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板易经255:损人利己,终被世人唾弃

 博览众长123 2018-05-08


原创 易经实修 2018-05-07

作者 老徐


这一卦是写给美国老板特朗普的。


《易经益卦》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意思是说:“没有谁来让他受益,反而有人来攻击他;内心有了主张却不能持之以恒,必然会遭致凶险。”


《益卦》进一步解释道:“‘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意思是说:“‘没有谁来让他受益’,是因为背离了益卦损己益人的宗旨,由损上益下变为损下益上,走向了损人利己,必然招致世人的唾弃,他想要受益也只能是一厢情愿;‘反而有人来攻击他’,是因为他凌驾于君王之上,位置不当,而且只为自己考虑,搞得民怨沸腾,遭到别人的攻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道德规范来讲,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提倡互利合作,反对损人利己。也就是说,合作而不是互相损害,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一个乐于助人,事事为他人着想的人,自然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凡事首先考虑自己,靠损害别人来满足自己欲望的人,必然会遭到世人的唾弃。这种人在社会中,除去极少数臭味相投者外,是难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拥护的。因为损人利己是一种丑恶和肮脏的心理,为正义之人所不齿。


人类社会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彼此目的的系统,损人利己则与之背道而驰,使得社会合作成为不可能。如果将损人利己进行推广,每个人都用损害他人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终的结局注定人人都是受害者,没有最终的赢家。


人类合作的目的,从一方面来讲是为了互惠互利,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是希望人们能够用对待自己的方法来对待他人。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希望人们不要用自己不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他人,也是一种平等相待的规则。在这种规则面前,如果一个人不希望别人伤害自己,那么,他也就没有理由去伤害别人。


不伤害别人,就是不要对别人作恶。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刘备,在给儿子的遗嘱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就是说,对于善事,尽管它极其微小,都应该想方设法去实施,对于恶事,尽管它极其微小,也绝对不能去做。在刘备心中,拒恶扬善是对一个人道德的最起码要求,是不能逾越的道德底线。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行善,也不能以任何借口伤害别人。


社会上的竞争在所难免,然而竞争也要有原则,不能损人利己,违背了这个原则,结果害人害己。


商品经济社会的特点注定了这是一个更加注重利益的时代。商品经济社会的这种既重视合作更重视利益的情况,使社会道德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这种特点,更多地表现在利益与道德法规的对立上。人们为了个人的利益,无视道德法规而肆意伤害他人,成为商品社会中难以杜绝的现象。利益损害道德,最终必然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损害社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为了社会合作更加顺利地进行,必然要求人们在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关注和尊重他人的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