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运气病释九(一)

 六合桂枝 2018-05-08

陈无择《三因方》敷和汤 病见前《六元篇》,今不再出。

此以巳亥十年,厥阴司天,少阳在泉,风燥火热之气见于气交,而民病焉。故宜以此方治之。

半夏茯苓酸枣仁生甘草炙五味子干姜炮枳实青皮诃子大枣

初之气,阳明加临厥阴,本方加牛蒡子。

二之气,太阳加临少阴,本方加麦冬、山药。

三之气,厥阴加临少阳,本方加紫菀。

四之气,少阴加临太阴,本方加泽泻。

五之气,太阴加临阳明,依本方。

终之气,少阴加临太阳,依本方。

缪问解此方曰:风木主岁,经谓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湿化乃行。治宜辛以调其上,咸以调其下。盖辛从金化能制厥阴,咸从水化能平相火。揆厥病机,或为寒,或为热,或为温厉。病非一端,气原庞杂,用药非具卓识,又何从而措手哉?此方配合气味尤妙,论其气则寒热兼施,论其味则辛酸咸合用。有补虚,有泻实,其大要不过泻火平木而已。半夏辛能润下,合茯苓之淡渗,祛湿除黄。枣仁生用,能泻相火。甘草炙用,能缓厥阴。《别录》载五味子除热有专功,故风在上以甘酸泄之,而火在下以咸温制之也。再加炮姜以温上年未退之寒,枳实以泄本年中之湿。青皮、诃子,协大枣醒胃悦脾,无邪不治矣。初之气,加牛蒡之辛平,导炮姜之辛温以散寒。二之气,病反中热,加麦冬以清金,山药以益土。三之气,木邪内肆,加紫菀佐金平木。四之气,湿热交甚,加泽泻以逐湿,山栀以清湿中之热。五气、终气,并从本方。药味无多,丝丝入扣。世谓司天板方,不可为训,岂其然哉。

按:缪氏于“初气民病寒于右”之下,解作“右胁”,因谓炮姜能温右胁之寒,此误也,故改之。

陈无择《三因方》正阳汤 按:陈氏以平气升阳二字归诸少阳相火,故于少阴君火之年以正阳名其方。

此以子午十年,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水火寒热之气见于气交,而民病焉。故宜以此方治之。

当归川芎元参旋覆花白薇 白芍药桑白皮甘草生姜

初之气,太阳加临厥阴,本方加升麻、枣仁。

二之气,厥阴加临少阴,本方加车前子、白茯苓。

三之气,少阴加临少阳,本方加麻仁、杏仁。

四之气,太阴加临太阴,本方加荆芥、茵陈。

五之气,少阳加临阳明,依本方。

终之气,阳明加临太阳,本方加苏子。

缪问解此方曰:少阴司天之岁,经谓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固结而争于中。病咳喘,血溢泄,及目赤心痛等证,寒热交争之岁也。夫热为火性,寒属金体,用药之权,当辛温以和其寒,酸苦以泄其热,不致偏寒偏热,斯为得耳。君当归,味苦气温,可升可降,止诸血之妄行,除咳定痛,以补少阴之阴。川芎味辛气温,主一切血,治风痰饮发有神功。元参味苦咸,色走肾,而味入心,偕旋覆之咸能软坚、白薇之咸以泄热者,合《内经》咸以调其上之法也。白芍酸苦微寒,主邪气而除血痹,偕桑皮之泻肺火而散瘀血者,合《内经》酸以安其下之义也。诸药既有维持上下之功,复加甘草、生姜,一和一散,上热下清之疾胥蠲①矣。初之气加升麻之升清阳,酸枣之除烦渴,以利其气郁。气利则诸痛自止。二之气加车前以明目,茯苓以通淋。三之气加麻、杏二味,一以润燥,一以开肺。四之气加荆芥,入木泄火,止妄行之血。茵陈入土除湿,去淤热之黄。陈氏藏器谓荆芥搜肝风,治劳渴、嗌干、饮发均为专药。五之气依正方。终之气加苏子以下气。传曰:刚克柔克,真斯道之权衡也。

陈无择《三因方》备化汤

此以丑未十年,太阴司天,太阳在泉,湿寒之气见于气交,而民病焉。故宜以此方治之。

附子片炮生地黄茯苓覆盆子牛膝木瓜生姜甘草

初之气,厥阴加临厥阴,依本方。

二之气,少阴加临少阴,本方去附子,加防风、天麻。

三之气,太阴加临少阳,本方加泽泻。

四之气,少阳加临太阴,依本方。

五之气,阳明加临阳明,依本方。

终之气,太阳加临太阳,依本方。

缪问解此方曰:丑未之岁,阴专其令,阳气退避,民病腹胀,胕肿,痞逆,拘急,其为寒湿合邪可知。夫寒则太阳之气不行,湿则太阴之气不运。君以附子大热之品,通行上下,逐湿祛寒。但阴极则阳为所抑,湿中之火亦能逼血上行,佐以生地凉沸腾之势,并以制辛烈之雄。茯苓、覆盆,一渗一敛。牛膝、木瓜,通利关节。加辛温之生姜,兼疏地黄之腻膈。甘温之甘草,并缓附子之妨阴,谓非有制之师耶?二之气热甚于湿,故加防风走表以散邪,天麻息风以御火。三之气湿甚于热,故加泽泻以利三焦决渎之道。余气并依正方。抑其太过,扶其不及,相时而动,按气以推。非深明于阴阳之递嬗②、药饵之功用者,乌足以语于斯?(未完待续)

胥蠲:全部消除。

注:本文选自王璟主编《陆懋修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之《<内经>运气病释九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