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 先生曰:“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译文】
陆澄问:“专注于一的功夫,是否就像是读书一心一意在读书上,待客一心一意在待客上?这是否就是专一的功夫?” 先生说:“好色就一心一意在好色上,贪财就一心一意在贪财上,也可以算作是专一吗?这不过是追逐物欲罢了。专一是一心专注于天理。”
【度阴山曰】
有人问牧师:我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 牧师回答:不可以。 人再问:我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 牧师回答:可以。 主一,就是敬,对天理的无条件崇敬。在这个故事中,祈祷就是天理,是我们专注的唯一。我们要绝对的敬重它,要分清主次,分清灵魂是什么。专注天理时,任何事都可做,不专注天理时,所有事都做不得。 程颢和程颐是兄弟,但性格迥异,程颢洒脱,程颐严肃,性格决定了两人在学术上的不同,于是,二人后来分别成为理学和心学的开山鼻祖。 程颢除了在儒学上有大成就外,在所谓的小技,诸如琴棋书画上都有极深造诣,程颐则专心于儒学,心无旁骛。某次,兄弟二人去赴宴,主人给两人找了歌姬陪吃陪喝陪聊天。当然,这种歌姬的弹性很大,不仅是三陪,还能随君所愿。 程颐浑身不自在,更让他不自在的是,老哥程颢居然很玩得开,尺度相当大。 二人回家的路上,程颐指责程颢说,老哥,您太不知体统,一点读书人的仪态都没有了。 程颢问,什么事? 程颐就把刚才老哥与歌姬的事说了一遍,程颢大笑:我出门就把歌姬的事忘了,你居然记了一路。 程颐犯了个毛病:和歌姬一起时,心不在焉,离开歌姬后,又心有系,这是典型的不专一。 阳明心学所谓的专一,有两层意思。 第一,无伤大雅的情况下,要随俗,既然你心安的进了妓院,就不要装君子,那地方不是装君子的地方,但如果有伤大雅,比如进了土匪窝,你就不能当土匪。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我们做的任何事,都有个主导此事的灵魂在,这个灵魂就是天理。琴棋书画,只是小技,但在锻炼这些小技时,心中要把它们当作是修行的术,修行我们的意志力、专注力,最终是静心,它是通往道的术,而不是道本身。 程颢和歌姬玩大尺度,只是当时开明知识分子的一种消遣方式,这种消遣方式在当时是无伤大雅的,那就要尽兴,专一。离开这个场景后,马上就忘掉,而不能如程颐那样还惦记着。 遗憾的是,我们所谓的专一,都偏离了这层,正如王阳明所说,好色就一心在好色上,把好色当成了道,贪财就一心在贪财上,把贪财当成了道。 这就不是专一,看似诚心诚意的在做事,其实是在被物牵着走。专一,是炼心,那些看上去不以天理为主的聚精会神,不但不是专一,还是专一最大的敌人!
|
|
来自: oooppp1969 > 《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