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明舌战录连载(六):从诸葛亮的话术中学一点真正的三国史

 2018_71 2018-05-06



其实诸葛亮之论与王朗相比,既不完整也无力道。桓灵二帝是“宦官酿祸”,献帝是被残暴之人迁劫,身为一国之君内不能修政外不能安民,这等君王又要之何用?一朝沦落如此境地,如非君王之罪,那更显得“天数”已尽了。

诸葛亮匹夫,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相反,诸葛亮所称“社稷丘墟,苍生涂炭”,正是在曹操手上有必改观。至于曹丕的“篡位”之举,可是汉献帝真真切切下诏禅位的,反观之刘备,其帝位却无丝毫的合法性来源,至于“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一句只有陈述而无论证,完全是自说自话了。

曹操称王,你也称王;曹丕称帝,你也称帝

相对于王朗“天数-君权”的逻辑体系,诸葛亮的单一的君权至上就显得非常单薄。在他口中,“安汉兴刘”成了不言自明的公理——然而汉高祖刘邦本为亭长,为秦吏时又何曾安秦兴羸?如果“安汉兴刘”是公理,那汉朝之前的夏商周秦四朝又当如何?

刘邦:能不能别老拿我说事!

中国古代向来以“五德终始”来解释朝代更迭的正当性与新朝建立的合法性。汉朝的五德理论相对复杂,但最后公认为“火德”,故诸葛亮自称“炎汉”;曹魏代汉,自居为“土德”,是以火生土之故。汉既是“炎汉”,君权背后就应当有“天数”;既有“天数”,“安汉兴刘”就不成为公理——诸葛亮辱骂王朗“反助逆贼,同谋篡位”之语便没有基础。

来来来,来来来……

诸葛亮的反诘中,桓灵二帝用谥号代指,为何独汉献帝仅为“汉帝”?这里又牵涉到一桩公案。曹丕的帝位,从法律上来看是受前任皇帝禅位而来,形式合法。而这一禅让之事,是占领西川的刘备万万不能接受的:先帝主动外禅帝位,刘备的汉朝正朔何在,又何以能称帝?

蜀汉,实在有点太小太偏了……

于是刘备开始为汉献帝发丧,大起汉帝已被曹丕所弑的舆论。当时汉献帝并未驾崩故没有谥号,刘备还要刻意追谥其为汉愍帝。由此,刘备、诸葛亮立国的基础便是汉朝正朔依然、法统未失。王朗与诸葛亮的舌战,其实是另一个版本的自然法与实证法之战。王朗所主张的“天数”是为自然法,凌驾于君权之上,构建这一逻辑体系,则需要缜密的论证;而诸葛亮主张的汉朝正朔是实证法,再上并没有自然法——或者说汉朝正朔本身就是自然法,就是公理,自然不需要论证。

新老《三国》中的王朗

王朗需要论证,只得步步为营、字字斟酌,其言辞自然严谨周密;诸葛亮不需要论证,大可空口白话、侃侃而谈,其文风则需气势如虹。然而从辩论本身,诸葛亮自保有余进攻不足,王朗攻守兼备,无疑是胜而诸葛亮败。

小编你再说一句?!

纵身比较,王朗之败与江东群儒之败相似,是败于士人的知耻之心。如果王朗能与诸葛亮一样将矛头指向刘备、诸葛亮,则舌战之势当有不同。比如,刘备夺同宗刘璋的基业,这是不容回避的污点;又如诸葛亮身为“汉相”而不能保荆州、防夷陵,其武功比之于曹操的安境守土,更不能同日而语。只是寻常士人,一旦被他人指出错误,会自然生出羞耻之心;偏偏是诸葛亮,无论别人如何说其短处均能气定神闲的予以否认、反驳——辩论场上,知耻者面对不知耻者往往无胜算,王朗与江东群儒均是知耻者,而诸葛亮则是不知耻者。

那必须的!

1994年由中国大陆出品的《三国演义》,这一段情节在原著的基础之上有所修改。诸葛亮立论的部分没有得到加强,其人身攻击的一面却被放大。其文如下:“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你赢了!

“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两句,前者改编于罗贯中原版《三国演义》的“倾国之人,欲食其肉”,后者则为剧中新加。洋洋洒洒近百字,气势固然凌厉,却实在言之无物;对于王朗的立论,更无反击之举。

你说得都对!

2010年,中国大陆重出《三国演义》电视剧,对这一段进行了大幅度精简,其对话如下:

王朗:“天数有变,神器更易,有德之君替换无德之人,自然之理也。自桓灵以来,黄巾伧乱,天下争霸,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犹累卵之危;万灵犹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方,万民归心,四海仰慕,世祖文帝,应天合人,效法尧禅位于舜,承继大统,这都是奉天行事。足下是聪明人,又自比管乐,为何行此逆天之事呢?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铁蹄可平祁山,刀剑可穿苍穹。足下如果真有见识,何不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呢?我保你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我原以为汉朝元老必有高论,没想到足下红唇白齿,却说出如此不堪入耳之话!我有一言,三军静听。你,王朗,世受大汉国恩,举孝廉入仕,要是还有半点良心,就该匡君辅国,除贼兴汉,而你却贪图官位,助贼篡逆,你本该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躲于暗角阴沟,行鼠窃谄谀之事,岂敢在队伍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有何颜面对大汉二十四先帝?老贼速退,杀你污我刀耳!”

2010版《三国演义》径直将“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这一句至关重要的立论之句删去,实为败笔。而从人物性格上看,“我保你不失封侯之位”一句过多痞气,王朗若能说出如此言语,那也不会因为因诸葛亮一席话愤愤而亡。

新《三国》中的诸葛亮真的是……

最后要提的是,在罗贯中原版《三国演义》中,王朗言毕后尚有“蜀兵闻言,叹之不已,皆以为有理”的情节,甚至诸葛亮也一度“默然不语”。毛宗岗认为这一情节不利于诸葛亮形象之塑造,因而删去,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王朗不败而败,非战之罪。骂死王朗的故事更关系到曹魏、蜀汉的正朔,在毛宗岗的时代“帝蜀寇魏”,此一节本是为凸显诸葛亮“百代存亡争正统”所设,《三国演义》如此铿锵道来也便不足为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