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帘前村

 苍松xujp 2021-07-30

宜黄县二都镇帘前村地处武夷山山翼,黄水中下游,距县城8公里。帘前村位于208省道沿线,东临黄水河,西靠玉泉山(全国第二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南邻石巩寺,北接谭纶公园,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

帘前村,像一位藏在深闺的少女,一直被尘世的面纱遮住了美丽的脸庞。

近年来,宜黄县将帘前村作为全县秀美乡村示范点来梳妆打扮,揭开了她的美丽面纱。

帘前村基础建设已基本成型。据介绍,下一步,宜黄县将在植入业态上下功夫,不仅让村子靓起来,更要让产业兴起来、让村民富起来,把帘前村打造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黄“新名片”。

村西陡峭的山峦为屏,山脚下的田畴油菜花金黄。

村子就坐落在田畴之上,帘前村里,房是老房,少不了一番打扮。

村西的竹林里,有木门楼、木休歇亭、木板铺就的游步道,漫步竹林中,清新、静谧。

栋栋青瓦白墙干净的农舍小楼,隐于树影竹荫里,房前屋后有老板栗树、柿子树、竹林和神性凝重的古樟树。

宜黄名贤清朝著名学者诗人谢阶树的竹枝诗。诗人把自己写在了竹枝里,诗刻在竹片上、木板上,悬挂在古老的板栗树上和竹皮泛黄的老竹子上。

帘前村曾是板栗树的故乡,村前屋后散布着很多老板栗树。这些老板栗树老态龙钟,瘦骨嶙峋,最老的板栗树有300多年的树龄。

走进帘前村鹿塘村小组,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但见百草园内绿草茵茵。

三春的暖阳照耀大地,漫步帘前村,宛若置身如梦如幻的画境。游客可以在诗歌园欣赏诗词,在游步道闲庭信步,在古戏台领略宜黄戏的古老唱腔,在禾杠舞广场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如今,帘前村才半村秀色,便醉了游人如痴的眉眼。

一幅幅体现宜黄特色的文化墙映入眼帘。它们与周边绿植搭配,可谓一步一画、十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

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农舍小楼错落有致,或矗立清幽小径旁,或隐没古树浓荫间,每座山、每条溪、每条路,处处秀色可餐,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村北的路边,设有帘前文化展示馆,可是来得不是时候,门关着。

百花苑旁边是禾杠舞广场。禾杠舞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宜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禾杠舞是当地人以禾秆和镰刀为道具,和着山歌的节奏敲打,载歌载舞表达爱情。

城里人时兴广场舞,摇头摆手的。而在这里,每至傍晚,那些大婶早早收拾完厨房,纷纷来这学跳家乡传统的禾杠舞。穿了一身红舞衣的大婶,一个个扭细了腰,村里的妇女漂亮了,村子也变年轻了,乡村人家的生活由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

县文化部门专门对村民进行过培训,切实提高了禾杠舞的整体表演水平。如今,帘前村也有了自己的舞队。

村南的百姓戏台,好像是新的仿古建筑。

“古”戏台前,一副镏金对联分外醒目:宜黄戏国之瑰宝百出精品,二凡声华夏籁音千年遗产。据说这是村里一位老人撰写的,村里人都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秀美乡村建设献智献策、发光发热。

戏台上的脸谱中间,有宜黄戏的简介。宜黄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帘前村出身“名门”:明代抗倭名将谭纶之墓、徐霞客记载的玉泉寺、传奇神秘的涂家寨等景点,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这里。

帘前村的北面是明代名将谭纶之墓——谭纶墓。墓园黑色的楼匾上书写着“文武忠孝”四个遒劲的大字。

门楼两侧朱红色的栅栏前蹲着一对明朝万历年间雕刻的石狮,一雌一雄,悲泪欲滴。相传,明神宗皇帝,为抗倭英雄之死痛苦流泪,特命石匠雕刻一对“哭狮”,为谭纶墓守门。

进了门楼,只见墓园开阔,方圆约300亩,中间一条小溪,流水潺潺。

墓内的祭道、神道左右分列着文臣武将和狮、马、象、骆驼等石雕像,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神道中有三组石牌坊,中间那组牌坊镶刻着“敕葬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襄敏谭公之墓”巨匾。抗战时期,牌坊曾多次遭日军轰炸,但炸弹就是炸不塌这座民族英雄的牌坊。

正前方半山腰有一座坐北朝南气势恢宏的古墓,这山水同在的清净墓地,便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古墓”。

村子里发现这块两截的神道碑,明崇祯年间的原物。

村子里还发现这个用小竹子编成的物件,猜猜看,这是何物?

20183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