,为了抄近道,更主要是为了躲开大路沿途贪官的勒索,他们都是起早摸黑,翻过“弓鞋岭”到惠来挑盐。成年累月,多是挑盐人在这山岭过往,因此,人称之为“盐岭”。

        相传昔年大长陇村有一个穷苦人陈挑工,为了挣点微薄的挑盐工钱,不管寒天酷暑,刮风下雨,总是一支尖担,二个麻袋,往返在盐岭上。岭路又陡又多粗沙粒,他多次摔倒。腿跌伤几处,腰也扭伤了。每当他攀着藤木,一步一喘地登上去时,总是这样想:“我要有钱。先不添衣不盖房,定把这陡岭改平,让挑盐人不致如此辛苦。” 有一天,正是大年三十,眼看午饭下锅的米还没着落,陈挑工不得不勒紧腰带,戴上竹笠上盐岭。晌午,他挑着沉重的二袋盐,满头大汗,一步一抖地从岭顶往下走。他肚饿头昏,劳累无力,不小心摔倒了。一袋盐滚向深坑,麻袋破了,盐撒落满地。他抱着头,几乎哭出声来,天哪,想挣几个钱,现在连借来的本钱也完了,回去用什么还债?他气得脚一顿,把尖担使劲往荆棘丛一扔,心想干脆一了百了,上吊了事。 “砰”地一声!尖担不偏不倚,恰巧碰破草丛中的一个“金斗瓮”。他吓了一跳,心想这下更糟了,走近定睛一看,里面装的不是枯骨。竟是白花花的银子。陈挑工得了银子,欣喜若狂,奔回家里,还清债务,买来半斤猪肉八两鱼,一把束砂二粒柑,勤勤俭俭、欢欢乐乐过了个年。正月初三刚过,他就用那银子作费用,召来百多名石匠土工,挖土凿石,架桥铺路,整修盐岭路。经过几个月的苦干,原来一步三滑的“沙粒溜”,变成举足可登的石阶路,路边建了凉亭,供人歇脚避雨。从此,人们称这条路为“盐岭路”,挑盐的人不必再走山顶那条陡径了。


家乡特产

       大长陇南糖,原也叫大长陇“淋糖”(这里的“淋”潮汕话应读作“蓝”)。是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陈广泰所首创,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堪称糖食类的上乘,远近闻名。陈广泰十五岁时,曾往潮阳两英一家糖食铺学艺,在那里学会了一套制作糖食品技术。两年后,他便回家自行开铺制糖。后来,他经过摸索,制作出一种新品种,取名为南糖。 “陈广泰南糖”之所以扬名,是因为南糖选料精辟,工艺独特,货真价实,别有风味。其主要用料是:精选花生米、新鲜猪油、优质麦芽糖和白砂糖。制作时把花生用猪油煎炸熟扣,铺平放在盘上,再把猪油、麦芽糖、白砂糖(按一定比例配料)混和,下锅加热,使熔化一体,变成胶状,称为“苷”,然后把“苷”浇灌在炸花生上面,均匀地渗透在炸花生周围即凝成南糖。陈广泰制南糖的看家本领关键在炸花生和制“苷”两点。首先是炸花生,既能炸熟又不会过火,制“苷”用料的比例要恰到好处,成“苷”后既会凝结而不会“反沙”,用季节不同,能使一年四季制作的南糖一个样,这是他人望尘莫及的。所以,陈广泰所产南糖具有独特优点:一是胶软而不黏牙;二是花生粒香酥松脆,牙齿不全的人也能享用;三是香甜双收,油而不腻,清爽适口。故历来被誉为茶点之上乘、请客送礼之佳品,深受人们所喜爱,前往惠顾者众。


族内名人

        陈玉斋,清朝红顶商人,官进士,苏州广东商会会长,玉斋公中年就成了苏州的富商,当上苏州广东会馆的会长,小说《乾隆下江南》开头保护方世玉的那位广东会馆值事师爷陈玉书就有玉斋公的身影。为大长陇分支普宁占陇华林村陈氏,大长陇陈秋月第十四世孙。

