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村:江西流坑的风水(唐朝风水先师杨救贫选址) 黄连璧著(广州丽光堂) (2000年流坑详细风水考察记实) 目录: 第一节:流坑的风水 第二节:流坑的人才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流坑简介: 中国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占地约3.61平方公里,建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即西历公元937—942年间,即是玄空下元八运。山势基本坐向为:坐午向子。现有八百余户,四千多人。但这不是流坑的所有人口,因为历史上从流坑迁外的人不计其数,近者如牛田镇,远者如湖北麻城。据传,新中国代主席董必武的远祖也在流坑。
流坑在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出了很多人才:文武状员各一人,进士三十四人,其中董氏二十九人,他氏五人;各级官员一百多人,官阶最高达宰相职。 第一节:流坑的风水 流坑的勃兴是离不开风水的,离不开风水名家杨筠松,曾文辿的。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窦州(今广东省信宜)人氏,唐僖宗时曾为国师,官至金紫光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后至江西以地理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人称救贫先生。授徒有曾、刘、廖三人,著有《疑龙经》、《撼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等书。传人曾文辿,字公安,江西于都人,著有《青囊序》。 流坑董氏的家世渊源,据说可以上溯至西汉著名的儒学家董仲舒。流坑始祖为董合,董合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桢,次子名耿。董桢又有四子,为文广,文肇、文晃、文享;董耿亦有后嗣。董合当时迁居流坑时,是住在现流坑村的东北方过河的一个小山坡上,名叫白龙塘。后杨筠松师徒俩沿江寻龙至此,得董氏热情接待,留居二年。为报答主人盛意,杨为董氏点阳宅,叫他们搬至现村场居住;又为董合,董桢伉俪点吉穴四口:斗牛形、黄蛇形、金钗形、飞鹅形。此四口穴笔者考察拜学过。据传还有两口穴:抱鹅形、潭口海螺形也为杨筠松、曾文辿所卜葬。另廖禹也为流坑董氏卜葬六口吉穴:观前象形、文源虎形、云水峡二龙争珠形、苍鹰伏兔形、烂骨蛇形、田犬眠形。(以上记载见符节约《流坑人文景观》77页,无出版社)。 笔者考察时查阅:《抚乐流坑董氏族谱》(万历十年壬午岁孟春吉日董燧主修),流坑村始祖董合上四代之祖为居士清然公。清然公生两子:万一、万二。万一公生三子:尚一、尚二、尚三。尚一公生两子:仲一、仲二。仲一为德兴海口,仲二为宜黄北源。尚三公生一子即董合为乐安流坑派。居士清然公葬宜黄崇三都何陵塘黄山寺后蜈蚣形辰向。配乐氏葬同都寺前连珠坑右畔人形心穴亥向。尚一公与主配邹氏并葬寺前南畲凤形。尚三公葬汪家冲凤形寅向,配杨氏葬陈家坑团凤形酉向。 笔者考察时查阅:流坑村《明公房谱》,(光绪己丑年修),董氏有十三吉穴: 一、斗牛形亥山巳向。