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秀山花灯

 PICAKIO 2018-05-08

  秀山花灯的演出,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主要包括:设灯堂、启灯(请灯)、跳灯、辞灯。

  在秀山花灯中,设灯堂是带有浓厚传统仪式的表演活动。花灯班在出灯前,都要设灯堂,供奉'金花小姐'、'银花二娘'神位,由灯师傅点燃香烛、烧纸钱敬奉花灯神,祈求、保佑跳灯人诸事顺利,平安吉祥。祭拜仪式后,就在灯堂又唱又跳。由灯师傅先领唱《安位》、《唱位》、《开光》,其后,齐唱《起灯调》,并将要演出的曲调唱一遍。请灯仪式结束后,花灯班就可外出跳花灯了。

  跳灯,是秀山花灯的主要演出活动。花灯班都是在接灯人家的堂屋、院坝跳。先唱《观灯调》、《祝贺调》,临走时唱《谢主调》。

  辞灯,到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花灯班就在河边坝子举行辞灯仪式,祭拜神灵,演唱《送灯调》,由掌调灯师傅领唱一遍春节期间所有演唱的花灯曲调(称收调)。然后焚烧花灯及神位,并将跳灯人的衣服从火上抛过,祈求跳灯人一年平安。

  经长期的发展与演变,秀山花灯的表演形式有:花灯二人转(两人表演的单花灯)、双花灯(四人表演的双花灯)、花灯群舞(多人表演的群花灯)、花灯戏(剧)等。

  表演中,演员演唱的歌词叫花灯词。花灯词浓郁的乡土气息,陈述内容,表达情节,抒发情感,吸引观众。其中,有些花灯词吸收了汉族的一些民间小调以有采茶戏、花鼓戏等地主戏曲原唱词。

  除花灯戏外,表演只有一旦一丑两个角色,旦角叫幺妹子,丑角叫赖花子或别的名字。跳时,幺妹子头梳长辨,身穿大襟罗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拿花彩巾,伸直腰,踏着丁丁步,载歌载舞,表演天真活泼、诙谐、泼辣的角色。赖花子则把头巾扎成'半边月',身穿对襟衣,腰系红绸带,手拿大蒲扇,踩着矮桩步,用'风摆柳'的动作围着幺妹子转,表演滑稽、诙谐的角色,唱词句型灵活,可长可短,既可长篇道上演唱,台下帮腔,演员与观众互相交流,融为一体。

  1、花灯二人转

  这是秀山花灯的主要表演形式。从表演中幺妹子和赖花子的地位看,它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流行的'二人转',而是具有地地道道二人跳'门斗转'的特点;是对'跳团团'的继承,是男的围着女的转、丑的围着美的转、矮的围着高的转。女的、美的、高的在中心地位,以'双脚并立回正身',保留着明显的原始女性崇拜的特点。

  2、双花灯

  即由二男二女(二丑二旦)同时歌舞演唱。主要用来表现热闹、喜庆等较大场面,如《双采茶》、《大闹红灯》、《闹华堂》等,就是用双花灯形式来表演的。有的地方在表演中加入了'花子打岔'、'翻厂子'等表演和民间杂技艺术,从而增添了热烈氛围和乐趣。

  3、花灯群舞

  是从'花灯二人转'发展而形成。是近30多年来专业文艺工作者辛勤研究探索的结晶,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表演形式,也是与新时代衔接得最密切的一种表演艺术。其表演形式是由二女二男、四女四男、多女多男来进行表演的较大型的花灯歌舞,演出要有专业舞台。

  4、花灯戏

  秀山民间传统的花灯戏,又称'单边戏',也称'花灯歌舞戏'、'花灯小戏'。一般无布景,演员装扮也简单,情节简单,演出时间短。有生、旦、丑三种角色,内容多以表现民间生活和神话传说剧目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