       陈娘康(一1854)洋乌都大长陇乡(今属普宁)人。据考证,他是清代后期广东天地会东路潮州府属农民起义洪兵的首领。自嘉(庆)、道(光)以来清朝政治腐败内外交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当时义军所到之处,毁衙署开狱於囚开仓济贫惩治贪官酷吏劣绅。咸丰四年(1854)陈娘康与梅花乡郑油春聚众陈店墟揭竿起义举“忠义安良”旗号。3月22日凌晨义军数百人乘着浓雾突入潮阳县城西门直闯游击署。知县汪政令紧闭城门守备李从龙率官兵抵抗并发射喷筒烟火。激烈巷战后义军坠城退出于郊外活动人数越来越多。4月潮州知府吴均闻报约会惠州协副将膺保、?城司巡捡章坤同至潮阳镇压。膺保悍战、章善带兵官军进驻潮阳吴均屯兵峡山膺保、章坤先驱清剿。4月14日陈娘康率众于司马浦之大布上、下村一带迎击诱敌陷入烂泥田中然后伏兵四起挫败官兵膺保、章坤及外委、千总、把总等近10名头目被杀吴均退守潮阳县城。陈娘康乘胜追击并分兵占据大长陇、峡山、司马浦、石井、桑田、梅花、沙陇等地。4月27日陈娘康进军县城激战于双望官兵溃败退入城内。29日义军驻城西南。5月初三夜义军在南门桥置放火药遇雨不能引爆,再架云梯登城被官军用抬枪射退。初四日早义军分两路攻城东路跨越红桥杀死岭东乡兵蔡鸭逼近八公池,北路占据望楼岭再进军北坛。东路于八公池守棚兵燃放百子炮和惠州抬枪队射击攻城未遂,北路军也因受后溪乡兵和抬枪队阻击攻城未遂而撤退。数日后义军于石港山聚众万余人再次围攻潮阳城并分兵进攻惠来。5月12日义军攻克惠来县城活捉知县孙廷英、游击孙鼎甲、教谕彭瑞龙等并就地处死。义军开仓济贫惩治劣绅,为民解决怨案。义军路过惠来华湖见一大汉押一再嫁少妇以为她违犯族规而处死,于是阻住并宣传三从四德违背天道好生之德应当废除当众释放少妇大快人心。继而普宁北山许阿梅起义响应,天地会潮州东路义军风起云涌。6月,陈娘康卒于军中。吴均官军趁势出击攻破梅花寨郑油春逃亡海外,义军溃散。

       

        陈克威,陈克光,法国华人首富,祖籍普宁大长陇村人,1934年出生在老挝的一个华人家庭。1975年,到法国寻求发展。1976年6月的一天,“陈氏兄弟公司”在巴黎12区的街道上开业,到1987年,公司营业额已经达到2.7亿法郎,到2000年,公司的营业额已超过10亿法郎。陈克威分别被法国具有权威性的经济杂志《新经济学人》和《扩张》列为法国商位排名第152位,大巴黎地区各行业排行第359 位,从而跻身法国著名大企业家的行列。被列入法国大型商业企业行列,成为被列入法国企业名单的首家华人企业。

        

       陈伟,男, 1930年出生,祖籍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管区。现旅居香港,任香港普宁同乡联谊会创会第一副会长、香港沙田区首届议员、香港汕头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陈伟企业公司董事长、汕头市政协委员、汕头经济特区顾问。1992年普宁县授予“铁山兰花奖”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 1940年到香港,1950年转赴越南,1968年举家回香港,创立陈伟企业有限公司和统权贸易有限公司,从事经营发展物业以及金融和出入口业务。 热爱祖国,执心支持家乡社会福利事业,在80年代初期,率先捐资700多万元,在普宁居首位,深具带动效应,至今年捐资总值港币1310.2万元(在揭阳市内港币1190.2万元)。

