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水朝庚 依旧好流坑 风水宗师杨筠松曾文辿选址的风水宝地

 师傳的传说 2018-05-08

活水排形---流坑村

只要水朝庚 依旧好流坑 风水宗师杨筠松曾文辿选址的风水宝地

活水排形---流坑村

这是一张保存在流坑董氏族谱中的“流坑舆地图”。流坑地处乌江之边,风水绝佳。整个村庄外有乌江环绕,内有村墙、门楼,看上去俨然是一座规整有序的城池。

只要水朝庚 依旧好流坑 风水宗师杨筠松曾文辿选址的风水宝地

据《抚乐流坑董氏族谱》载:流坑是一处经过风水宗师杨筠松、曾文辿师徒选址的风水宝地。传说唐末五代著名的风水宗师杨筠松、曾文辿师徒,来此相地时,留下箝语云:“只要水朝庚,依旧好流坑。”真可谓一语道出了这条河流对于流坑村至为重要的意义。

从卫星地图上看, 流坑村与赣州宁都洛口一衣带水,山脉相连。流坑村地处乐安县城西南的金鼓峰下。流坑的祖山是发脉于赣州的于山山脉,金鼓峰系于山山脉,于山山脉是武夷山脉的一条支脉,其脉发脉于赣州。流坑是由两支龙脉组成,西一支在荷树岭被称为雄龙;东一支入村为雌龙,流经流坑的乌江从东南方的崇山峻岭中逶迤而来,形成几个群山环抱的小盆地。

古老典雅的流坑村,位于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的乌江之畔,北距县城38公里,西去所属牛田镇8公里。这里正处在乐安东南山区向西部中低丘陵的过渡带上,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所谓“天马南驰,雪峰北耸,玉屏东列,金绛西峙”,山川形胜,钟灵毓秀,资源丰富。而当中一块山间盆地,沃壤良畴,自成天地。

乌江下游即恩江上游的一个要点,也与吉泰平原和整个赣江流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这一良好的地理环境特别是乌江之水,对流坑历史影响极大。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

跨过流坑桥,登上东华山, 古村的全景尽收眼底,远望,乌江从东南方崇山峻岭中逶迤而来,碧水澄澈,悠然一脉,至村边转绕而西,予流坑村抱水枕山之胜,灌溉舟筏之利。十里香樟,延绵江岸,枝繁叶茂,色彩绚丽。往下俯瞰,村庄依山傍水,气氛雄浑,宫观殿宇,鳞次栉比,纵街横巷,井然有序。

流坑村的格局,定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的刑部郎中董燧辞官回到流坑村,在杨公师徒所做的风水布局基础上,加以完善,对村子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整治。他按传统的里坊制度,利用流坑村宋代和元代时期的基础,开辟了东西走向的7条横巷,一条南北走向的直巷。

董氏族人按房派支系分区分巷居住,并与各房派宗祠结合在一起。而全族的大宗祠建于村庄的左前方,并在村子西面挖掘人工湖,将天然雨水与生活用水从东到西引入湖中,再将湖水与乌江相通,全村为水所围,既形成山环水抱的佳境,又使流坑好似一座严整的城池。流坑于五代南唐建村,明万历年间在族人的规划、营造下,建设为现在的规模,村子如今的面貌和明万历董氏族谱上的《流坑舆地图》基本相符。

流坑的历史渊源

流坑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建村(937—943),始属吉州之永丰县,南宋时割隶抚州之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据族谱记载,董晋的孙子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再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董合在白泥塘立基后不久,董合的后裔,经杨公师徒的选址,又渡过乌江迁至中洲即今日的流坑。流坑人把董合尊为千年古村流坑的开基祖 。

只要水朝庚 依旧好流坑 风水宗师杨筠松曾文辿选址的风水宝地

只要水朝庚 依旧好流坑 风水宗师杨筠松曾文辿选址的风水宝地

只要水朝庚 依旧好流坑 风水宗师杨筠松曾文辿选址的风水宝地

只要水朝庚 依旧好流坑 风水宗师杨筠松曾文辿选址的风水宝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