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上,碰到对门的孩子和妈妈一起去上兴趣班,孩子嘟着嘴,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妈妈就对她说:“学跳舞多好呀,妈妈小时候想学跳舞都没机会呢!” 这画面简直不能太熟悉了! 几乎没有家长不希望孩子拥有一(多)技之长的,于是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不过孩子喜不喜欢、能不能激发潜力就不得而知了…… 之前偶然间看到一则关于测试儿童潜能的自测表,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博士,说这个表是通过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孩子的天赋。 如果小孩具有自测表中的大部分情况,那么他可能就具备相关的天赋。 我找出表格赶紧自测了一下: 乐乐喜欢画画,记忆力还特别好,比如小时候带他出去玩,去过的地方一次就记着了,有时候还会提醒我们:“上次来过这里呀。” ![]() 你发现孩子隐藏的东西了吗? 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某种特别突出的行为、特点,尤其是“缺点”,家长千万别陷入焦虑,甚至 “一竿子打死”。 我们要做的是,先观察,分析孩子这类行为背后的本质。 如何发现呢? 除了寻求专业人士,我认为,多与孩子接触聊天、真正用心陪伴、对孩子深入探求与引导,才是关键! 前几年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给了我很大触动。 曾是摔跤手的父亲让女儿从小学习摔跤,这在男尊女卑又保守落后的地方可是先例啊! 村民们都认为这位父亲“疯了”,除了讥讽就是嘲笑;妈妈埋怨,女儿以后该怎么出嫁? 其实,父亲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一次意外,父亲听说女儿和男孩打架很厉害,不但没受伤,还把两个男孩打趴下了。 父亲不但不生气,还问女儿是怎么打的! 女儿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演示打架的动作给父亲看,这让父亲感到很惊喜,这就是摔跤的天赋啊! 细心的家长有没有发现,原来孩子的天赋就藏在孩子擅长的那部分事情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在每个孩子身上找到他们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并开发它、孕育它、培养它,使之充分显露出来。”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只是有些比较显性,而大部分比较隐性。 家长通过观察和多方面测试,了解了孩子擅长的,再对孩子进行培养,这样孩子会学的开心,也增加了将来成功的机率。 被允许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一个跟踪拍摄12年的央视纪录片《零零后》里面,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京一所幼儿园,“孩子王”池亦洋身披红披风,手里拿着棍子挥舞指挥着,天天带领一群男孩子演习打仗,训练,唱歌…… 用导演的话,“想在幼儿园看不到池亦洋?太难了,所有地方都有他。” 上学后的池亦洋,成了班里成绩最差的孩子,经常被老师批评,看不到希望。 池亦洋的父母认为,成绩不代表一切,他们决定,让孩子去体验和尝试感兴趣的事情。 俩人商量:“多给他做一些事情的机会,让他体验,让他自己从里头选。” 有了父母的允许,池亦洋接触到了橄榄球,最终选择了它作为自己的“最爱”。 对池亦洋来说,这个选择就像人生的一束光,从此他的心中有了奋斗目标。 15岁的池亦洋代表国家队参加了世界橄榄球锦标赛,比赛现场,他庄严地唱起国歌,这正是他在幼儿园时常常带领男孩们唱的歌。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说: “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出的方向不同,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智能优势,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天赋的开发需要父母多一些允许,多一些引导,孩子才有机会去体验和尝试,成就自我。 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因为父母的允许,从研究破铜烂铁找到一生的兴趣爱好;昆虫学家法布尔因为家人的允许,从观察小虫子爱上了研究昆虫……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并不都是坏事儿,玩乐过程中,孩子的视野会被打开,对感兴趣的东西会慢慢地浮出水面。 这时,家长再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坚持,孩子就可以找到一生热爱的技能了。 孩子具有某种天赋,就像大海里的鱼儿,只有在大海里才能畅游展示出它的才华和特长,你让它去飞翔,那鱼儿永远也比不上雄鹰。 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闪光点,作为孩子领路人的父母,让孩子的天赋才华真正的发挥出来,怎么少得了你们的鼓励和支持呢! ![]() 如何成就孩子的天赋呢? 《伤仲永》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他的祖辈以耕种为生,而仲永从小天资聪明,早早就显出过人的写作天赋。 大家指定事物让仲永作诗,他都能马上完成,而且,文采和道理都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后来,仲永的父亲看到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他四处拜访,不让他继续学习。几年后,仲永和平常人一样,已经写不出什么好的诗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很重要,但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培养,没有后天的努力和坚持,再好的天赋也很难发挥出来! 台湾“音乐神童”冯弈,从小具有异于同龄人的音乐天赋,11岁可以自创曲目,还可以熟练演奏5种乐器。 就是这样的神童,一开始对练琴这种枯燥的事情也难以坚持下去! 刚开始学琴时,小冯弈对枯燥的音阶练习异常讨厌,爸爸就想了个办法:陪伴孩子一起练! 起初,爸爸陪孩子每天练琴5分钟,10分钟,后来时间慢慢拉长,这样过了一个月,爸爸发现效果还是不明显。 冯爸爸想,不能放弃! 为了唤醒孩子的潜能和学习的动力,爸爸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鼓励孩子,“你弹多久,我就陪你玩多久乐高。”因为小冯弈最喜欢玩乐高! 后来,家里堆满了乐高,小冯弈也越练越喜欢,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大家公认的神童演奏家,还拿了多个全国大赛的冠军和大奖。 采访中,他说,“我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没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个舞台上”。 一位教育家说:“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想尽方法,发现孩子心中潜藏的兴趣,然后拼尽全力让他拥有持续一生的热情,做到这些,教育就完成了。” 郎朗能成为著名的钢琴家,除了天赋,还有父亲的坚持和长期的练习,让他找到了一生的热爱。 尽管很多人不赞同朗爸过于苛刻的教育方法,但成名后的郎朗表示, '如果没有我爸,就没有今天的我。' 因为他懂得,'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不同,当然擅长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因材培养,让天赋真正成为孩子未来发展的本领,成就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心中所爱,让自己的天赋才华散发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