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说的不对可能得罪人:一是看方子大小,好的中医方子不会太大,一般十味左右,还有很多三到七味药的方子。好中医就像狙击手,瞄的准,用药也精准。不会是对症加药,也不会出现病越“复杂”,方子越大。因为再复杂的病,再多的证状可能病机只有一个,抓住病机,不管多“复杂”的病,方子也不会复杂。复杂的大方子要么是要效益,要么是根本没有搞清“敌人”是谁,拿起机关枪不惜子弹乱扫射吧!或许有一枪打中了呢?殊不知,乱扫射也可能伤到“自己人”! 二是看方子的付数,好的中医开方不会动则一个月的药或十几付药。一般都会5-7付药,而对外感病一般就是一付药的自信,多则不会超过三付。“效不更方”或是“效必更方”需要医者及时把握。如果方有效,虽有好转,但基本状态未变,那么“效不更方”仍然需要医生确认的;如果好转了,某些状态变了,那就需要“效必更方”;如果药后无效,是药力不到?还是辨证错误?依然需要确认。所以好的中医不会开民国张锡纯所抨击的“果子药”,吃了不好,也不坏,就是钱贵。 三是看脉诊,好的中医脉诊会很细,寸关尺,浮中沉细探寻,左右手都是需要细看的。不会伸手随便搭一只手,几秒钟就罢,脉贵察“独”,没有左右手,寸关尺,浮沉对比,哪可能看出“独”?“独”是病人本身左右,上下,浮沉对比,才能发现,而不是像西医指标那样看评均值(每个人体质不同,脉象可能不同,但是即便和其他正常人脉象不同,也不一定是病,只要脉象平和就可以,所以脉是和自己比,不是和别人比)。搭手即止的医生,如果不是“神医”,就是装模作样。 四是看问诊,好的中医有耐心,问诊很细,即便你认为与主诉毫无意义的他都会问,善于捕捉蛛丝马迹,更不会仅根据你自己说的主证或是病名就提笔处方。(经方派可能有例外)。 五、看处方程序,好的中医会有详细的四诊程序,不会仅凭西医化验指标或西医诊断的病名处方,西医指标仅能作为辅助参考。 六、好的中医会告诉你服药可能的好转或临时药物反应,预期达到的效果,周期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疗效,疗效要快而且稳定,病人体质提升而病愈(而不是仅仅症状消失),而且病人不再容易反复。一个易感病人治好了,要在一年内极少再感,而不是仅本次感冒症状消失;一个哮喘病人治好了,要在三五年内基本不再发;一个便秘病人不是以通便为癒,而是不再便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