土名长坑峰,今名荷树岭。葬祖考司徒公(始祖董合公)。 二、黄蛇形巳山亥向。土名枫出。葬始祖妣豫章郡夫人。 三、金钗形巳山亥向。土名富原山。葬二世祖考司空公。 四、飞鹅形亥山巳向。土名白龙塘。葬二世祖南阳郡夫人。 五、蜈蚣形戌山辰向。黄山寺。葬清然公。 六、人形心穴巽山乾向。寺前。葬清然公妣乐氏。 七、凤形巳丙山亥壬向。寺前右畔。万一公妣郑氏合葬。 八、冲天凤形申山寅向。寺前水口汪家坑。葬尚三公。 九、象形申山寅向。杨梅坑。葬尚一公妣吴氏孺人。 十、海螺形甲乙丙丁向。葬宋工部侍郎长清开国男敦逸董公。 十一、蟠龙形乙辰山辛戌向。吉水金鸡岭。葬宋参知政事卢陵开国子德元董公。 十二、博凤形寅山申向。北源陈坑。葬董尚三公三孺人。 十三、人形庚山甲向。陈坡。葬万二公。 上述螺形不知何故有甲乙丙丁向,在此照录。 上记录与《流坑人文景观》所载有同有异。 另《明公房谱》有流坑村图述: “是地隋唐以前,悉为荒壤,山农(野)叟,结草为庐。龙湖一带,榛篁阴翳,芦荻纵横朱梁间。吾祖司徒公自宜邑霍源徒居江背白龙塘,寻遇南唐国师杨筠松先生师弟,卜居斯土。土名和里地,号中洲,发祖赣山,迢迢千里,蜿延而来,过荷公坳,一跌特起,秀峰长拖毡,高列幛屏、御屏,一山实为归宿。环拱皆山,绕抱皆水。鹤驾立其东,芙竹揭其西。南迎天马,北峙楼台。雪峰万丈,梅花与世隔绝柳絮同清;龙涧一泓,玉印与金鱼并耀。况夫,右绕,譬若城垣;竹坞横栏,实为锁。天然形势,恍惚乎一都会也!自唐迄今,丁添万户,聚祗一家,贤哲代生,英才迭起。中富贵之语。莫不次第应焉!兹阳宅图出,后人展按,而知我祖之德与杨曾功胥堪,共此地并垂不朽也已! 以上是对流坑阳宅风水的描述。从龙的角度来说,其太祖山发祖于灵华山,海拔1455米。灵华山分一支向北,在高龙山又起峰,海拔1038米;然后沿牛田河西走,在流坑村南起少祖山。少祖山称南华山,海拔459.9米,高如御屏,尤可高贵者,有峰如天马在午方。杨师评此为:“天马出自南方,公侯立至。”少祖山俯下出雌雄两脉三水夹行,雌在东雄在西。雌结阳基气止,雄结阳基气还过江前驰。雌结的阳基气聚中巷有微突。站在微突中央远望,南有天马;海拔459.9米;北有北岭,海拔581.5米;东有东华岭,海拔672.1米;西有鹰咀岭,海拔439米。真是个环拱皆山。另有牛田河自南折东,至白龙圹再折西,过村闪与西边小涧合流,后出案山,流向牛田镇。真是个绕抱皆水。最可贵者,牛田河白龙圹段,有石印水中。只可惜此印被河中杂石埋没多年,笔者考察拜学杨师仙迹时,已告知流坑村长派人清理,不知现在是否已印浮水面。有流溪十二景“瑶石印波”诗云:
诗写得不怎么样,可石印却是了不得。需知流坑之所以英才辈出,原因之一在于其阳基的吉气,而阳基吉气的可观察特征之一就是此石印。杨师评此为:“印浮水面,焕乎其有文章。” 杨筠松大师对流坑阳基的基本评价为:流坑村阳基如牌,其中 意指流坑村阳基结在村中间微突的范围,村头村尾不结。 流坑村的兴衰不但与阳基有关,也与阴宅有关。谱载有 金钗形记: 杨公寻下富原山,秀龙多脚似云行。 到头尽龙钗脑穴,巳山亥向出官班。 山后突突多华盖,只好元辰四绕环。 左畔坤申抡入倒,右旁子癸水朝阳。 合归庚酉归乾亥,头时多出绿衣郎。 留与董门传世宝,曾仙记取在心肠。 过龙帐下幢幡讲,异日公卿报政康。 不旺税钱只旺贵,做官都是读书郎。 殿前儿侄都相见,十岁孩儿不认娘。 四方仕宦多荣显,曾仙正穴为他装。 坤申过龙宝盖落,水上太阳余不错。 转回金水旺英贤,子孙发科多入幕。 董氏当年积德深,今日子孙筵御乐。 