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声|身在炼狱,拯救于万一

 hana_T 2018-05-07

《风声》主题曲 来自glimmers 03:01



今天在一段视频底下的评论里看到一条说: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每次看到这一段都会泪目。


我想起来是《风声》里结尾的一段独白。


《风声》是09年上映的,和《建国大业》一样,当年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也都在不同层面上激起了国人的爱国情怀。上映时我还在小学,虽然和父母去看过,但当时没有完全理解,只是不喜欢它的色调,因为看起来很阴森,所有人都疑神疑鬼的,而且刑审的镜头非常血腥。留下印象的只是影片最后的闪回:两名地下党在牢房里握起满是灰尘的手,还有周迅的独白。最初我觉得这是一部普通的赞颂地下党牺牲精神的电影,但是最近几年的国产片让我越发意识到《风声》有多难得。


严重剧透警告⚠️


《风声》海报


《风声》的情节大致是:汪伪政府时期,由于有高官被刺杀,日军联合伪军将五名有嫌疑的司令部的官员:顾晓梦(周迅饰)、李宁玉(李冰冰饰)、吴志国(张涵予饰)、白小年(苏有朋饰)和金生火(英达饰)关在戒备森严的城楼里,想要找出潜伏其中的共产党员“老鬼”。


作为一部悬疑片,反转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没有完全遵循麦家先生的原著,但是情节的发展符合情理,紧凑且有些烧脑,也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


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是绝对的主角,她从一开始轻浮娇俏的“女娇娥”转变为坚定牺牲的勇士,这样的反差可能是最让人意想不到。尤其她在牢房中和张涵予饰演的另一名地下党员将黑乎乎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那一幕比任何“手撕鬼子”的场面都令人动容。



有网友借这部电影抨击《色戒》,说《色戒》体现的思想是把将个人追求置于民族存亡之上,但这是无稽之谈。以前我写过关于《色戒》的文章,虽然和《风声》有同样的战争背景,但绝不能被拿来比较。《色戒》的主角王佳芝以个人对爱的追求为信仰,《风声》的顾晓梦是以拯救民族为己任。但《风声》不是与政治相关的讨好,它是一份记录,而《色戒》则是借时代背景讲述一件悲剧的艺术化创作,所以两部影片探讨的主题完全不同,它们同样优秀,但没有可比性。


之所以说《风声》好,是因为它直白地用光影表现了战时的残酷和凶险。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不太会对“红领巾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一类口号有很多感触,他们知道这是为了教育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国家,但若是没有了解过先辈拼搏、牺牲的场面,怎么能理解胸前红领巾的意义,又怎么会知道这份安定有多珍贵?


然而正是《风声》这样的作品,让观者直接地感受到将国家存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的精神,看到放弃个人安危在敌人身边战斗的勇士。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抗击外敌的同胞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不是那种几公里外一枪打死敌人、徒手劈裂敌人、子弹会拐弯、裤裆能藏雷的“超人”。他们就应该是普通人,他们也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停格在二十几岁的某一个深夜,结束在子弹的扫射下。


影片中李宁玉哭着问顾晓梦:“情报比你的命重要吗?”顾晓梦也哭了,她说:“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这一幕也是片中最感人的,因为这句话比很多影视剧里的“跟他们拼了”、“杀他们个片甲不留”震撼得多。但那一刻顾晓梦已做好了决定,无论她是否害怕,无论多不舍,她都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她要让自己的死换来无数人的生。从这一点上来看,顾晓梦和王佳芝又是相似的,因为在最后,她们都成了她们各自的信仰本身,信仰是没有实体的,所以无论她们自己是否活着,都不重要了。



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拯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殒灭,精神却将与你们同在。

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顾晓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