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有哪个开国皇帝后悔建立王朝吗?

 zhudianqing 2018-05-08

朱元璋,他对元朝十分感激和怀念,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深的自责和耿耿于怀。

一天不讨论讨论明朝,就浑身不舒服。



在推翻元朝之际,元顺帝北逃,明军俘虏了元朝皇子一众。大臣们想在南京举行“献俘”仪式,朱元璋却不同意,认为这是这是对前朝的侮辱,“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

进军大都,他下令军队不许危害元朝皇亲贵族:“元之宗戚,咸俾保全。”

朱元璋对俘获的元朝贵族予以礼敬封爵,让汉族人继续对他们行礼如仪。



推翻元朝之后,大臣们“捷奏”,批判元君无道,奏章里面有贬低元朝君主的词汇,朱元璋很不满意“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朱元璋坚持认为蒙古人的统治是“正统”,为元朝的正统性辩护。

即位告天文:“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他认为元朝受命于天,光明正大,理所当然。他不仅将元灭南宋后的几十年视为正统,还将元、宋并存的十几年也视为正统。



朱元璋对元朝统治的感恩戴德:

“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民人檄》:“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朱元璋认为元朝直接受命于天,延续了三皇五帝的正统,“正名定统,肇自三皇,继以五帝,曰三皇曰两汉曰唐宋曰元,受命代兴,或禅或继,功相比,德相侔”。



朱元璋认为,元朝皇帝建立了法规制度,安设了官员,比天下大乱要好:“元祖宗功德在人”。

朱元璋在对元世祖的祭文中,颂扬元朝“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养之繁功,被人民者矣。”

他深深的遗憾自己生不逢时,没赶上元朝统治秩序良好的时候,但毕竟也算是吃了人家蒙古皇帝的,喝了人家大元天子的,不能忘恩负义。他替爹娘感激元朝:“如予父母生于元初定天下之时,彼时法度严明,使愚顽畏威怀德,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安其生,惠莫大焉!”“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在北平给元世祖盖庙。

洪武六年,在南京建历代帝王庙,把元世祖和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供在一起,还把元朝开国功臣木华黎等四人牌位也供在边上,恭恭敬敬行跪拜大礼。

朱元璋认为自己当初参加起义,只是为了吃饭活命,并不是为了推翻元朝。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情属迫不得已,是人生污点。

“昔者朕被妖人(红巾军)逼起巾野。”《与元臣秃鲁书》

“朕本淮右布衣,暴兵(红巾军)忽至,误入其中。”(《洪武实录》卷37)

“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起义领袖)何有乎仁良(也没什么好东西)。”《皇陵碑》



宁肯污辱自己,又进一步解释:“盗贼奸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参加起义,不是为了推翻旧王朝,也不是为了当皇帝,而是因为实在不忍心看人民遭受痛苦,要救万民于水火。天下取自群雄,而非元朝之手。

编写《大诰》时,朱元璋又发明了“殿兴有福”理论。他天才地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首乱者,就是带头造反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就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义的人。

《御制大诰三编造言好乱第十三》中,朱元璋说:“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



就是说,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愚民作乱。朱元璋认为,带头做乱者都是忘恩负义、胆大妄为之徒,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这些人引起了战乱,造成了流血,老天爷讨厌这样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殃归首乱。”

朱元璋举例论证:

“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杨玄感,僧向海明,唐之王仙芝,宋之王则等辈,皆系造言倡乱首者,比天福民,斯等之辈,若烟消火灭矣。何故?盖天之道好还,凡为首倡乱者,致干戈横作,物命损伤者既多,比其成事也,天不与首乱者,殃归首乱,福在殿兴。”

朱元璋说元朝承平时,富无旁忧,贫有贫乐。纵迢天灾,“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

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饿死强于战死。所以宁可饿死,也不应反抗统治。



这些都充分证明,朱元璋沉浸在深深的懊悔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