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贩卖焦虑的坏人

 昵称25382711 2018-05-06

那些贩卖焦虑的坏人

网络上倾泻而出的焦虑感,已经让年轻人不堪重负

| 唠客密谈(ID:lkmitan)授权转载

最近,摩拜被美团收购,创始人胡玮炜套现十几亿,这件事被个别自媒体热炒,核心意思是很多80后已经被同龄人抛弃。

的确,中国只有一个胡玮炜,绝大多数的80后并没有她那么幸运,他们很多人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

我们要不要喝下这碗毒鸡汤,下面的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帮助,让大家更理性的看待“被同龄人抛弃”这个问题。

王鼻子先生的父亲去世比较早,今年他刚升任部门总监,所以这个清明节回了老家,准备烧纸时好好在父亲的坟前说说心里话。

纸糊的车房和票子烧完,确定父亲在那边可以衣食无忧后,王鼻子就开始自言自语地讲这两年发生的事情。

突然手机响了,是他关注的一个自媒体人的推送: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纳尼?!摩拜创始人可比王鼻子还小一岁,王鼻子立刻鸡血上脑。于是抹了一把眼泪,对着坟头说:“爸,我不能和你接着聊了,得立刻回北京投入工作。”话音未落,王鼻子已经上车改签车票,像是再晚一天回北京,自己就会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失败者。

01

王鼻子看到的这篇文章,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媒体们争先恐后地转载发布,生怕错过了这次贩卖焦虑的机会。因为焦虑是收割流量的利器,流量是艳红如血的人民币。

中国网民的焦虑史并不长,十几年前,只是零星存在,更多的是被“成功学”洗脑大师使用,对普通网民并没有太大影响力。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封面不是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现一个大写的“YOU”和一台电脑,宣示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伴随自媒体到来的负面产物之一,就是开始有人刻意营造焦虑感。

当时的焦虑更多是心灵鸡汤性质的,直到最近五六年,很多人发现利用人们的焦虑感可以挣钱,于是就丧失了底线。

有的自媒体人专注于制造焦虑,有的所谓知识达人基于网友被激活的焦虑心理兜售课程,有的不正规微商煽动焦虑情绪诓骗代理费,均已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鲁迅写给章廷谦的信里说:“一切伎俩,都已用出,不过是政客和商人的杂种法术。”制造焦虑,无疑也是一种杂种法术,制造焦虑的人,也与杂种无异。

02

从网络上倾泻而出的焦虑感,已经让年轻人不堪重负。

有个86年生的朋友在一家外企做人力主管,收入不算低,最近就“被焦虑”了。他觉得网络上的付费课程不赶紧买,就会丧失职场技能;觉得有什么新的畅销书出来不赶紧买来读,就会和世界脱节。

这两年他的头发越来越少,陪家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原因不是工作比以前更忙,而是要抓紧一切机会:登上时代的列车。

这个朋友不是被害惨的个案。

还有一个姑娘,工作在北京,住在燕郊,每天晚上八点多才能到家,早晨五点半起床,赶上北京有重大活动在检查站一堵就是一个多小时,经常会迟到。即使这样,也不敢把在车上的时间用来补觉,因为她也“被焦虑”了。

早晨得读早安心语保证当天活力四射,中午要看职场充电站避免失业,晚上要学精致女人预防变LOSER。

03

贩卖焦虑的杂种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仿佛所有人都是他们手中的提线木偶,被他们操控着,他们想让你神经衰弱,你就会神经衰弱。但是我们的焦虑只应该来自于对生活的感知,而不应该由外力强加。

需要提一个词语:工业化生产。你可能想象不到,这是大V们生产稿件的术语。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每天看到的文章,并不是创意性、智慧性的产物,而是类似于工厂流水线一样的产品,这个流水线最重要的生产参数是煽动性,外包装有愤怒、焦虑、自豪等等。

不是我凭空杜撰,而是行业事实,更是某几个著名大V接受采访时都炫耀过的肮脏技能。

像这个级别的,都已经升级成以吃人血馒头为生了。它们批量生产焦虑的行为,已经构成一种罪恶,甚至,还不如妓女重复出卖肉体来得高尚。导致中国人心态失衡的,如果有罪魁祸首,这些贩卖焦虑的杂种必然在列。良心和历史终将清算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