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Alina 如果这世界上有可以让人“逆生长”的药方,学习必是其中一味。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春宴朗读音频 01 前几天一则新闻上了微博热搜: 故事的主人公叫彭楠,今年已经97岁了。 这位爱美的奶奶头上总是别着两朵小红花,又可爱又有精气神。 正所谓:白发带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 当然,这位奶奶可远不止爱美这么简单,她掌握的技能可以吊打一波90后。 先奉上奶奶的书画,你们随意感受一下。 除此之外,奶奶还会唱歌和弹琴,琴棋书画样样不落。 儿子称她:“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学霸了。” 她的老师赞她:“她是我学生中的佼佼者,比90后认真多了。” 其实这些都是彭奶奶在退休以后才开始学的。 她30多年前入读老年大学,如今虽已近百岁,却依然拒绝毕业,一直坚持读书学习。 奶奶更是霸气放言:“我要活到150岁。” 每个礼拜奶奶有4天要上课,共有八节课,每到上课那天,老人家7点就会从家出发,转两趟公交,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学校。 家人担心她的身体,劝她量力而行,在家自己学习,她却风雨无阻,坚持要去学校上课。 她说“生活有条理,身体就安康。” 她喜欢篆书,潇洒写下“寿而康”三个字,她说“要长寿,要健康”。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一句口号,但这位老奶奶却用实际行动毕生践行。 02 中国有句俗语——什么年纪做什么事。 人生仿佛成了一张写满了“待安排日程”的清单: 22岁前,好好读书; 30岁前,应该成家; 35岁前,应该立业...... 50岁以后,人开始衰老,就不要瞎折腾,该做的就是颐养天年了。 康德说:“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撒母耳厄尔曼说:“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 老而弥坚,砥砺岁月,老年人可以返老还童。 逃避现实,得过且过,年轻人也形似朽木。 年龄,不是写在脸上,而是你内心状态的反映。 03 如果这世界上有可以让人“逆生长”的药方,学习必是其中一味。 国外的研究发现,人类是由两种智力构成的,一种是流体智力,另一种是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人先天构成的,到了22岁左右就会到达顶端。 而晶体智力,是后天习得的,它是与经历、经验相关的智力表现。 如果人们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与经验心得,持续的接受新鲜事物,就可以持续的成长。 有医学研究表明,人在进入老年阶段,只要测试发现他的晶体智力发生突发式的下降,在今后的五年内,这个人患病去世的概率大幅度的增加。 因此,在老年阶段,如果要保持很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能主动地学习,接受新鲜的事物,这样才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 简单来说就是,越爱学习的老人,越不容易衰老。 04 西汉经学家刘向在《说苑》中的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平公一次问盲乐师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 师旷答道:“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 平公听了很生气:“哪有做臣子的取笑君主的呢?” 师旷说:“盲臣哪敢戏弄君主呢? 我曾听说过,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光鲜明亮;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一样炽热似火;老年时好学,就像用蜡烛照明一样,在黑暗中闪光。 点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不禁赞道:“说得好啊!” 这就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句话的来源。 其实,无论人生处在哪一阶段,保持学习都会是照亮人生的那束光。 05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写道:
有的人年轻着,却已有腐朽的味道。 有的人迈向迟暮,却散发青春的光。 真正的衰老,并非年龄上的老去,更多的是灵魂上的惰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