       

        陈汉松,广东普宁大长陇人,2004年以来连续两届被评为珠海市人大代表 ,CCTV-7《致富经》(2011年1月4日人物)人们叫他“孖指”是因为他的右手跟一般人长得不一样,有两根拇指。在珠三角地区,把这种情况就叫“孖指”。1980年,陈汉松刚刚高中毕业,来到珠海办了个小场,孵化鸭苗、鸡苗卖给周围的养殖户,然而辛苦做了10年,一个月的销量也就是一两千只。1997年,香港爆发禽流感,岛内活鸡被大量捕杀,所有供港活鸡全部停止运输。当时香港的鸡苗多数产自广东,禽流感一来,广东很多种鸡厂都缩小了规模。就在这一年,陈汉松却一脚踏进了财富大门。预测到了市场空白,陈汉松反其道而行,扩大鸡苗孵化量,果然,在禽流感风波过去后,马上有十几个香港农场到内陆寻找鸡苗,价格内陆是2元一只,而香港客商出价4元一只。这时,陈汉松一个月能卖10万只鸡苗,达到10万元纯利润。陈汉松后来又杂交出一种麻鸡,大受欢迎,又用毛色亮黄的公鸡跟麻鸡杂交,产出的鸡苗母的是麻色,而公的就变成了亮黄色,公鸡苗供应云贵川市场,母鸡苗供应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市场,正好形成互补,现在陈汉松每年的鸡苗产量一年达到1100万羽。

       

       陈田,广东普宁大长陇人,深圳市潮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田原在老家普宁市大长陇乡务农,1985年到深圳创业,1992年成立深圳市潮泰实业有限公司,下辖的“潮泰牛肉店”餐饮连锁品牌,是专营全牛系列火锅为主的绿色食品餐饮品牌,是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多次被中国餐饮行业协会、政府部门、新闻媒介评为文明单位、优秀餐饮企业、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等荣誉称号。

图(未能找到资料) 

        陈克齐,先生祖籍广东普宁大长陇,其父陈仲卿少年时代到泰国谋生。经过几十年的拼搏,陈家企业成为世界著名的华人企业。陈克齐在泰国的企业已形成多元经营的局面,公司主业是罐头和米业,均居泰国前三位之内,产品以出口为主,行销世界五大洲七十余个国家。由于经营有方,陈先生获得泰国“模范企业家”称号,并荣获企业界的最高奖--“金帆船奖”。受其父亲热爱家乡思想的影响,陈氏兄弟长期以来,关心中国内陆的发展和民族振兴伟业。不仅在内陆投资、发展经贸合作,而且在中国两次申办奥运的活动中,开展了许多相关工作,颇获各界好评。

  

       陈楚生,籍贯广东普宁大长陇,1981年7月25日出生于海南,中国当红原创歌手,因参加2001年上海电视台“亚洲新人大奖赛”获得“亚洲最具潜质新人奖”而出名,之后又参加了2007年“快乐男声”,夺得全国总冠军。陈楚生的父亲陈合池是普宁大长陇人,1970年从汕头乘船赴海南当知青。 1976年,陈合池在海南和潮汕老乡方玉卿结婚,方玉卿是潮南区陇田镇人,1981年生下了陈楚生。


        陈秀珠,籍贯广东普宁大长陇,1979年参选香港小姐,虽然三甲不入,但清丽脱俗的她很快在娱乐圈闯出了名堂,与TVB签约并受力捧。曾主持“K—100”,并是“体育世界”第一代主持人。主演时装剧《风雨晴》、《痴情劫》、《假日风情》、《超越爱情线》;民初剧《戏班小子》、《苏乞儿》;古装剧《射雕英雄传》、《欢乐长安》、《钟无艳》、《碧血剑》、《雪山飞狐》等。80年代中期更作为女一号主演两部广受欢迎的大型金庸古龙剧——《笑傲江湖》和《陆小凤之凤舞九天》。《笑傲江湖》中陈秀珠饰演任盈盈与周润发合作。后来又因翁美玲的去世,代替她出演《陆小凤之凤舞九天》,与万梓良合作。

