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胸片、心脏超声到各种CT、核磁、核素,心内科很多患者在接到各种检查通知后都会问医生:“大夫,我这今天又照一片子,是干啥的?” 今天小哈就来跟您解释几个常见的“片子”各自的职能。 1. 胸部X线片 胸片对于每个住院患者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进门儿安检”的必过关。在心内科,医生想要通过胸片知道: 1、心脏各腔室、大血管有无明显结构异常?(增大?增宽?迂曲?) 2、有无肺水肿、肺淤血征象(反映心衰的有无及程度)? 3、有无明显的肺部病变(占位、炎症等)?是否会影响拟进行的心脏手术? 2. 心脏超声 各种心内科疾病都离不开这项简单、无创的检查: ●主要反映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情况; ●也是唯一能直观显示瓣膜病变的检查; ●不过并不能直接反映心脏自身的血管——冠状动脉的情况。 那么各种疾病都需要超声反映什么问题呢? 冠心病 1
心律失常 2
心肌病 3 比如肥厚型心肌病,在早期可能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而超声探头的火眼金睛可以看见增厚的室间隔。 有经验的超声医生还可以看到心尖肥厚心肌病的特殊表现——“黑桃心”。 在得到明确诊断后,可以早期药物干预,改善预后。 心力衰竭 4 心衰患者主要关注的是射血分数这一项指标。目前根据国际指南,心衰可以分为:
。 3. 冠脉CTA(CTCA) CTCA,老百姓对它也有不少别称,如冠脉CT、心脏CT,是一种方便的明确心脏冠脉病变程度的检查方法,与冠脉造影诊断的符合率较高。 比起介入冠状动脉造影,CTCA最大的优点就是无创。 在门诊有许多以胸痛、胸闷的患者都会被建议去做个CTCA,如果有异常再进一步收住院做冠脉造影。 除了无创,与冠脉造影相比,CTCA对于测量冠脉钙化斑块负荷、了解冠脉管壁及冠脉外情况、检查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等也有优势。 但是CTCA并非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原因就在于其结果常常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率,通俗来说就是经常高估冠脉病变的程度,如CTCA显示重度狭窄,冠脉造影也有可能没有那么严重。 所以您可以将CTCA理解为一个有效的初步筛查手段,真正的评估还要靠冠脉造影以及下面提到的两种检查手段: 4. 心脏磁共振检查(CMR) 大家都知道诊断腹部疾病、颈椎、腰椎经常会进行核磁检查,目前CMR也已被认为是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 这项检查独特的优势在于它眼界广,看得清:磁共振检查能看到整个心脏而没有死角,不遗漏一丝一毫病变,能够准确显示心脏房室腔大小、室壁厚度,而且能够全面显示室壁各节段的运动变化,并且能够识别梗死后瘢痕组织。
并且心脏核磁在冠心病方面也有冠脉造影所不及的优势:判断微循环障碍的性质。有些患者除了冠脉造影可以显示的大血管问题之外,还存在微循环障碍,如果不进行磁共振检查,无法发现这些“小问题”,未给予相应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那么即使支架放进去,患者的预后也不能得到最佳的改善。 另外,核磁共振检查造影剂无肾毒性,也没有辐射。对某些特殊的病人,比如肾脏不能耐受造影剂的情况,核磁共振检查还是可以作为一个备选的方案。 但体内曾植入金属异物的患者做核磁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心内科的患者可能最关心的是这两个问题: 1、我放过支架,可以做核磁吗? 目前大部分冠脉和周围血管支架为非磁性或弱磁性,故患者可安全接受CMR检查。 2、我植入了起搏器,可以做核磁吗? 目前部分起搏器具有抗核磁功能,植入了这种起搏器的患者在接受检查之前只要把起搏器模式调整为抗核磁模式就可以安全的接受检查了,普通起搏器是无法进行核磁检查的。 5. 心肌核素 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心肌灌注显像剂在心肌组织上的分布而成像,反映注射显像剂即刻的心肌血流灌注状况。 心肌核素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非常敏感,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无法显示的微小血管病变所导致的心肌缺血都能被检查到。 心肌核素的检查方法包括静息和负荷两种方式,原因是由于心脏强大的储备功能,狭窄<70%的冠脉病变,安静状态可以不引起心肌缺血,而负荷刺激状态(增加运动等)才能检出缺血状态,这也是心肌核素的独特优势。 所以在一些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的患者,心肌核素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手段。只是有一点,心肌核素是有辐射的,不过也在安全的剂量范围之内,不用闻核色变。 哈特瑞姆心脏科普(CY-heartrhythm)精彩阅读之心脏病与全身器官的“对话”系列: |
|
来自: 昵称48503472 > 《看病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