三官罢任正回归,四官朝圣赐金桌。 赐徘赐紫一百人,三百绿袍玄息着。 儿孙累世亨官荣,与国齐同如山。 (上为杨筠松记) 酬恩再下富原山,地在白云间。 二十四字回环水,峰峦特地起。 阳星日月峡相随,文武状元归。 端正飞鹅头上生,金殿玉阶行。 代代富豪家有官,子息不穷寒。 亥上一峰,明月楼台;董氏子孙,功名百世。 (上为曾文辿记) 飞鹅形记: 董家留住二周年,相待意无偏。 又下白龙塘一穴,留记歌中说。 坎癸腾腾入亥乾,丙向夹蛇迁。 虎马兔山高起顶,庄田置万顷。 巽水下流入丙宫,然后转归东。 下后两载官荣至,乡员多大利。 舍人县令佐官郎,代代达朝堂。 向后为官五百任,观国山相荫。 若见五人同甲名,官职渐时荣。 着紫着绯并着绿,东甲水来触。 他年犹解动瘟黄,内反及家堂。 五百年中犹解败,辛戌水流大。 若见水流庚,依旧好流坑。 (上杨筠松记) 以上关于杨曾的预言,据董氏族人说,皆以应验。例如据董燧在万历初年说,此时流坑正好村西多木匠,村东沿河多排工,而村中多仕宦官僚之家。村中之所以多仕宦官僚之家,那是因为阳基正结在村中。又如杨师飞鹅形记:“五百年中犹解败,辛戌水流大。若见水流庚,依旧好流坑。”此记之中的“庚辛戌”,是以飞鹅形之墓为中点之“庚辛戌”。庚方为流坑正常水口,由于此水口左为大山,右为小堤树林,称为白茅洲。若牛田河小水,水出正常水口为“水流庚”;若牛田河水大,冲破小堤由白茅三州直出,此为“辛戌水流大”。若“水流庚”则流坑村阳基藏风得水乘生气,故是“依然好流坑”;若“辛戌水流大”,则流坑村阳基水直出泄气,故有破败。据谱载,元时曾有“辛戌水流大”,结果真是董氏家难频仍。据笔者考察,此水也确是流坑兴衰的关键之一,可惜已在水口旁山上开路,白茅洲树林不密不高,此乃流坑村之不幸!当然,也并非没有补救的办法。 另有形记:“亥上一峰,明月楼台;董氏子孙,功名百世。”董燧认为,自宋功名不乏,也为应验。“阳星日月峡相随,文武状元归”。文状元为董德元,武状元为董藻。“虎马兔高山起顶,庄田置万顷”。董氏世有富人也验。“若见五人同甲名,官职渐时荣”。董燧说:宋张唐卿榜,父子叔侄兄弟五人同年进士,嗣后而联科进士者,络绎不绝,迄今登进士者,凡三十六人,中乡试者,一百三十人,官职渐时荣之谶,皆有验也。”“天马出自南方,公侯立至”。董燧说:董德元封庐陵开国子,董敦逸封长清开国男,公侯之谶,虽未尽验,然封为子男,均列五爵,亦未无徵也。(参见《流坑人文景观》第78—79页) 由上不难理解流坑之“兴”的风水原因了,但是,后来为什么流坑又“衰”了呢?这里也有风水的原因吗?这里的“兴”指的是前五百年的亦耕亦读,走科举做官之路的“兴”;这里的“衰”指的是后五百年亦耕亦读,亦工亦商,但走不了科举做官之路的“衰”。 据笔者考察:流坑后五百年之风水原因有: (一)董燧不懂风水却大兴土木,破坏了流坑阳基风水。 董燧在大兴土木之时,正是小运三碧四绿之时(1544—1564为三碧,1564—1584为四绿),流坑村基本坐向为坐午向子,大宗祠同。其飞星为: 三运午山子向飞星图: 谈养吾认为:本山向,三碧令星会合坐山,有来龙,聚水可主旺丁、旺财。否则吉少凶多。向首生气,为中元旺星,有朝水,明堂,发财最易;在三运四绿为用神。
四运午山子向飞星图: 谈养吾认为:本山向四绿令星会合向首,有来水明堂可发财禄,其力愈大,其财愈广,自然之理也。 钟义明认为:向上有文笔峰,九曲水,主出科甲,成功名,得贤妻,生贵女,联姻贵族,世代书香,家风善义;再得巽巳、午丁、艮寅、乾亥有水,大发富贵一百年。 据笔者考察,向上无文笔峰,虽有水但无九曲,故科甲无望,书香也少。
