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轻课堂 |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卡卡2FM4 2018-05-07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


今天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一点体会。

01

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计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


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得想方设法吸引学生。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


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


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用“抢答练习”“找朋友”夺红旗”“送信”“闯关游戏”“数学接力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 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02

讲清算理和法则


1.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如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除法。


42÷2时,许多学生会总结这样的算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


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算法时,一定要让 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教师可以让学生摆小棒,帮助理解算理。将小棒10根捆一捆,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


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2、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


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错误情况,如:


25+75-25+75(应等于150,而误得0)

3.6-3.6×0.5(应等于1.8,而误得0)

7.56÷0.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

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


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


03

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


低中年级主要练习一、两位数的加减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


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


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


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    


04

重视简便运算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


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如:


182+37+18+263=(182+18)+(37+263)

29×75+29×25=29×(75+25)

15-7.8-2.2=15-(7.8+2.2)、9÷12.5=(9×8)÷(12.5×8)

……


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


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


327+101=327+(100+1)

9+99+999=10+100+1000-321×9.9=21×(10-0.1)

9999×2222+3333×2222=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4)

……


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05

易错题对比练习


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


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


我在教学中,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每生一本计算错题集),让学生区分比较。


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如:38.41+5.7和38.41×5.7;(25×40)÷(50×2)和25×40÷50×2;16.9-(8.5-1.5)和16.9-(8.5+1.5);25×(4+8)和25×(4×8)。


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


06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


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


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


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


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3、养成良好验算习惯


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点击阅读原文,找一个适合孩子的老师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