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万历帝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的复制

 rhqq 2018-05-07
      明万历帝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是明代万历帝朱翊钧(1573年-1620年)用的服装,1956年在定陵地下宫殿出土。衮服垫于万历帝尸体下面。出土时,原件已成残片,并黏合成块。色彩除原孔雀线与金线织的部位依稀可辨外,其余均呈深浅茶褐色。部分图案残缺不全 模糊不清,后经故宫博物院老师傅装裱复样,才基本恢复了原件形状。
      受首都博物院委托,我们王嘉良缂丝世家工作室接受了复制明万历帝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的项目。但复制明代万历帝的缂丝衮服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程。要复制成和三百多年前一模一样的万历帝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并非是一件易事,必须认真对待。经反复研究后,我们制定了复制方案。
      首先,我们对衮服原件进行了组织分析,进行织造试样。由于缂丝是手工织造的,原件各部份经纬密度为40*94根,试样后效果与原件不符,第二次又对另一块残片进行分析,每公分经纬密度为34*78根,又进行试样,仍不符合原件。第三次专门到定陵博物馆对衮服原件通体进行分析 平衡,确定每公分经纬密度为22*100根,经稀纬密,织物起瓦楞纹,第三次试小样后,才符合原件织造要求。
      由于原件色彩已退成深浅褐色,而复制品要求恢复明代色彩,这是一个十分困难而重要的课题。根据明代色谱,特别是在衮服上可能运用的色彩与原件上残存的余色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底色为宫黄色,上用28种色线。
      明万历帝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衮服身长136CM,通袖长233CM,袖宽55CM,下摆宽105CM,补径:胸补32CM,肩补29CM。通体缂织而成,织造细密,经线为强捻丝线,每厘米22根,纬线为不加捻的彩绒,每厘米100根。
      衮服一共由十三片组成:大襟2片,里襟2片,袖2片,摆4片,衬领1片,领圈2片。
      衮服的纹样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为主题,以十二团龙为主体,前襟三个团龙,后背三个团龙,两肩各一个团龙,两侧各两个团龙。每个团龙的姿态各不同,有的是正龙,有的是升龙,有的是降龙,活灵活现。龙的边上均饰有云头、海浪、锭、海珠、飘带和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八宝。
      这件衮服是明神宗最奢华的一件龙袍,大量采用捻金线和孔雀翠羽绒缂织,彩色绒线用色多达二十八种。除用龙外,遍地排列织有279个卍字,256个寿字,301只蝙蝠,271个如意,富意福寿如意。
      据记载,原件制作曾耗费13年时间,由此可见,此衮服的珍贵价值可见一斑。
      复制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要求技艺非常之高,图案繁复,而复制品的织造技艺图案、色彩、材料、都要达到与原件一致。因此,对定陵出土的原件和复制品进行分析、平衡、确定每厘米经线是22根,纬线是100根,经稀纬密,织成后起瓦楞纹,符合原样织造要求。色彩根据定陵复制品的对比衮服的地线为明黄色,一共用彩色绒线二十八种,其中:蓝色七种,红色六种,绿色五种,黄色二种,以及褐色、灰色、赭色、香色、烟色、青色。主要是捻金线和孔雀翠羽线缂织。
     织造衮服技艺:采用“平织”、“结”、“掼”、“构”、“盘梭”、“搭梭”、“子母经”等技法。
     由于这件衮服稀经密纬,图案轮角容易走样。经反复研究后,将织地上画好样,做好记号,正确掌握轮角线不使走样。
     衮服由十三片分批缂织组成,由于手工缂制经面张力容易不一致,如张力不均,组成的花纹就会有偏差,故在缂丝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每只机的经面张力,使之统一,保持均匀、平衡。
     这件衮服的曲纬度要比一般的缂丝曲纬要大,每厘米要100根绒线,故在缂纬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每一个循环,使每一段绒线都拨到一丝不苟,既要保持曲纬度,又要不使轮角变形。
     复制这件衮服各图案的色彩运用:
     地:明黄色;
     卍:金字,蓝飘带;
     寿:金线;
     蝙蝠:木红色;
     如意:四色相间(蓝如意红飘带,红如意飘带,绿如意飘带,红如意飘带);
     十二章:
     日:朱红色,
     月:牙白色,
     星:宝蓝、红、明黄、牙白、普蓝五色,
     山:三蓝晕色,牙白结边,
     华虫:四种红色晕色,三蓝晕色,牙白结边,明黄、中黄晕色,深浅草绿晕色,
     宗彝:牙白色底、长尾猴与虎用赭色,
     藻:底浅绿、藻深绿色,
     火:明黄地、红色火,
     粉米:红底、牙白色米,
     黼:四种蓝线晕色、金线,
     黻:深、浅普蓝、两晕色,
     龙:龙身用孔雀羽绒呈蓝绿色闪光,鳞片用金线、角、爪为牙白色。龙鬃为红、黄、蓝、三晕色,
     十二章均有深普蓝色结边;
     八宝:
     螺:朱红、水红晕色,飘带:枣红色;
     轮:朱红色,飘带:深蓝色;
     伞:藏青色,飘带:牙白色;
     盖:朱红、深蓝、豆绿、七彩色;。
     花:芯,明黄色,花:朱红色,叶:草绿、豆绿、水红结边;
     罐:深蓝、品月、浅牙白色,飘带:朱红色;
     鱼:桃红色,月白色匀鳞,飘带:朱红色;
     长:牙白色,飘带:水红。
     緙制该衮服共有5名缂丝技术人员花了近3年时间,主要原材料采用与龙袍相同材质的桑蚕丝线 孔雀羽线。所选橪金线 丝线投影宽与原物相符。用去彩色丝线6斤 金线10万米,孔雀羽毛6000余根。緙织密度与原件相符,纬密达到100根/厘米,就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一个突破。主体龙纹图案模拟原物緙织工艺达到高低参差,体现立体感。
     衮服复制完成后,于2009年11月经由首都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纺织品文物保护专家王亚蓉女士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专家王岩先生(定陵考古报告撰写者之一)等多家单位、专家验收合格。并正式将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复制件移交首都博物院,入馆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