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瓷纹饰中的传统文化之一:粉彩人物故事图瓷板镶嵌插屏——陶母教子

 RK588 2018-05-07

  洛阳树德古瓷鉴藏博物馆专题展品巡礼之一 

 
       这是一座粉彩人物故事图瓷板镶嵌插屏,由7块小瓷板画组成,其中六块瓷板画围于四周,表现的是“必定如意”、“一路连科”、“指日高升”、“加官晋爵”等内容,
居中的是一块较大的圆形瓷板画,内容表现的是“陶母教子”的故事。插屏画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陶氏母子做人贤良,对陶侃为官清廉的赞美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必定如意图



       一路连科图


        指日高升图


        加官晋爵图


        瓜瓞绵绵图


           陶母教子图




       插屏画面内容涉及两个人物:陶侃及其母亲湛氏;两个故事:截发筵宾和退鲊责子。 
       陶侃(259-334),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人。陶侃出身贫寒,幼年伤父。初任县中小吏,后为东晋时期名将,官至太尉、荆江刺史等职,开国元勋,封长沙郡公。唐武成王庙六十四位名将之一,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母湛氏(243-318年),东晋时期豫章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1]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晋书·陶侃母湛氏传》[2]有陶母“截发筵宾”、“退鲊(zhǎ)责子”的故事流传于世,为后人做人教子之楷模,即做人之贤良、教子之清廉。其思想是留给世人的一份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截发筵宾
     湛氏以纺纱织布抚养陶侃,日子清苦。一天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陶侃因家贫,无柴米酒菜招待朋友,心中焦虑。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你的朋友。她撬下几块旧楼板当柴烧,悄悄剪下自己头上的长 发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来喂范逵的马。范逵事后感叹道:“有这样的母亲必有这样的儿子!” 陶母贤良信诚,以身垂范。后来,陶侃果然建功立业,声名显赫。
 
     退鲊责子
      陶侃当初在浔阳做县吏的时候,监管渔业,想到母亲她老人家还在乡下过着清贫的生活,心里很不安。有一次,陶侃便要部下带一瓦锅腌鱼送给母亲。陶母问:'这是哪里来的?'回答:'是官府的。'陶母将腌鱼原封退还并回信责备陶侃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意思是说:'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送给我,这样做对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忧愁啊!' 陶母退还腌鱼的举动,教子为官要清廉的思想影响了陶侃的一生。
   
   宋代诗人蒲寿宬《咏史八首·陶侃母》有“坩鮓有几许,直欲致一甘。岂知圣善意,见此转不堪。此母天下母,清风使人惭。”清代嘉庆年间有一位叫谭昌槐的贡生曾探访过陶母墓,其诗《雪霁鹤问湖泛舟访陶墓》:“封鲊几曾盟白水,留客发尚委苍苔。剧读往事怀贤母,一路渔歌带月回。”其怀古感怀,泽被颇多。


      有诗赞曰:
      处事信诚温暖人,
       为官正气感动天。
       人间自有康庄道,
       改天换地气吞山。
 
       湛氏教子尚贤良,
       陶侃为官秉清廉。
       一江春水奔大海,
       母子高风世代传。

 

   附注:
    [1]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孟母三迁、陶母教子、岳母刺字、欧阳修母荻笔画地。
    [2]《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传》: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jinshu/jinshu_096.htm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