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周朝从衰落到灭亡

 潇潇雨ekg9m5f4 2018-05-07

公元前403年,是周威烈王在位的第23个年头,在一年他收到了一份令他为难的请求。晋国三个最大的公卿家族向周威烈王提出,希望周威烈王把他们三家也列为诸侯国,不再是晋国里普通的一个公卿,而是和晋国国君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为难的问题呢?因为周朝建立的时候,周天子推行了宗法制和分封制,靠着这两个制度,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礼法体系,简单是说就周天子册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册封公卿。周天子需要为诸侯的名分负责,诸侯也要听从于周天子。并不是说诸侯不能废立,这样的大事需要周天子自己来决断。可是现在晋国的三个公卿公然要求从晋国分离出来,还要各自占领晋国的一部分土地。

那么如果周威烈王同意了,那就是无视诸侯王的利益,如果不同意,韩赵魏三家势力很强大,难保不会找他的麻烦。

一番考量之后,周威烈王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于是这三个公卿分别建立了韩、赵、魏三国,之前的晋国已经名存实亡了,东周从此进入的战国的阶段,而司马光所记载的《资治通鉴》也就开始于此。在司马光看来,周威烈王的这件事情做的太没有水准了,简直是一出不入流的昏招,这也吹起了周王室从衰落到灭亡的序曲。

客观的说,周威烈王此举的确有欠考量之处,虽然自东周以来,王室的力量日益卑微,各大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但是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的各国首领,强大如齐桓公也只敢说尊王攘夷。毕竟在周天子所规划的世界里,诸侯王是要向周天子忠心的,这样他们国中的卿大夫也需要对他们忠心。

在这个价值观之下,周天子至少还有一份话语权,也就有着存在的价值。在这样一个价值体系下,周天子需要维护西周开国时所册封的各大诸侯王的利益,哪怕仅仅是口头的利益,尽管兼并战争他无法阻止,但是内部的公卿对诸侯王的篡权,他却是需要表态的,毕竟这关系到他的利益,而这也是周天子仅存剩下的礼制武器,毕竟以周王室仅存的那一点力量是无法和其他大国相抗衡的,大家心照不宣的保留着他的位子,也不过被礼制这个武器所束缚着,谁也不愿意引起众怒。

可是周威烈王却选择了同意晋国三家大夫的请求,认为他们的请求有理,这样就削弱了传统诸侯王的利益。这就导致了两个不好的后果,第一传统的诸侯王不会在尊重周天子,哪怕是表面的尊敬,因为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第二诸侯国的公卿们也不会感激周威烈王,因为他们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礼制,自然就要自己新创一套礼制,不久之后,魏国的国君就不再称公候,而是也自称为王了,再此后齐国、赵国等国相继效仿,周天子的威严不再,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大家都开始陆陆续续的对周王室的几尊大鼎感兴趣,于是周的灭亡也就是不远的事情了。

当然,韩赵魏请求封王,周威烈王的力量是不足以和他们抗衡的,他或许不敢直接拒绝,那么他至少可以缓一缓,或者其他的各家诸侯国总会有希望借助这种形势获益的,周威烈王是可以借助他们实力,制造一些矛盾,挑起一些争端,说不定事情会有转机。可是周威烈王什么都没有做,就这样默认了事情的存在。而一年之后,周威烈王就过世了,这堆烂摊子都留给了他的后辈去承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