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革命—正传 :36.金融血脉

 星光闪亮图书馆 2018-05-06

正传 :36.金融血脉 来自科学史评话 22:14

上文书讲到,斯科特焦头烂额,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效益不太好,斯科特不得不裁员来应对危机,但是这又激起了工人的不满,最后罢工变成了骚乱,斯科特的货运仓库被烧了,火势失控,39座建筑和1200节车厢被烧,斯科特损失惨重。最终斯科特没能熬过这场危机,1878年他中风了,他失去了工作能力。1881年,他平静地去世了。

他下葬的时候,冷冷清清,送葬的人之中当然有他一手提携的后辈卡内基。想当年,斯科特把他调到自己身边来当助手,卡内基也不负众望,24岁就当上了宾夕法尼亚铁路西段的主管。斯科特向他传授了很重要的一课,那就是资本是怎样运行的。通过从斯科特手中借来的六百美元和抵押自家房子得到的一些资金,卡内基购买了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虽然第一次分红卡内基只拿到了10美元,但他从中得到了启发。之后,卡内基把分得的红利和从工资中挤出的钱投资到各种各样的公司。

1868年,33岁的安德鲁·卡内基

卡内基是幸运的,有这样的人生导师不断的帮助他提携他,他当然成长非常快。内战期间对钢铁的需求大增。价格涨到了130美元/吨,因此,卡内基在1864年开了自己的钢铁公司。迈出了他通向人生巅峰的第一步。一开始钢铁的订单都是来自于铁路公司的,因为那时候正是铁路建设最狂热的阶段。钢铁最重要的用途是造铁轨。后来铁路行业泡沫破裂,卡内基也就不得不转向新的市场。好在美国当时是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时代,到处都要用钢铁。但是当时钢材价格很贵,1850年,英国年产铁250万吨,钢产量只有6万吨。

卡内基当时开风气之先,率先用钢铁来修建大型桥梁。特别是跨越密西西比河的特大桥梁。在当时,钢的成本也不低,卡内基的钱花的像流水一样。卡内基不得不到处筹措款项,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华尔街的大亨老摩根。

老摩根和卡内基是在英国认识的。当时两个人商量一份合约,但是卡内基需要董事会的确认,一来一去要花很多时间。于是卡内基动用海底电缆发长电报回美国,节省了大量时间,但是当时海底电缆刚刚建成不久,发长电报费用高昂,也不是谁都舍得花这么多钱的。老摩根看这个年轻人非常的果断,对卡内基非常青睐。

那么卡内基找老摩根是啥事儿呢?是因为他想在密西西比河上建造一座铁路大桥,但是却囊中羞涩。密西西比河上并不缺大桥,但没有一座桥让人特别放心,人们在大桥上行走常常担惊受怕。平均每4座桥要坍塌3座,损失很惨重,没人敢尝试。1868年,政府终于决定在伊利诺伊和圣路易斯之间建造一座坚固的铁路桥,卡内基旗下的拱顶石桥梁建筑公司赢得了建桥合同。然而,设计方案出来之后,不禁让投资者胆战心惊。因为这是一座前所未有的钢铁大桥。

圣路易斯密西西比河大桥正在建造

为了保持稳固,大桥桥墩将深入河底28米以下,由砖石砌成,在上面搭建三个钢铁拱架,工程非常浩大,以至于人们猜测将需要耗费700万美元,花费700年时间才能修完。

1870年春天,卡内基在国内融资受挫,经人引荐去拜访老摩根,提出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建造大桥。老摩根问他,你将来靠什么还呢?卡内基说,在桥上建立收费站啊。密西西比河上的大桥,那是沟通全美国东西的重要通道。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也许在其他人眼中,这种做法相当荒唐,毕竟在此之前除了融资修建铁路,还没听说发债建桥。也没听说过兰路收费的。不过,老摩根对此兴趣盎然,认为卡内基所说的收过桥费未尝不可,衡量利弊之后最终同意介入这桩工程,以85%的面值接受价值100万美元的大桥债券。

市场具有跟风效应。老摩根手中的大桥债券销售形势喜人。然而,修建过程中屡屡发生事故,竣工日期被一拖再拖,虽然没有人们言传中700年那么夸张,大桥开通时,没人敢从桥上走,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钢铁桥梁,看着纤细的钢骨架就不如石头桥踏实。卡内基不得不赶着一头大象走过了钢铁大桥,大家这下都服气了,看来这桥够结实。尽管如此,当年又遇上经济危机,铁路通车量大大低于预期,不得不向银行贷款支付债券利息。

现在的圣路易斯密西西比河大桥

不过卡内基钢铁厂的名气倒是打出去了。卡内基的厂子比较新,一开始就用了最新的贝塞麦酸性转炉炼钢法,1873年,露西钢厂投产,1874年,露西钢厂一天产钢100吨,全厂的人都在欢呼,创造了世界纪录。英国人听说匹兹堡的钢铁厂能有那么大的产量还以为是吹牛,他们到匹兹堡的现场一看,全都吓了一跳。

