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仕三国,威慑六国,却最终死无全尸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8-05-09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主播 | 读书君 · 编辑 | 木头

为相不输公叔,用兵齐名孙子,他是战国时代变革维新的发动者。智退强齐,勇夺秦城,文韬武略,治国良策尽在他胸中。文武双全,胸怀大志,三进他国,屡建功业,却每每遭遇小人陷害,以至于不得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最终竟落得个乱箭穿心死无全尸的下场。


三国曹孟德说他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明代李贽说他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霸。


能以一人之雄才挡一国之军,足见此人足智多谋,才能过人,比之后世张良诸葛也毫不逊色。


然而偏偏这样一个能文善武的人,不仅死状凄惨,而且在后代流传中也多遭人诟病,原因多种多样,而最终归咎却是在于他自己不拘小节的性格与过于狠辣的手段。


他是吴起,战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变革家,著有《吴子兵法》,对后世军事理论发展有重大推进作用。



关于吴起的几个故事,比如母死不奔,杀妻求将等在现在都耳熟能详,世人多道他是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之徒,其实他也不过是可怜人一个。


1

弃卫又逃


战国初期,七雄争立,战争频繁。


吴起出身弱小的卫国,正是列强争夺的对象。他自小胸怀大志,成年后更是不吝钱财,四处奔走,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结果耗尽了家产,功名却未成,遭到乡里的奚落和耻笑。吴起一气之下,杀死乡里三十余人,告别老母,咬下手臂的肉,立下“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誓言,后出逃到鲁国,在那里拜了曾子为老师,学习儒家仁义治国之道。


不久,母亲病逝的消息传来,吴起因为立下誓言与官司缠身,不方便回去奔丧。老师曾子一向注重仁义孝道,见吴起不回去奔丧,视他为不孝忘本之人,便与他断绝师徒关系。


这时吴起也隐隐意识到在老师这里所学的知识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用处并不大,便决定弃儒从兵,专心研习兵法之道。


三年之后,学有所成,经相国推荐吴起在鲁国入仕,担任大夫一职。


后齐国兴师伐鲁。吴起有意自荐率军抗击,鲁穆公却因为他的妻子是齐国人而质疑疏远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吴起终于还是逼死了妻子。鲁穆公听闻,不得已便任他为将,率兵抗击齐军保卫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并不是齐军的对手,但吴起善于用兵,不与敌军正面交锋。当齐将张丑佯称讲和,到鲁军中探虚实时,吴起将鲁国精锐隐蔽,令老弱病残者留守营帐,并设宴款待张丑,装出怯战申和的样子以迷惑敌军。


齐军果然受了蒙蔽,认为鲁军不堪一击,于是贸然进犯。吴起便乘其麻痹松懈之时,暗调兵将,指挥精锐,从三面突然开展反攻,齐军仓猝应战,一触即溃,大败而逃。


本应青云直上,却遭小人嫉恨,说他杀妻求将,惨无人道。鲁穆公轻信谗言,欲对吴起削职究罪。


吴起自知留在鲁国已不可能有所作为,恰逢魏国国君广纳贤士,便离开鲁国去了魏国,以求另创一番事业。


2

在魏创武卒


此时的魏国已经兴起变法革新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改革。魏文候求才若渴,向李悝询问吴起的为人。


李悝说,吴起此人虽然贪好功名美色,但说到军事才能,就是司马穰苴在世也比不上他。


于是魏文侯便任命吴起为大将,抗击秦军。吴起不负所望,接连攻下秦国五座城池,占领了全部西河地区。


之后三年里,吴起又协助乐羊消灭了中山国,配合韩赵联军击败齐国


吴起智谋了得,用兵如神,在魏国27年间,先后与各国诸候大战76次,获全胜64次,“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其余12场均为平手,无一败绩,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诸候国。


鉴于吴起的军事才能与赫赫战功,魏文侯任命吴起为西河守,让他肩负起了防御魏国西部边境的重任。



吴起到任之后,修城治池,练兵训武,军纪森严,赏罚分明。他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创立魏国虎狼之师魏武卒。又跟士兵们同吃同睡,同甘共苦,毫无将军的架子,所以深得士兵的爱戴。


相传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起发现后,毫不犹豫为他把身上毒疮中的脓血吸吮出来。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痛哭不止。有人就问:“你儿子仅仅是个士兵,吴将军却为你儿子吮吸毒疮,为什么还要哭呢?”


