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从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看宋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精神

 和颜4vj0impzz8 2018-05-07

宋 赵佶 《梅花绣眼图》


宋代花鸟画在审美精神、风格样式和绘画语言等方面, 都充盈着道家的美学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人“闲逸”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折射出宋代文人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自由的人生观念。同时, 在“移情”花鸟的审美过程中, 绘画又成为画家磨练心性、超脱人生的方法和途径。宋代的知识分子注重“入世为儒, 出世为道” , 其实“淡泊”也是为了“明志” , 出世与人世之间的平衡使宋代工笔花鸟画呈现出一种冰洁华滋、生意盎然的生命之美。


一、抱虚守静—修心养性的手段和方法

宋代工笔花鸟画上承五代“徐、黄”二体而来、五代虽有“徐家野逸, 黄家富贵”之说, 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五代黄鉴的《珍禽图》、徐熙的《玉堂富贵图》、滕昌佑的《牡丹图》, 装饰趣味浓重,极具富贵意趣。宋代花鸟画整体上敷色渐淡、墨韵渐浓, 即使是重彩设色, 也是艳而不俗、火气尽去。清新典雅, 淳朴自然,正是“朴不艳,温静而无火气”的境界。《宋书·隐逸传》记南朝的宗炳“宗炳善琴书, 好山水, 西陆荆巫, 南登衡岳, 结宇衡山, 怀尚平之志。以疾还江陵, 叹日`, 老病俱至, 名山恐难遍游。惟当澄怀观道, 卧以游之' , 凡所游历, 皆图之于壁,坐卧向之。”宗炳因“老病” 不能游乎山水之间, 不能“以一管之笔, 拟太虚之体' ,无法在悠游山林、游戏笔墨间体悟自然之, 所以“卧以游之”。不仅仅是宗炳, 椿说“虚静师所造者, 道也, 放乎诗, 戏乎画, 如烟云水月, 出没太虚, 所谓风行水上, 自然成理者也”《画继》。“放乎诗,游戏乎画”,几乎是文人们师造化、悟大道的基本手段。“游戏”本身就有“放逸”意思, 所以吟诗作画也是文人们追求自由心态和虚静境界的过程。


宋 佚名 《桃花山鸟图》


宗炳的“澄怀观道, 卧以游之”和邓椿“虚静师所造者道也, 游戏乎画”指向的都是“道', 这个老庄哲学的最高范畴, 也反映出画家在作画或欣赏作品的过程中, 可以“澄怀”“师造化”以至“观道”。“澄怀”就是涤荡胸怀、澄澈心灵, 是审美主体试图超脱纷扰的世事, 摆脱功名利禄的诱惑, 甚至摆脱政治、伦理的束缚而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心境。《庄子·齐物论》中说“形固可使如稿木, 而心固可使如死灰, 郭象注为“死灰搞木, 取其寂寞无情耳。”可见, 虚静与澄怀都是吐纳天地、观照万物的必要前提, 所以邓椿才说“虚静师所造者道也”。观宋人花鸟, 尺幅之间, 大气堂堂, 花一叶, 皆与天地相通。精工而大雅, 无一丝人间烟火气息。这与古人作画时保持内心平静清澈, 心智专一的虚静心态不无关联。美学家宗白华说, 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是中国艺术的两元。艺术创作过程中虚静的心态, 体现了画家对洗涤心灵尘, 实现对真实自我的复归和超越的主动性。宋人花鸟画以花花草草、虫蝶鸟兽为描绘对象,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种孩童般天真的映射, 这也是我们观宋人花鸟, 目之处尽是天真无邪的原因所在。


二、淡泊明志—知识分子的人生精神

“夫虚静恬淡寂寞者, 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 庄子美学将虚静恬淡奉为至美。“淡”, 于物是谢绝繁华喧闹, 于人是淡化外欲后心境平和的审美状态, 宋人的工笔花鸟画也追求“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的艺术风格,这种恬淡平和、宁静优雅的艺术风格也是中国画家精神气质的体现。苏轼对工笔画也有如此看法“边鸳雀写生, 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 疏淡含精匀”《书郡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南宋 佚名 《出水芙蓉图》


宋代佚名的《出水芙蓉图》, 刻画了一朵红, 一尘不染, 妩媚雅洁, 亭亭玉立, 画内画外荡漾着荷塘恬静迷人的气氛。画家更注重表现的是荷花品性孤高, 不为俗世所染的品质, 使此花的意韵盎然于画面之外。此种感受, 都是与宋人恬淡平和的心境和托身于物、寄情于画的审美表达相契合, 如唐代司空图所说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诗品二十四则·典雅, 画家和画都应该像落花那样冲和淡雅。

徐复观认为, “庄学的精神, 必归于淡泊”。在列举了若干关于“素朴”、“纯素”的《庄子》文后, 他说“上面的材料当然说的是人生的修养工夫、境界、而纯素的概念, 同时即可以作为由`恬淡寂寞'的人生所流露出的纯素之美。`纯素' 的另一语言表现, 即是后来画家、画论家所常说`逸格' `平淡天真' 。”根据徐复观的理解, 庄子是以追求人生的解放为目的, 但他的人生精神却是艺术的。艺术中的平淡, 还有淡逸、疏淡、冲淡等, 都是庄老人生哲学中“恬淡寂窦”在艺术作品中的反映。但在宋代知识分子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 儒家文化仍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 识分子有着对政治生活、功名利禄淡然处之的道家精神倾向另一方面, 又具有忧国忧民的儒家精神品质。这导致了庄老淡逸思想在宋代文化中的蜕变。大多数知识分子把“淡泊”看成是一种高尚的人格风范, 以区别于世俗的追名逐利, 强调通过精神和心灵的修炼达到“淡泊”的心态, 避免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因此, “淡泊”被视为个人的人格修养, 被规范在一种特定的范畴中而并没有推向“虚无”。在这里,“淡泊”与其说是世界观, 不如说是人生, 与其说是价值观, 不如说是审美观。所, 宋人的人生哲学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映在艺术中也是如此。


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页


宋人花鸟画恬淡, 却亲切虚静, 却鲜活。比起汉唐绘画意气风发的张扬和后世文人画阳春白雪的内敛, 宋代花鸟画可以看作是圆和中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也体现出宋人审美心态的成熟, 反映了宋代文人张弛有度、温文尔雅的精神气质。就创作方法而言, 宋人花鸟是现实主义的, 就绘画风格而言, 是写实主义的。“淡逸”的审美观避免了宋人花鸟画走向自然主义的道, 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宋代文人思想中理性主义的光辉。这表明宋代文人精神中的“淡泊”凝固着文人文化的自省、自重与自爱,其目的是在客观现实与自我价值的冲突中,寻找发挥自身社会价值的最佳途径这与后世文人艺术自傲、失意与无奈的逃世之情,是绝然不同的人生追求。



宋 佚名 《夜合花图页》


元代以后知识分子的落魄, 使“淡泊”异化为“淡弱” , 艺术上也由淡转弱, 在笔墨游戏中渐失绘画本, 终致清末笔墨离散, 积弱难返。而宋代工笔花鸟画则是积柔成刚, 形俱而意淡, 着活泼泼的生命意态, 折射出宋代文人心忧天下苍生的人格风范, 正是“淡泊以明志”的宋代知识分子人生精神的生动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