老摩根保持了职业银行家令人敬佩的信用,不仅没有责怪卡内基,反而为他的其他工程项目慷慨出资。在摩根财团的支持下,卡内基建造了许多桥梁、铁路,还有一家生意火爆的钢轨轧钢厂。可以说,卡内基钢铁事业的起步,正是凭借了摩根财团的东风。但是卡内基和小摩根关系不怎么样。

1873年之前,老摩根是主帅,他儿子小摩根先锋官。小摩根在铁路领域大肆收购。后来爷俩就扯平了,互相给对方当参谋。金融就好比经济的血脉,哪里需要钱,金融界就把钱输送到哪个行业。摩根父子就是干这个的。当然小摩根还颇有点儿济世情怀,当时的美国是没有中央银行的。是他独自扛起了美国央行的职能。小摩根还靠一己之力,帮美国撑过了1893年和1907年的两次金融危机。他也化解了华尔街和华盛顿的无数矛盾与摩擦,所以他是华尔街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不过在19世纪70年代,他还年轻呢。

年轻的约翰·皮尔彭特·摩根(J.P.摩根)

1877年,范德比尔特老爷子去世了,享年82岁。老头子一生辉煌,横跨航运业和铁路行业,每个行业都只做到了顶尖的水平。就连在街上打架都没输过。他留下了纽约的第一代大中央车站,经过不断的改建翻新,到现在还是纽约的地标建筑。如果按月台的数量来说,大中央车站是世界上公共建筑空间最大的铁路车站,它拥有44个月台和56个股道。范德比尔特还捐资建立了范德比尔特大学,一直是美国的名校。算是对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纽约中央车站

但是老头子悉心培养的大儿子在内战里去世了,接班人不得不启用二儿子威廉。摩根家就滑头的多,约翰·皮尔彭特·摩根是家里的独苗,老摩根宁可花钱找人顶替上战场,也不能让儿子去找死。无奈威廉没有父亲的能力,架不住别人咄咄逼人的攻势。当时中央铁路公司被纽约州处罚,竞争对手古尔德又在兴风作浪,要争夺中央铁路的控制权。这个古尔德先前和德鲁他们都是一伙的,超发伊利铁路的股票他就是幕后的黑手之一。所以他和范德比尔特家是结下了梁子的。

威廉的岁数也不小了,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掌握着中央铁路公司85%的股份,划算一下能有1亿美元。小摩根比他小16岁。威廉打算把中央铁路的股份卖掉,想下想去只有找邻居小摩根比较可靠,两家的豪宅相距不远。威廉秘密卖给小摩根10万股。其他的由小摩根拿到市场上去卖掉。小摩根心里乐开了花,恨不得到一边去翻跟头了,但是表面不动声色,没这点儿本事也就别出来混了。

古尔德在华尔街也是个搅局者

总之,小摩根办事就是漂亮,中央铁路的股份大部分卖到了国外,还给了古尔德2万股,他等于是用这样的方式让范德比尔特家族和古尔德讲和了。纽约州也放宽了制裁,小摩根又不动声色的把散户的股份买回来。再加上先前拥有的10万股,摩根家族控制了中央铁路公司。

儿子羽翼丰满,开始越来越不买老爷子的帐了,爷俩经常吵架,外人听起来这哪像父子俩吵架啊,这分明是商务谈判。过去老爷子经常揪着儿子的耳朵,叫他多向罗斯柴尔德男爵请教,多向巴林财团学习,如今罗斯柴尔德男爵哪里能入小摩根的法眼啊。

有关一项投资,老摩根死活不同意,小摩根一定要投资。最后还是小摩根赢了。投什么项目呢?那就要把时间线拉回来,我们来讲回爱迪生。好久没提这个家伙了。

19世纪60年代末,爱迪生一直在各大铁路线流窜,都在沿线各个电报局当电报员。他脾气古怪,领导让他发送的东西,他就是不发,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排序,因此领导就炒了他鱿鱼。

年轻的爱迪生

那时候的电报信号不稳定,爱迪生耳朵不好使,反而避免了外界的杂音。不过耳朵不好也给他带来过危险。有一天,他上夜班,看到路边书摊上有旧书卖,他一高兴就买了12本,拿个破麻袋装好背在背上。走不多久,突觉耳边有风声,原来是两颗子弹呼啸而过。

他一回头,发现一个警察在追他。他也纳闷,自己不偷不抢,警察怎么会追他呢?原来是警察巡逻发现前方有人衣衫不整,背个麻袋像是小偷。叫他站住,他当没听见,走的还挺快的。本来嘛,爱迪生的确听不见。于是警察开了枪。幸好警察枪法太差,不然未来的大发明家也就挂了。