士兵的母亲说:“不是这样啊!前几年吴将军为他的父亲吮吸疮口,他的父亲为了报效吴将军,结果战死了。如今吴将军又为他的儿子吮吸毒疮,我真不知我儿子要战死在哪里了,我是因为这个才哭啊!”


不管吴起是否出于收买人心的目的,总之他的亲力亲为和身先士卒让士兵很是感动,誓死效忠。


吴起在西河镇守二十三年,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写出了《吴子兵法》四十八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财富。



后魏国相国公叔痤忌惮吴起,便设计让吴起离开了魏国。


3

在楚之变革


吴起离开西河时,“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


随从们不解,问他为何流泪,他答:“如今大王误信小人之言,对我产生了误解。西河不久就要归秦国所有了,魏国从此要衰弱下去了。”


西河是他辛苦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事业,如今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历尽沧桑,却仍一无所有,颠沛流离。


吴起最终去了楚国,楚悼王任他为楚国令尹,吴起终于如愿以偿,坐上相国的位置。


楚悼王


之后他在楚国大刀阔斧,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他将律法明文刻在鼎上,置各郡衙门便于官民知晓。他裁官减员,削减俸禄,用于富国强兵。他削弱贵族权势,使那些已传三代的贵族取消爵位,举家迁往地广人稀之处开垦。


这场变法经楚悼王的推波助澜得以成功实施,影响深远。不出一年,楚国国库充实,国力强大。后经吴起出兵百越、北平陈蔡,使楚国疆土大大延展,一时天下大震。


前381年,魏国伐赵,楚悼王命吴起出兵救赵,伺机摆平魏国。此时吴起身经百战,看出奔赴赵国战场救赵,效果远不如直接进攻国内空虚的魏国,便率军攻打魏国。与赵国交战的魏国主力见此马上撤军来救。楚魏两军大战于州西,魏军败走梁门。吴起乘胜追击,阻截魏军于黄河,同时切断大梁与都城安邑的联系。


此一战楚军大胜魏军,使楚国一时间成为战国霸雄,也使吴起成为各诸侯的眼中钉肉中刺。


各诸侯四处收买楚国因变法而流亡的贵族们,贵族们相互勾结,欲将吴起除之后快。


等吴起班师回朝,朝堂形势已经不复以往。楚悼王的逝世给胜利凯旋的吴起抹上黑白的色彩,没有欢欣鼓舞,只有危机四伏。


失去了楚悼王的保护,吴起便如同凤凰折翼蛟龙落难,一下子成为众人的靶心,只能任人宰割,而吴起也隐隐意识到危险的气息。


悼王的尸骨就在眼前,吴起踏进灵堂,蜂拥而至的弓手齐齐引发手中箭矢,吴起避之不及,急中生智扑倒在悼王尸体上。众人一时犹豫不决,担心伤及悼王尸身。吴起拔箭高呼:“群臣乱王!”话音刚落,乱箭如雨而至,吴起身中数十箭,无力匍匐于先王身边,悼王的尸身也瞬间被射成筛子。



之后楚肃王继位,严格按照楚国律法“以兵器触及王身者,夷三族”,逐查当初毁伤悼王尸体者,诛乱臣70余户,全部满门抄斩。而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身首异处,死无全尸。


一代天骄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后人多诟病吴起此人诛邻避谤,母丧不奔和杀妻求将,道他毫无人性,灭绝人伦。而事实上这些事的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毕竟以一人之力,杀死三十余人还能完好出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再说母丧不奔一事,曾子逝世时是前435年,当时吴起不过五六岁,师从曾子一说也颇为古怪。


而说到杀妻求将,如果是确有其事,之后魏王又怎么想把女儿嫁给吴起为妻并借此来证明吴起的衷心?就不怕他第二次杀妻行为吗?


历史真相真的很难考究,虽说有相关资料,但终究还是后人编写的,所以以讹传讹和主观因素都是难以避免的,加上吴起虽说儒法兵三道都有所涉,但终究注重的还是兵法两道,史书资料又大都由儒家史官编纂而成,所以也就难免偏颇,所以各位看官们也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