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子耕地种菌被称神经病 如今一分地收获近万元

 扫地僧一一 2018-05-06
图片
“种羊肚菌我也算下了大工夫了,前后种了差不多快十年,也是今年才小有成绩。以前大家都不相信,耕地里头咋可能种出来羊肚菌呢,就有人说我是神经病,年纪轻轻不出去打工挣钱,经常耗在深山里……”说起自己种植羊肚菌的经历,刚过40岁的宋喜伟有些感慨万千……如今,经过改造的山区耕地真的长出了羊肚菌,而且这块仅仅一分多点的贫瘠耕地就出产了十公斤羊肚菌,产值超过10亩玉米的收入,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来自:河洛乡村)
图片
河南省汝阳县王坪乡地处豫西山区,耕地主要是山沟里的沙土地,很多耕地土层较薄,翻得稍微深一些,下面就是大石头,粮食生产能力自然很低。2014年,外出打工回来的宋喜伟开始专门研究羊肚菌的种植,村里一位嫂子跟他开玩笑,说:羊肚菌都是山上野生的,你在这石头拢的地里头种羊肚菌,瞎胡能,你能种出来我跟你姓…… (来自:河洛乡村)
图片
为了种好羊肚菌,在驻村扶贫干部的联系下,宋喜伟等人到四川、甘肃等地考察学习,回来后夏季钻进山里,研究野生羊肚菌的生长习性,做土壤样本化验、空气湿度、温度检测记录,第一年的种植只有少许羊肚菌长了出来,家人也很不理解,费了那么大劲,种出来的羊肚菌还不够放开吃一顿的,宋喜伟也曾有些气馁,几个一起的伙伴看不到希望,背着被子外出打工了……宋喜伟不理解:人家都能种出来,我做的努力也不小,为啥不行? (来自:河洛乡村)
图片
宋喜伟连续几天蹲在自家地里,情绪很低落,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碎……无意中宋喜伟发现,泥土里有一些没有分化的菌丝,找来放大镜,宋喜伟终于发现了问题,从四川引进的菌种不适应本地的气温,根本就没有生长发育……宋喜伟开始从菌种找原因,四川引进的,甘肃引进的,甚至是山林里挖回来的,通过第二年的每日观察、培养,终于提高了产量。 (来自:河洛乡村)
图片
之前种植都是引进菌种,外地的菌种在贫瘠的大山里效果并不好,宋喜伟开始和妻子在家里自己培养菌种,2016年,培养出来少量菌种,种植在自己家的耕地里。豫西山区耕地稀少,平均每人不过半亩地左右,宋喜伟决定用一分地做实验,来验证自己培养的菌种,另一个大棚种植引进的菌种。4月中旬,宋喜伟培养的羊肚菌很快铺满了大棚,妻子有些高兴又有些后悔,高兴的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菌菇,后悔的是没有多种一些地。 (来自:河洛乡村)
图片
两口子每天采摘一次,很快家里的芦苇席上就摆满了,院子里,房顶上都是晾晒的羊肚菌,种出来的羊肚菌大小均匀,也没有太多腐叶,显得非常干净。宋喜伟带了一些到县城里给人看,没有人相信这些是他种出来的,一位收购山珍的老板当即就要跟宋喜伟签合同,说有多少要多少。 (来自:河洛乡村)
图片
可惜的是作者到的时候是傍晚,宋喜伟采摘了几个稍微大一点的说:今天上午摘的已经送城里了,地里的都不太好,现在也快结束了,明年你早点来,能见到好的。宋喜伟告诉作者:山区劳动力都进城打工了,小麦已经几乎没有人种了,种羊肚菌和小麦播种时间差不多,南方小麦出苗后羊肚菌也慢慢长大,咱们这儿4月份是旺季,采收后种玉米也不耽误,基肥还能增加玉米的产量。 (来自:河洛乡村)
图片
在宋喜伟的家里,他告诉作者:不管干啥事,都得坚持,以前人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觉得就是句话,现在真信了,羊肚菌种着其实也没啥难的,这么多年的试验,我明年还要再验证一下,要是还行,我才能推广,效果不好我还得继续研究改进。 (来自:河洛乡村)
图片
宋喜伟拿出来晒干的羊肚菌说:已经卖出去一部分,家里剩下的都是最近才晒干的,旺的时候一天采一次,这几天不行了,两三天摘一回,没多少了。为了验证宋喜伟的说法,作者在附近村子里打听,当地人都说种这个真行,刚开始摘得时候村里人和乡里的干部们都进大棚里看,地上长得跟香菇一样,一堆一堆的。一位大娘说:这娃子真是在地里头种钱呢,我活了几十年了,真不知道咱这儿这瞎地能种出来这样贵的东西…… (来自:河洛乡村)
图片
宋喜伟比划着晒干的羊肚菌,说:新鲜的大约有一扎这么长,要是按照今年的收成,我一分地种出来20斤,明年计划种三亩地,就可以慢慢带动村里致富了!至于羊肚菌的收购价格宋喜伟没有透露太多,只说一亩地管理的好,收入十万块钱应该没问题。如果你对宋喜伟的羊肚菌感兴趣,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河洛乡村,联系我们! (来自:河洛乡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