陈楚蕙,女,潮剧小生,广东普宁大长陇人,1958年参加香港新天彩潮剧团,师承香港名教戏张木津先生。后又向京剧老师周文伟先生学习小生表演程式,向关正良、李少华学习北派武功,成为该团担纲小生。1960年由她主演的《扫窗会》、《后母心》、《雌雄剑》等拍摄成潮剧艺术影片,一举成名,有香港“任剑辉”的赞誉。唱声宽亮明澈,吐字清晰,讲究平仄,行腔平中有奇,情发于中而寄于声,自如流畅,形成刚中有柔的演唱风格。陈楚蕙不管文戏武打,皆能胜任。由她主演的角色有《扫窗会》的高文举,《天仙配》的董永,《孟丽君》的元成宗,《红鬃烈马》的薛平贵,《黑海丹心》的范天鹏,《严兰贞打破玉花瓶》的曾荣,《三看御妹》的封加进,《弟妇告姐夫》(《恩仇记》)的施子章,以及《碧玉簪》、《皇姑嫁何人》、《王金龙》、《桃园冤尸》、《秦原闯道》、《红书宝剑》、《井边会》等生角。主演并拍摄成潮剧艺术影片的有《天仙配》、《钗头凤》、《牡丹亭》、《严兰贞》、《辞郎洲》、《孔雀东南飞》、《红鬃烈马》、《刘璋下山》、《红梅记》、《碧玉簪》、《恩仇记》、《穆桂英》、《孟丽君》等50多部,由她演唱录灌唱片和卡式带的剧目有《一门三进士》、《潇湘秋雨》、《秦原闯道》、《红书宝剑》、《怒斩杨廷芳》、《貂蝉》、《五子挂帅》、《桃园冤尸》、《皇姑嫁何人》、《双月华》、《三家福》、《义重如山》、《荆柯》、《碧海丹心》、《孙安动本》、《三代闯婚》、《双贵子》等。1966年起,随新天彩潮剧团到泰国演出。1971年婚后息演,但新加坡潮剧观众对她感情殊深,有30 多位潮剧爱好者联名请她复出,她又重新披挂粉墨登场,成为东南亚最受观众喜爱的潮剧演员。1984年和1985年两度受泰国泰中潮剧团聘请,参加港泰名伶大会演。在《碧海丹心》中饰范天鹏,为此而半年苦练“舞大旗”和“踢铜锤”功夫,演出获得成功。1990年她已近50岁,在演出《曹翠娥》的长连戏出时,从晚八时开始,演至次日凌晨三时还能从人物激烈情绪需要,连续甩发40多次,赢得台下观众热烈掌声。

图(未能找到资料)

        陈开芹,广东普宁大长陇人,农民家庭出身。幼年在家乡读小学。1924年,入汕头商业学校。求学期间受革命潮流影响,思想进度很快。次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汕头的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党组织安排他回乡进行隐蔽活动。他深入到大南山东部的一些乡村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和农民自卫军,成为潮阳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1928年初,他被选为中共潮阳县委常委,同澎湃一起在金溪、潘岱一带活动。是年秋,因特委机关被敌人破坏,仍在大南山一带坚持斗争,昼伏夜出地开展工作。1929年初,任中共潮阳县委书记。带领县委的同志,深入乡村,发展党组织和农会领导抗租抗债斗争。这期间,他在潮阳建立党支部21个,建立了许多农民组织,还积极做营救被捕革命同志的工作。同年7月,担任潮普农民武装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四十七团政委。1930年4月,敌军2000多人进犯,他指挥部队从大南山林招右侧两面夹攻,毙敌百多人,缴获大批枪支和军用物资。5月,攻陷普宁县城流沙镇。11月,任新成立的中共潮普惠县委组织部长。创办了《潮普惠红旗》,并写了创刊词。此后,先后担任东江红军独立师红二团、红一团政委。1933年1月,任新改选的中共东江特委军委委员,带领红一团第三营留在激石溪保护海陆紫县委机关。4月,敌军发动进攻。他命部队迅速掩护机关转移,自己带传令兵殿后阻击。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逝年28岁。

