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帖 | 看透水中的氮循环,有针对性的进行肥水调水

 金惠养殖 2018-05-06



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根据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三者的转换及平衡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肥水等。

一、有进有出叫平衡

我们讲的平衡主要指氮、磷、钾的平衡和鱼、藻、菌的平衡。

氮、磷、钾,这些基础物质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
二、水体氮源

我们都知道水里面有很多的氮存在,比如我们最常说的氨氮、亚硝酸盐,这两个指标如果超标会对鱼体产生毒害。除此之外,水里面还有有机氮和硝酸盐形式的氮源。

有机氮是比较专业一点说法,鱼塘里面的基肥和鱼类产生的粪便可以归纳到有机氮范畴。

水体的无机氮是在有机氮的基础上经过细菌的氨化作用产生的。

简单的说我们目前使用的粪肥、绿肥、氨基酸肥水膏等多数为有机氮肥,常见的化学氮肥多数为无机氮肥,比如:碳铵、硝酸铵等。

有机氮中的一部分可以直接被利用,另外一部分在细菌的氨化作用下转化为氨氮。氨化细菌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是芽孢杆菌,它分解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提供给藻类利用。

有机氮在细菌的氨化作用下转化为氨氮,其中,一部分氨氮被藻类直接利用,另一部分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三、无机氮的转化过程

我把无机氮的转化给大家作为一个简单的介绍,无机氮的正常转化过程是从氨氮到亚硝酸盐再到硝酸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硝化过程。硝化过程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都需要氧气参与。

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从细菌繁殖角度来说,亚硝化细菌繁殖速度比硝化细菌繁殖速度快;从发生条件来说,无论是亚硝化还是硝化反应,均需要氧气参与。

所以,保持水体有足够溶氧,整个硝化过程是基本顺畅的。

如果水体缺氧,亚硝化和硝化反应就会停止或者受阻。
四、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

反硝化指: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或一氧化二氮的过程。

反硝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还原为氮气。

反硝化过程和硝化过程的发生条件正好相反的,反硝化过程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氧气不足对反硝化过程有促进作用。严格来说,在水产养殖中反硝化作用只是相对存在;鱼塘内的反硝化作用,多数存在于底泥中。

为什么水体缺氧后水里面亚硝酸盐比较高,其中一个原因是:反硝化作用导致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五、氮转换受阻后的次生问题

有机氮在氨化过程中需要氧气参与,从有机氮到氨氮是需要氧气参与的;水中溶氧不足氨化过程受阻,有机氮便会在水体中沉积;当水体中的氧气不足的时候,水里面的有机氮沉积比较多,甚至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无机氮硝化过程需要氧气参与,水体缺氧后,无机氮的正常循环受阻;其中最薄弱的环节问题最为突出。

从氨氮到亚硝酸盐,它的速度是相对较快的;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相对的速度是比较慢的,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这个环节。由于亚硝化细菌在同等溶氧的情况下比硝化细菌繁殖快;在溶解氧不足时,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速率减缓或抑制最为明显,此时亚硝酸盐累积便会尤为明显。

氮循环受阻,水环境发生波动,容易引起水生生物不适应,我们经常说到的应激就属于这个范畴;当有毒的氮(氨氮、亚硝酸盐)过高时,又会出现急性或者慢性中毒,对鱼类和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毒害。六、氮在水体中的利用



有机氮经过细菌分解转换为无机氮,最终被水体内的生物利用;其中,藻类对无机氮的利用最为重要。

在当前以菌为主的调水模式下,很容易忽略藻类对无机氮的利用。

从有机氮经过细菌分解再到无机氮经过细菌转化的整个过程中,溶解氧是核心,菌是基础,藻类是产物。

这些产物需要鱼类消耗,如果在水体中沉积过多,没有被及时消耗,便会引起相反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鱼塘内百分之七十的氧气来自于藻类制造;所以适当培养藻类,能够为氮循环提供核心的溶解氧支持。

