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不韦为什么要召集门客编写《吕氏春秋》?他的目的是什么?

 林小霖 2018-05-07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病死,十三岁的嬴政华丽丽地登基了。

嬴政上位之后当然没有忘记吕不韦这个大功臣。要不是吕不韦,他老爸嬴子楚也不可能登上王位,而他也不可能这么小就继位为王了。且不说嬴政到底知不知道他是谁的儿子,就算知道了,那也是绝对不能对外界透露的。毕竟他现在是一国之君了,要是告诉老百姓,他其实是吕不韦的私生子,那估计会被老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

那么应该给吕不韦一个什么身份呢?大秦国的宰相?不够!还要再封他为秦王的“仲父”,方显吕不韦的尊贵。此时的吕不韦,已经是秦国最有权势的人,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财富权力,还有谁能超得过他?

吕不韦当年在嬴子楚身上的投资全部回本了,而且还赚大发了。而他对秦国也是一腔热诚,爱得深沉,他对两代秦王都恩同再造,自然就把秦国当做自己的国家来治理。现在嬴政还小,毛头小子一个,正好可以让他大显身手,好好管理一下秦国的朝政。

最开始吕不韦帮助嬴子楚,是为了卖军需,后来发现嬴子楚是可造之材,又萌生了扶他上位的想法,于是,吕不韦的胃口变大了,他不再仅仅想做个有钱有权的商人,他更想摆脱商人的身份,跻身秦国真正的权贵一族。

现在吕不韦的愿望实现了,他功成名就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抹掉过去,他要让人们忘记他曾经是一个商人。在战国时,一提到商人,人们就会想到“投机倒把”“唯利是图”。总之,搞仕途,搞农业,搞工业的人,都看不起商人,把商人视为最下等的人,嫌弃他们身上有铜臭味。

商人的身份,是吕不韦身上的一个污点。为了洗掉这个污点,吕不韦需要对自己重新包装,如果他能把自己包装成老子、孔子那样的圣人,别人还敢再瞧不起他吗?身为一个文化名人,怎么能够没有一套自己的著作?吕不韦决定赶快著书立说,要把自己打造为战国时代的文化大神,让那些瞧不起他的文人看看,他也是上得了商场,拿得起笔杆的。

我们都知道战国有四大君子,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都是当红炙手可热的谋士,他们对上帮君王出谋划策,对下很有礼貌,因而人脉关系广,名气也很大。吕不韦对四君子的交际手腕是欣赏的,但他却能做的比他们更好,因为他从前是个大商人,没有人比他更擅长跟人打交道了。现在既然他准备写书了,光靠自己一个人的水平是不够的,他必须得引进一批有文采的人,由他来策划,大家一起来写,打造出一套鸿篇巨著出来,把名气打出去。

于是,吕不韦开始招门客,开出了很优厚的待遇,搞得前来应招的人把门口挤得水泄不通。当然,和四君子不同,吕不韦招门客是为了写书,所以那些长得人高马大的猛男是直接刷掉的,只收肚子里有墨水的文人。他要写书,要扬名立万,要洗掉商人的污点!

等到招够了人后,吕不韦就把这些文人集中到一起,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写出来,不限题材,不限思路,随意发挥,集思广益。

果然,等大家把文章交上来一看,什么文都有,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天马行空,吹牛扯淡,要啥有啥。古往今来,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历史更迭,朝纲治理,士农工商,畅所欲言,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文甚至还写重复了,区别只在于观点不同。

这些文章虽然杂,但是内容丰富,观点新鲜,看点十足,在战国时代要是编成书,绝对能引起畅销哄抢的。吕不韦很满意,立刻挑了几个写文章的高手,把这些文章重新归类、整理,综合编到一起,于是,历史上就多了一本名书《吕氏春秋》。

吕不韦对此书非常看重,认为是一本难得的杰作,吹牛说它是一本包揽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很快吕不韦的名声就打出去了,《吕氏春秋》一书也在各国传扬开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