陈文雄 ,祖籍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管区,现旅居法国巴黎,于2008年当选法国巴黎第十三区副区长,区议员。1975年,年仅8岁的陈文雄跟随父母移民法国,大学毕业留学日本一年后,便又回到巴黎,帮助父母打理当地最大的中餐馆-白天鹅大酒楼。从那时起,他就利用酒楼的优势开始传播中国年菜、婚庆文化,后来又创办了嘉华公司,将中国进口的茶叶卖给法国的批发商。陈文雄的父亲1986年在巴黎创办了潮州会馆,后传给他打理,直至现在。潮州会馆仍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会员最多的同乡会。2008年3月16日,陈文雄当选为巴黎首位华人议员兼巴黎十三区副区长,从此开启了他推广中国文化、帮助在法华人华侨的旅程,至今已是第二任期。

图(未能找到资料)

        陈鸿成,为大长陇分支普宁军埠军老居委人,现任广东雷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大学文化,陈鸿成先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20多年,曾任普宁市鸿兴织造制衣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普宁市海成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鸿成先生是广东省普宁市政协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曾任广东省、揭阳市人大代表。一九九八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先进会员、广东省商会先进会员;一九九九年被揭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光彩事业先进个人。广东省服装协会副会长,深圳市服装协会副会长。


大长陇贺灯

        每年的正月时候,村里有游神民俗,正月初三,由乡中老大往神庙中请出三山国王和夫人,及一众庙中所配祀的神祇,移驾于老寨东门埕前的神厂中,受全村民众的奉拜。十四晚上,村民在没有任何外界维序下都规规矩矩的排起队贺灯,是大长陇贺灯的一大亮点!据相关地方志和民俗志提及:“正月灯节,添丁者挂花灯于祠,以酒脯祀其先,曰开灯,亦曰挂灯。约俟清明则焚之,曰结灯。”这里头的开灯,实为庆贺添丁!旧时或现时,一些村落之中每每有人家添丁,该户人家就要往祖祠或庙里挂上一支灯笼,称之“上灯”,表示是由先祖或神明庇佑所得,特此报喜;到了来年春节正月,要到神前进行探男孙及后游神营灯。十四夜,村中各处人家在入夜前陆陆续续走行来到东门埕神厂前营圈,其手持着一把T字型的架子,架子上正中要插上一撮来此方点起的香火,而架子两边则各挂有灯笼,灯笼上书“陈”、“千子万孙”或“五世同堂”及“囍”等大红字眼,在连续几巡之后,请老爷出游,然而因为村大人多,这样的游灯从傍晚五点到七点多都不见减少!十五夜,活动与十四夜相同,不过更加热闹,要进行卜杯,请老爷出巡,十五夜的巡游活动会一直到隔日天明并且跳完火堆才算结束。另外元宵夜的灯架上还要插上一把竹叶榕枝寓意“有德”和“有成”。


大长陇英歌

       英歌是广东省普宁市广为流传的一种汉族民俗舞蹈样式,由清乾隆年间旱塘人成技创编“英歌舞”传教于民,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它起源于人民群众劳动之余喜习武 (学拳头),借以消除疲劳、健身壮体,后又在习武的基础上,根据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创编了'唱英歌',后代代相传,发展为南方汉民族优秀民间传统舞蹈。清乾隆年间旱塘人陈成技(号技拨)以所学南少林武术为基础创编'英歌舞',传教于民。清咸丰年间大长陇陈娘康、北山许亚梅借唱英雄为名练习武艺,以备义师再起,也是普宁英歌较早的著名传人)。