合理的培养的藻类,水体的溶解氧比较高,整个硝化过程或者氨化过程比较良好,这时候不容易出现水体有害物质的累积。

藻类数量适中,鱼塘内溶氧丰富,氮循环良好;但当藻类过度繁殖后,又会引起耗氧。因此,合理放养滤食性鱼类,控制藻类过度繁殖,对促进氮循环有重要意义。

很多朋友不重视滤食性鱼类的放养,导致藻类繁殖过多,引发次生问题。

不要因为白鲢、花鲢不值钱就不放养;我们放养花、白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节水质,顺便赚点钱。

大家因为白鲢不值钱,对白鲢不重视,忽略了白鲢清理藻类的重要作用,白鲢的鳃耙密度比花鲢的鳃耙密度要高,他对水里面的藻类没有太大的选择性,大部分藻类能够吃掉;花鲢对于个体太小的藻类无法滤食,清理藻类的效果不如白鲢。

我们整个养殖过程出现水质问题最多的,基本都在中后期;随着养殖工作推进,水体中累积的有机氮越来越多;到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的有机悬浮颗粒逐渐增多,有机质耗氧量逐渐增加。

有机悬浮物颗粒,一方面耗氧,另外一方面会刺激鱼的鳃,引发病变。

同时,有机悬浮物能遮盖水面,折射太阳光;阳光难以穿透到水中,藻类繁殖减弱,藻类吸氮能力下降;水体中的氮含量递增,引起水生生物因有毒的氮过量而中毒。

一些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水中的藻类是不多的,在养殖中后期是非常常见的。

目前采用的提高氮转化的主要手段包括:增氧、络合、补菌、培藻、换水;而这些手段又因气候、地理、水土等情况而存在差异。

所以说养鱼没有必然手段,水质调节也是灵活的。七、测水施肥

狭义的肥单指肥料,水产养殖中所提到的水肥:指水体中生物种群丰富,水质良好,适合水生生物生存和繁育。

我们提到的水肥可以用感官指标来推测,也就是肥、活、嫩、爽。

水肥指标的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方案需要养殖户根据当地长期的测试数据加以总结。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PH、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

根据我在鱼塘测试的结果,将这五项指标的大致范围统计为:PH值7-8.5、氨氮低于0.6mg/L、亚硝酸盐低于0.25mg/L、硝酸盐低于50mg/L、磷酸盐低于1mg/L。

这个范围对常规鱼来说危害不是很大,个别品种和个别鱼类在这个范围也会出现中毒症状,请结合养殖品种的具体反映确定具体的参考数据。

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全部为零,水体中的基础营养是很缺乏的,需要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氮肥和磷肥。

在温度越高的时候,磷的损失就越严重,高温季节补充磷肥很有必要。
八、根据测试结果灵活调整

在水库测试水肥中,我经常测试到一些水库表层和底层水数据差异很大,主要是是表层水温度和底层水温度的差异,表层PH值和底层水PH的差异;施肥(固态干施)导致肥料沉底,使得底部物质测起来偏高。

施肥的同时,除了氮、磷、钾之外,水体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碳,其次是微量元素;但因为我们的设备有限,今天就不一一举出。

商品肥水产品基本分为两大类:水溶性肥、固态肥;二者各有其优点,水溶性肥释放快,培藻速度快,维持时间不长,大概3-5天;固态肥释放慢,培藻速度慢,维持时间长;二者合理结合使用,能提高肥水效果。

我们建议,在前期温度较低时以水溶性肥料为主,中后期以固态缓释肥为主,有机悬浮物较多的塘,合理结合水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使用。

硝酸盐指标在水产养殖中尤为重要,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它;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试结果可以判断水体处于氮循环的哪一个阶段。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都处于很高的状态下,这时候单用氧化剂效果就不是很好。需要加以合理的肥水,让藻类把硝酸盐吸收掉。

我们在调节水质时,想办法把硝酸盐和氨氮降解掉,亚硝酸盐这个中间产物自然就会到了很低的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