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母亲总是不遗余力的照顾孩子。孩子长得很好,孩子能跑能跳,也能打能闹了。有一天,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异常懒惰,懒得不洗脸,不洗手,更不做家务。晚上迟迟不睡觉,早晨很晚不起床,上学老是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放学不完成作业……孩子如此的懒惰,该怎么办呢? 1、家长要调整好心态 其实孩子并没有变,孩子就是如此,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你家的孩子如此,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样的。所以父母们不要去纠结,接受孩子的这一成长过程,接受这一现象,心态就会不一样,也为事情的解决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聪明的孩子有了懒惰的毛病后,不是不可救药的。但是家长也切不可急功近利,需要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陪伴孩子,不动声色地帮助他改变这个状况。如果家长太过着急,对孩子打骂,或是采取其他高压政策,会适得其反。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扇由内向外开启的门,钥匙就在他自己手上,没有经过他本人同意,谁都没有办法进入。所以,孩子如果肯改变,那是很快就能见效的,如果不能,家长也就不要报太大的希望,以免失望过大。 2、让孩子学会培养独立能力 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阳光、自信、健康和乐观。但是如何让孩子拥有这些良好的性格特点呢?这就要从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做起了。当孩子在不断尝试独立做事的检验中感受到快乐时,通过家长的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聪明、很勇敢。而聪明和勇敢恰是自信的基石,当孩子体验到这种感觉时,孩子会表现的非常乐观,并且愿意在父母的引导下尝试做更多的事儿。 3、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持续的过分宠爱,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会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难就喊爸叫妈,完全依赖他人。因此,父母、长辈必须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帮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母亲精心打造的‘神童’竟生活不能自理”,讲的就是一个除了学习,任何事情都不让儿子插手,给儿子挤牙膏、洗脸、洗衣、端饭的100分妈妈,培养出了一个8岁就读中学、13岁就考入大学的神童。可就在神童17岁脱离妈妈照顾进入中科院后,他就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房间不打扫,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硕士学位没拿到,就被中科院劝退了。 很多时侯,父母看不惯孩子的磨蹭,唠叨不停,妈妈越来越唠叨,孩子越来越不听,改变得从爸爸妈妈开始,坚决不要唠叨,给孩子规定时间,到时他没做,就叫他一次,只叫一次,然后就去做自己的事,不要再管。让孩子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安排,并遵照计划去开展每天的生活。才开始每天晚上检查孩子,做好了的就表扬,没做好的问问孩子怎么办。但不要揪助问题不放。后来可以一周检查一次,直到不再检查。 4、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一些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就让他自己爬起来。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过度保护现在在我们所有的家庭几乎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独立能力发展不了解,家长总担心孩子做不了、做不好,甚至受到意外伤害,事实上哪里是孩子做不到,而是家长不自信造成的。这种潜意识的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很多自我独立成长、独立做事的机会。 5、引导孩子做最出色的自己 当孩子拥有了独立做事的意愿时,家长就要及时给孩子一些激励的话语,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孩子做完事后,告诉孩子“你很棒,你能行,很不错”,即便孩子做得很糟糕,也不要吝啬你的赞扬。比如,有一位家长从儿子幼儿园小班时,就经常教给孩子一句话:儿子你知道吗?你在爸爸妈妈心中是最棒的!是最出色的!开始的时候孩子并不是很理解,但是这位家长就告诉孩子,如果你能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回答问题、争取最先吃完饭、争取自己去将餐盘和饭勺洗干净、能安静地午睡、自觉地帮助其他小朋友做值日,你就是最出色的。结果孩子在这种鼓励中真的做到了,当孩子做到后,就会明白什么是出色了。 6、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独立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们而言,必须要从孩子的全部生活细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家长们可以尝试送给孩子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开始,家长就要不断尝试应用这句话了,比如孩子已经拥有了独立穿衣的能力时,有时会因情绪原因让家长帮着穿,这时家长可以温和地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吗?因为你完全可以做好这件事,不妨试一下,妈妈相信你是最出色的好孩子。比如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我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或者老人背着书包,我就想,为何不引导孩子自己背书包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坚持着让孩子自己做,孩子肯定能做到的。我儿子一直就坚持自己背书包,开始的时候,他要求我帮他,我拒绝了,我说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事,爸爸相信你能做好,再说了,我们约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想做一个懒惰的孩子吗? 所以,不要小看这句话,这可是引导孩子走向独立非常关键的一句话。请各位家长不妨尝试去应用,但一定要讲究艺术性,不要下死命令,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安静的去完成他自己的事,不论做得好与不好,对与不对,不要去打扰,也不要去干涉。更不可代劳。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思考,去理解,去学习,去锻炼。为了有一天,他终归要远航! 7、让他们学会承担后果 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后果,这种道理要从小教育,只有这样以后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会去想该如何处理,是否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举个例子,假如他不吃饭,那就不吃,就算饿了,没有到饭点都不要给他东西吃,有了饿的体会,下次必定会知道按时按点的去吃饭,人都是这样,小孩子也不会例外。 孩子不能太宠,你所有的以为他好最后都只会害了他,你所有的舍不得,最后他必定要载更大的跟头才懂得,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趁早学会,所以家长不要太心疼孩子,要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太惯着只会让他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无法经受住风雨。 8、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 告诉孩子,怎么样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像说无足轻重的事一样告诉孩子,像无所谓一样的说话,孩子就能接受,而不至于产生对抗的心里和对抗的行动。只要孩子做得多了,自然就会好起来的。如果孩子没有做过某些事,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出示范和引导,切莫把问题抛给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又得不到帮助时,会产生一种急躁心理,因为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有上进心的,都想做一个好孩子,出色的孩子,不仅幼儿这样,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一样。所以,家长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孩子一些忠告和建议,让孩子顺利解决遇到的困难。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对于孩子没有经历过的事,第一次做错了,家长千万不要去批评孩子!这主要是因为一来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需要得到保护;二来家长需要坦诚面对孩子,告诉孩子这件事你没有经验,爸爸或者妈妈又没有及时教给你如何解决,我们是有很大的责任的,如果说有错的话,爸爸和妈妈都有错;三是避免孩子撒谎,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犯错误时害怕批评而违心地撒了谎。 如果您对分享的内容感兴趣,请关注我,如果您觉得我分享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请您分享并推荐给您身边的人。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