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有燥痒难忍的经历吗?对付湿疹中医有绝招!

 醫慱云天 2018-05-06

Part

1

湿疹,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种皮肤病而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儿童湿疹约有20%~50%的患者后来发生了哮喘,45%的湿疹患者后来发生了过敏性鼻炎。也就是说大约80%的湿疹患者在他们的皮肤症状消退后,又发生了呼吸道过敏反应。研究还发现,儿童湿疹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有人称儿童湿疹为“皮肤上的哮喘”。

当然,湿疹不仅发生于儿童,成人患者也不鲜见,发病时往往奇痒难忍,痛苦不堪!古有“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止廯”之说,说明廯与湿疹都是难治之症。

对此,西医大多运用激素及抗炎性介质及抗过敏药物,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依然高发,病痛难除!

中医则从整体观的角度认为,皮肤的问题很可能与内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肺主皮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治风先止血,血行风自灭”。湿疹发生于上肢的,多与风毒、肺燥有关;下肢多发,且伴局部燥痒流黄水的,则多责之于湿毒、瘀毒;夜间燥痒为甚的,则与心火、血分热毒有关!

从临床上的实践来看,笔者在哮喘专病门诊经常遇到这类患者:既有哮喘(咳嗽)又有湿疹(风疹)。我们通过中医理法,辨证论治,不少病人在看哮喘(咳嗽)的同时,不知不觉湿疹(风疹)也被治愈,让病人十分意外和惊喜。进而通过口口相传,有些湿疹(风疹)的患者也找上门来。

这充分说明了中医整体观的独到之处。

Part

2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湿疹的呢?下面我们就与各位聊聊湿疹(风疹)的经典效方。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桑白皮、生姜、甘草等。

制作用法:上方可以加工制作成汤剂,日服2次;也可制作成散剂(颗粒剂),每次10克,日服3次。

功效及方解:方用麻黄、杏仁、生姜解散表邪宣达肺气,连翘、桑皮、赤小豆清肺泄湿热,甘草、大枣益气扶正、调和诸药。整方具有外散表寒、里清湿热、宣肺解毒、利湿止痒之功。

适应人群:本方适宜于湿热蕴郁于内,邪阻经络肌肤之病候,尤其适宜于外有表邪、内有湿热为辨证要点,既有表寒又有内湿,而且燥(热)湿相间、瘀毒胶结、寒热互杂者,症状有身黄、身痒、心烦、小便不利,舌红苔浮腻等。脾胃虚寒不宜!

名家解读:

尤在泾:此亦热瘀而未实之证,瘀热在里者,汗不得出,而热瘀在里也,故与麻黄、杏仁、生姜之辛温,以发越其表;赤小豆、连翘、梓白皮之苦寒,以清热于里;大枣、甘草甘温悦脾,以为散湿驱邪之用;用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水气也。(《伤寒贯珠集》)。

2、消风散(《外科正宗》)

组成:荆芥、防风、蝉蜕、苦参、当归、生地、知母、小胡麻、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小通草等。

制作用法:上方制作成汤剂,每次150毫升,日服2次;也可制作成颗粒剂,每次10克,日服3次。

功效方解:方用荆芥、防风为君药,荆芥味辛性温,善去血中之风,防风,能发表祛风、胜湿,长于祛一切风,二药相伍,疏风以止痒;

苦参、苍术为臣,苦参性寒,善能清热燥湿、止痒,苍术燥湿、辟秽、发汗、健脾,两者相配,燥性尤强,既燥湿止痒,又散风除热;

佐以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解毒,蝉蜕散风热、透疹,此二味不仅可增荆芥、防风祛风之力,更能疏散风热透疹;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通草利湿热,胡麻仁、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润燥,且生地善清血中之热,与清气分热之石膏、知母共除内热。当归兼可活血,有“治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用为佐使。

诸药合用,于祛风之中伍以除湿、清热、养血之品,使风邪去,湿热除,血脉和,则瘙痒自止。整方养血祛风、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适应人群:适宜于风湿侵淫血脉,致生湿疹、疮疥,疹出色红,瘙痒不绝,口渴心烦、或夜间痒烦,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脾虚腹泻不宜,孕妇不宜。

3、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组成:荆芥、防风、薄荷、麻黄、连翘、石膏、黄芩、桔梗、滑石、栀子、白术、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芒硝、炙甘草等。

制作用法:上方制作成汤剂,每次150毫升,日服2次;也可制作成颗粒剂,每次10克,日服3次。

功效方解:本方药味较多,但配合合理,方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轻清升散、疏风解表,使风热之邪从汗而解;

大黄、芒消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出;

更以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

整方配合,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本方能解利诸邪所伤,具有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王旭高评本方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

适宜人群:本方适宜于邪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偏正头痛,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风瘙瘾疹,苔腻微黄,脉数等。但体虚之人及脾胃虚寒、易于腹泻不宜,孕妇不宜!

4、当归饮子(《严氏济生方》)

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白蒺藜、防风、荆芥穗、制首乌、黄芪、炙甘草等。

制作用法:上方制作成汤剂,每次150毫升,日服2次;也可制作成颗粒剂,每次10克,日服3次。

功效方解:方中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生地)补血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可达“血行风自灭”之效;制首乌不寒不燥、能滋补肝肾、养血润肤;黄芪补益中气升阳,使气旺以助血行达肌表,且能益卫气;方中另有三味散风之药,荆芥、防风温而不燥,偏入血分,善解血中之风,白蒺藜祛风偏于补肝肾。整方具有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功。

适宜人群:本方适宜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夜间皮肤奇痒,或发赤疹瘩瘤等。脾胃虚寒易于腹泻不宜,孕妇不宜!

特别提醒

1、湿疹类型较多,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运用;

2、临床具体运用时,可以结合具体表现灵活配合的:(1)假如下肢湿热为甚,还可配用四妙丸(苍术、黄柏、薏仁、牛膝);(2)下肢瘀毒明显,则可配用四妙勇安汤(当归、银花、玄参、甘草);(3)假如血分瘀热,表现夜间痒甚,可以配用白薇煎(白薇、穿山甲、泽兰);甚或犀角地黄汤(水牛角代犀角、生地、赤芍、丹皮),凉血解毒止痒效果卓越!(4)假如属于“寒盛火郁型”湿疹,则可选用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中的“黄连茯苓汤”(黄连、茯苓、法半夏、黄芩、麦冬、车前子、小通草、炙远志、红枣、生姜等),效果确凿!

湿疹中医方法多,对证选用效果卓。也可制膏外用涂,解毒止痒效堪夸!

GIF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