也许有人会说,时运是这样的重要吗?若如此重要,那么,流坑村当初建造的时运也应能解释前500年的事实。是否能解释呢?我们来看流坑村初建时的八运九运的飞星:
流坑村初建于西历公元937—942年间,也即玄空八运(924—944年),其后为九运(944—964年)。 八运午山子向谈养吾认为:本山向八白令星会合坐山,有聚水三叉高山峻岭者,当元丁财大发,并产文士,忠厚可钦。向首九紫生气,有小水为吉,有案山者凶祸立至。坤宫有之玄之水或秀峰者,发福悠久,文士吉祥。钟义明按:向首有案山,凶祸立至,是指近而高大逼塞的案山。据笔者考察:流坑无近而高大逼塞的案山,故无凶祸立至。坐山有牛田河流经,又有高山峻岭,向首也有小水。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若玄空飞星应验,流坑当时应丁财大发,并产文士?事实如何呢?果如此!当然,当年流坑不但有阳宅的生气,也有阴宅的生气,这是应当记住的。 今八运又到,流坑董氏应珍惜这180年才有一回的机会! 九运午山子向谈养吾认为:本山向九紫令星会合向首,有水有山均利。坐山能有之玄之水,交甲子初运即发,坤宫交会相同,有秀水峻岭丁财勃发,艮宫为稍远之生气,小水为吉。…… 钟义明认为,向上挨星九五,若得大地,出王侯之尊。(如日月捍门,金船出峡,天驷出厩,紫微垣局等地形。)坐后若有池湖圆亮放光,或水城抱穴,主世代书香;《玄机赋》云:“名扬科第,贪狼星入巽宫。”一四同宫也;又向星一与元旦盘九(离卦—)合十,是有始有终,福泽洪大而悠远。 九运对流坑村来说,也很好。 后五百年之风水原因还有: (二)无新阴宅大地乘生气 流坑前五百年的“兴”除了阳宅的原因外,还有阴宅的原因。能得到杨曾廖三师所点十三口大地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不过,这十三口大地,到了明朝后,大都已经发越过了,因而其或者无气,或者弱气了。此时,董燧等人若能认识到这点,再请一流地师,点它十口八口大地,或者流坑也不至于基本断了仕途之路。阳宅只发丁财,而阴宅又没有人理,流坑又怎不科举仁途无望呢? (三)另将大宗祠建在村北,也不明智。村北之地土松不结,内气薄弱;又近水口,外气泄泻。最可惜的是,现在流坑唯一的一间学校也建在此,这很不利董氏子孙的学习。若有条件,建议在八运搬迁。 “若见水流庚,依然好流坑”流坑的自然地理未变,前途无限!不过,形势也不容人乐观,相比较,流坑是今不如昔了。唐宋时,董氏家财丰厚;明代以来虽科举仕途不兴,但还有竹木生意,富甲一方。现在可是科举仁途没有了,竹木生意也没有了。流坑今后的出路何在?纵看流坑兴衰史,横看社会发展史,流坑今后的发展大方向还应是继承科举仁途传统,走读书读大学,然后经商、致仕之路。恰逢八运来临,此路还是有条件的。是故,我曾为流坑题字为:“二十年后流坑又会有很多读书人。”但愿如此! 流坑的事实告诉我们,风水是重要的。若董氏先祖仍居白龙圹而没有迁居中洲;若没有杨曾廖为董氏点吉穴十三口,则董氏有这样的辉煌历史吗?可能没有!愿流坑董氏在新千年里更辉煌。 最后列出斗牛形亥山巳向、飞鹅形亥山巳向;黄蛇形巳山亥向,金钗形巳山亥向下卦在八运的飞星: 八运亥山巳向飞星图:
八运巳山亥向飞星图:
此向在八运全是旺山旺向,难怪流坃前五百如此兴旺发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