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隐龙/文 上接前文(单击进入): 孔明舌战录连载(一):从诸葛亮的话术中学一点真正的三国史孔明舌战录连载(二):从诸葛亮的话术中学一点真正的三国史孔明舌战录连载(三):从诸葛亮的话术中学一点真正的三国史孔明舌战录连载(四):从诸葛亮的话术中学一点真正的三国史诸葛亮的第一句,便是“孔明式”的人身攻击:“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不过这一句的重点在于“汉朝大老元臣”——这六个字,相当于不承认汉魏易代的事实,故王朗依然是汉臣。之后,诸葛亮开始破王朗的论据:
这一句是必杀 桓灵二帝不修德政,诸葛亮也无法反驳。然而诸葛亮先一句“宦官酿祸”,之后又很快将主体变换到了汉献帝身上,这是一记漂亮的反击。相比于桓灵二帝,汉献帝并非昏君——何止不是昏君,后世历史学家对其可谓赞誉有加,如袁术的“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袁崧的“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均是对其颇为中肯的评价;至于南朝宋的范晔,更发出了“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的感叹。山阳即是汉献帝,范晔认为汉朝灭亡实乃“天数”,并非汉献帝之罪。 朕非亡国之君! 诸葛亮以汉献帝为重点,自然阻断了桓灵二帝之过。而汉献帝一生也的确悲惨,可谓“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因不能亲政,“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的情况自然不能全然怪罪于皇帝;反而在此时,为臣者行臣道的时机到了。那作为汉臣的王朗又是如何作为的呢?
我也很无奈啊 很明显,矛头指向王朗后,又是一段“孔明式”的人身攻击。不过到此为止,诸葛亮的言辞只能说是防守反击而未立论,而且对于王朗提出的“天数”论也没有提出有力的反驳——可能称为立论的反而后面两句不声不响的话:“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 然后刘禅,早已看破了一切 这两句看似套话,实则为诸葛亮言辞中唯一的立论之语。王朗为了论证汉魏易代的合法性而抛出了“天数”论,而诸葛亮根本不接这个话题,直接用“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道出了汉朝并未灭亡、刘备依然是汉朝合法君主的“现状”。既然汉朝并未灭亡,那便根本不存在易代之说,“天数”也就根本没有提及的必要。 这真是太有辱斯文了! 既然无汉魏易代之事,皇帝又在西川,那诸葛亮奉旨讨贼就水到渠成了。其实汉朝是否依然存续、刘备称帝是否合法、偏安的蜀汉是否有资格称正朔,均有可辩之处,然而诸葛亮话锋一转,又开始进行人身攻击:“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打不过你,还骂不过你? 骂人骂到这般地步,步入耄耋之年的王朗一时激动坠马而亡,也便不算奇怪了。然而王朗之气,恐怕并非是内心羞愧或是技不如人,而是自己身为君子处处给诸葛亮留有余地,诸葛亮却如泼妇般破口大骂毫无斯文可言。如“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这般语句,身为经学大家、天下名士的王朗既说不出口,何堪入耳? 如果喜欢的话,请一定要关注哦!后继分析将会继续连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