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顾过度,就是偷懒!

 板桥胡同37号 2018-05-08

                                                                              

照顾过度 就是偷懒! 来自今晚报 05:25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

主播  |  叶丹

 


360度全方位的照顾被不少父母视作爱孩子的标准。

然而“替他干”看似为孩子好,却是大人在逃避“教他干”后收拾残局的麻烦。


婴儿时期,大人帮着穿衣、喂饭无可厚非,可孩子长大之后,家长对其照顾一如既往,让他继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并不鲜见。


人家外国小孩儿从七八个月开始学着自己吃饭,再看我们的孩子,有的上幼儿园大班了,还需要大人追着喂饭。如果赶上外出玩耍,抱孩子的、拎包拿衣服的、推婴儿车的,每个大人各司其职。


中国父母一边羡慕外国小孩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一边依旧为自家宝贝儿提供“360度无死角”的照顾。似乎“外国孩子”自理能力强是“天生的”“供我们欣赏的”,而自家娃娃依然得“六个人伺候”。


这种教育上的偷懒对孩子今后的影响不容小觑:事无巨细的包办代替让孩子生活能力“退化”,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他们长大后在职场上也容易不招人待见。


一位人力资源主管这样告诉我:“我们公司近几年新招的大学生工作上都挺努力,可是出去聚餐时候的表现就不怎么样了。有时大家围坐一起,这些年轻人就低头玩手机,端茶倒水的事还是我们这些老同志忙着张罗,好像谁为他服务都是理所当然的,从来没意识到自己的‘不懂事’。”


这种“包办”是大人在偷懒:“替他干”比“教他干”省事得多。有人就给我传授经验了:“孩子一岁左右时总想自己拿勺吃饭,结果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吃顿饭跟打仗似的,而后还得给他洗脸、换衣服、洗衣服、擦地,别提多麻烦了。现在孩子三岁了,我们一直不让他自己吃饭,而是由大人准确无误地将勺子塞到他嘴里,这样避免了很多麻烦。”怕小孩子自己吃饭似乎成为家长们的通病。


在父母们周到服务、严密保护中,孩子的能力不仅未得到提高,甚至是大大退化,对成年人的依赖性反而越来越强。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有的父母不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而是无原则地包办代替,将困难、问题一一代劳排除。


当质疑孩子“干嘛嘛不行”时,这“黑锅”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长造成的。别怪我口冷,有时家长挺懒的,太多的家长没有想过花时间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确,在点滴小事中锻炼孩子能力绝非易事,需要的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必须考虑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并认真应对、持之以恒。


长远考虑,除了成绩之外的一切能力,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所以,想锻炼孩子的能力,家长必须过得了自己这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