警察过来一盘问,口袋里是啥?12本旧书,警察看着也不像是偷的。问爱迪生跑啥?爱迪生说耳背没听见。警察问大半夜不睡觉怎么在街上瞎溜,爱迪生回答自己是夜班电报员。警察没词儿了,只好走了。

当夜班电报员工资还不错。收发新闻的报务员,工资是最高的。假如碰上线路上杂音大,听不清楚,那就只能脑补了。所以爱迪生自己编造新闻也是常有的事儿。结果事不凑巧,某位议员竞选的消息他没听清楚,以为是当选了。于是他就写议员当选了,结果第二天这个城市的报纸全都跟着出了错。于是爱迪生就丢了工作。他很多次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丢了工作,比如说把硫酸滴到领导的地毯上。他自己的衣服也经常一个洞一个洞,换一身新衣服也保持不了一个礼拜。

后来爱迪生跟几个伙伴听说南美国家能挣大钱,于是就搭火车到了新奥尔良,但是没赶上去南美的轮船。正好有个阅历丰富的老船长告诉他们,南美国家都乱糟糟的,根本就不如美国。别生在福中不知福了,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就是美国。爱迪生听劝,回头北上了,其他两个伙伴执意要去南美,最后都得了猩红热去世了。所以说啊,听人劝吃饱饭啊!

总之,爱迪生凭借优秀的电报收发技术,在到处流浪。去过辛辛那提、印第安纳波利斯、纳什维尔、田纳西、路易斯维尔、孟菲斯和老家休伦港。在老家休伦港,他可没有衣锦还乡的待遇,因为他是混的一文不名跑回家的。连车票钱都掏不起了,凭关系弄到一张乘车证,一路蹭车回家的。没多久,他又顶着漫天大雪出发北上去波士顿。波士顿的雪可比休伦港要大多了。

他落脚到了波士顿,就职于西部联合公司。就是在波士顿,他买到了一本书,就是那本《法拉第电学实验研究》。爱迪生对这本书入了迷,睡觉都放在枕头边上。书上写的实验他跟着全做了一遍。法拉第并不是科班出身,连三角函数都不太懂,爱迪生也是一样,数学功底子也不好。所以他看法拉第的书特别合适。当然就因为他对三角函数和波动不了解,因此输给了特兹拉一局。这是后话了。

初来乍到,公司的同事们也喜欢捉弄新人。他们要爱迪生抄送一份从纽约发来的电报。其实他们早已经知道,纽约那边发报的人是绝世高手,就是要给爱迪生一个下马威。对方发报越发越快,但是爱迪生抄报应付自如。对方以最快速度发报,爱迪生还是很从容的记录下来,所有人都围过来看。等到电报抄完了,爱迪生拿过电报按键对着对方发了一句,少年,别来这套了,用你第二只脚来拍发吧。后来,爱迪生获得了最佳报务员的称号。当然,他依然是我行我素。

在波士顿,爱迪生平生第一次冒出一个念头,将来自己要当职业发明家。他最喜欢的就是解决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这带给他无尽的成就感。因此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可以改进的。当时爱迪生在研究利用一根电报线路互不干扰的发送两路电报的方法,后来扩展到了4路电报。但是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线路来试验,爱迪生十分不爽。

爱迪生长期担任新闻电报员,因此他从新闻里知道,国会投票的流程是极其麻烦的,叫到一个议员的名字,然后再记下议员是同意还是反对,一个个叫号统计结果,显然是非常慢的。

爱迪生的第一个专利

于是爱迪生设计了一套电磁装置,用于国会投票,方便快捷。节省时间。这也是爱迪生申请的第一个专利,无奈8个月后就被驳回了。爱迪生不死心,到处找人演示这套投票系统。一位国会议员告诉爱迪生,他们并不需要加快流程,因为拖慢速度也是一种战术需要。爱迪生生平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做“伪需求”。

后来,爱迪生辞去了在西部联合公司波士顿分部报务员的工作,远走纽约。坐着船来到纽约港的码头,当时他的身上又是一文不名了。他来到华尔街,在金价指示公司遇到个熟人,借人家一个地方打地铺,算是在纽约安顿下来了。当时这家公司有一个简易的金价显示器,用来显示黄金的价格。有一次这个机器突然卡住了。可把大家吓了一跳,因为不能正确显示黄金价格,金融市场是要出问题的,大家急的一脑袋汗。爱迪生冲过去,一顿鼓捣把这个指示系统给修好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爱迪生看见主管找自己,以为他要给个十块八块的奖金呢?他只是在这个公司的后边找了一个角落铺个毯子打地铺借住,他也不是这个公司的职工。哪知道,主管一下给开了300美元工资,职责是负责维护这些金价指示器。比爱迪生过去的工资要高好几倍,过去也就拿个75美元。到了纽约没几天,爱迪生就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爱迪生有钱了,第一件事儿就是下馆子搓一顿,好些天没吃过饱饭了!下次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