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山可以“开发热” 规划则需“冷思考”

 文心雕龙方 2018-05-0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收入逐步增加,茶叶市场、茶乡旅游被看好,茶叶已经可望成为茶产区的支柱产业,成为当地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是令人可喜的事。但是,在这样的热度下,也要清醒地看到,收入的提高,会引发茶农盲目开发茶山的冲动,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茶叶品质下降。


以普洱为例,随着普洱茶热在国内的不断升温,普洱茶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云南几座著名茶山和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的茶叶价格,在普洱茶商和普洱茶爱好者的追捧下,被炒作得越来越高。这也让茶农尝到了甜头,于是,便有了古茶山开发热潮的不断高涨。


然而,这里的开发热也潜藏着许许多多的隐忧:一是这些著名茶山所在的古镇或村寨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开发较为盲目,呈现出无序和混乱。二是这些开发大都把逐利放在首位,较少考虑到古茶山保护。三是一些毁林造地式的开发,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破坏性,改变甚至危及到了当地良好的原生态。四是过度采摘也不利于古茶树的保护。当地人担忧地看到,一些酒店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建在普洱茶山上并已经开始营业,有些茶山的百年古茶树因为缺乏有效保护已经出现了死亡现象,私搭乱建在各茶山村镇十分普遍……


除此之外,一些山地种茶的问题还包括水土流失。上世纪70年代,不少地方大面积开垦茶园,种植上百亩、甚至数百亩不在话下,而且把整座山剃成光头山。有的则违背自然规律,在大坡度的山上种茶,甚至不惜毁林种茶。


目前仍有少数地方沿袭传统的种茶方法,连片开发百亩以上茶园,而且地表裸露多,容易造成径流,且没有科学的蓄、排水系统,导致茶园水土流失严重,茶叶产量质量严重下降。吸取以往教训,就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实施集约化经营。特别要注重开垦小片茶园,并做到“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鞋”,实现全园绿色覆盖,建设生态茶园。同时,大力推行科学种茶,培植优良品种,打造驰名品牌,发展精致茶叶,以高产优质取胜,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


鉴于茶山开发当前出现的乱象,有关部门也应切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精神,主动作为,把保护古茶山良好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和规范茶山开发热,采取得力措施,制止乱开发、盲目开发和掠夺性开发的行为,决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毁掉一个初具规模、有着美好发展前景的茶产业和古茶山的大好生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