       大长陇英歌属快板英歌,1985年前后,曾多次上县政府表演,是普宁英歌中强队之一。目前村里只有英歌队一支,每至年末,英歌锣鼓声便在村里响起来,并于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在全乡出游。历史上曾同一年组织4支英歌队(即长龙班、深西班、寨内班、军老班),另外长岭房井脚祠(墩夫祖祠)以及几个角落自然村也曾组织过英歌队。

       上世纪50年代初,土改分田翻了身的农民兄弟热心业余文艺生活,在大长陇乡办起三个业余剧团,先后组织起六支英歌队。 那时参加英歌舞班都是自愿的,还自备英歌槌,一半队员执双槌,一半执小鼓和小鼓竺。因为能参加英歌班无上光荣,除槌鼓自备外,各自所着服装也自备。无论排练与演出都无报酬,农会负责请教舞、教后棚和化妆师,演出时供应饭菜。大长陇是快板英歌,节奏快,执槌的手脚动作幅度大,执小鼓的手要甩半圈,相当吃力。据前辈回忆说大长陇英歌以前上县政府表演,打鼓师傅的鼓一打,别的英歌队的鼓就乱了,曾经与其他村的英歌队发生冲突。套式则有单打、双打、大比目、过肩、过脚、畚箕套。图形有双龙出水、穿梭、黄蜂采花。演出时队员化妆成梁山好汉脸谱戴武士巾。英歌后棚有传统的桃花过渡、周不错卜卦、杨子良讨亲、佛公佛母、闹花灯等。到了广场表演,英歌前棚队员先舞出一个圈再由后棚节目轮番演出。经常在两班英歌相遇时各自锣鼓擂得山响,呼喝声更大,舞的更有力。一天的演出回到英歌驻地稍作休息,前后棚的人便一起用餐饭,是蒜仔和猪油炒的饭;汤是竹仔鱼脯熬菜头汤,在那物质不甚丰富的年月也算得上一顿美餐了。因而每每英歌锣鼓一响便有人调皮地跟着鼓念起“英歌饭菜头汤”。



大长陇中学

        大长陇中学,创建于1939年,2005年评定为普宁市一级学校,2008年12月评定为揭阳市规范化学校。2013年度恢复为完全中学。目前有教职工118人,是军埠镇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24平方米,我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设备设施日益完善,现拥有教学楼三幢, 宿舍楼两幢、培英楼一幢、大礼堂和大型运动场各一个、180平方米的厨房一间,有标准教室84间。场室齐全。教师住宿条件好,共有套间158套。目前全校有35个班,学生1900人左右。

办学史简介

  一、1939年7月校舍建成,同时开办高级小学,命名为大长陇高级学堂。校长:李作旭、陈承钟。(时间为1939年7月至1945年8月,私立)

  二、1945年9月经省级教育部门批准定名为潮阳县大长陇震南商业学校。校长:陈成贞、唐德昌。(时间为1945年9月至1956年8月,公立)

  三、1956年9月升格为普宁县第十三中学。校长:方鸿根、陈廷尊。(时间为1956年9月至1968年8月,公立)

  四、1968年9月至1979年8月升格为普宁县红光高级中学。校长:李财良、李诗纯、钟学立。1974年8月改名为普宁县军埠中学。(公立)

  五、1979年9月至现在为普宁(县)市大长陇中学。校长:吕迪才、陈登和、陈克文、许德贤、陈光辉(现任)。其中1979年9月至1985年8月为普宁县军埠中学,1985年9月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命名为普宁(县)市大长陇中学。(公立)

  六、2013年经揭阳市人民政府批复,设置为完全中学,于2013年秋季开始招生高一新生。


《萃涣堂》辈序表

书名辈序表(从第十世开始)

伯 之 世 子 廷 天 绍

开 创 克 昌 成 亿 兆

仁 义 敦 明 登 秀 贤

联 芳 继 美 树 升 表

族号辈序表(从第十世开始)

宏 宗 邦 君 启 殿 元

家 衍 德 耀 振 来 坤

学 裕 经 济 文 华 国

声 名 赞 扬 荣 祖 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