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读书的人到底输在哪儿?

 昵称51877648 2018-05-09



“在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变化最后都会深根于你的内心,继而体现在你的气质里。”


常说“人如其所阅” (You are what you read) 。看一个人的书架,就可以了解到这个人的许多事情。


从一个人的衣橱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衣着品味,性格爱好。那么,从一个人的书橱里,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思想品味,为人作风。


衣裳包装皮囊,书籍武装灵魂。



不久前,一个TED演讲的视频火了起来,演讲者告诉了我们不读书的人到底输在哪里。


Ann Morgan,除了作为TED speaker之外,她还是一名作家,也是皇家文学基金会成员和编辑。



一直觉得自己与时俱进的Ann Morgan,在某日突然发现,自己的书柜里居然只有英语文化的书籍。


恍然之间,她发现了自己庞大的文化盲点,除了英语世界,其他语言世界里一定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而她的阅读习惯意味着不会接触到这一类书。


她开始为自己单一语种的阅读而恐慌,意识到自己因为单一语种的阅读而带来的视野局限。


于是,在忧虑伤心过后,下定决心将自己的阅读范围扩大到世界级,她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大胆的阅读计划。


不曾想,这个决定甚至影响了她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语言的限制,她遇到了很多困难并最终克服了它。事实证明,如果你想阅读这个世界,如果你想用开放的思维与之交流,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帮你。


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来克服困难去一窥那个精彩的世界的?



请看这则TED演讲。

(时长12分钟,建议wifi下观看)




她说:读书开拓了我的视野,那些享受阅读的人就能体会到,书籍有着强大的能力把你带出自我,有超乎寻常的力量让你感到放松,进入别人的思想中,至少有一段时间,你可以看到别人眼中的世界。



但这或许,就如Ann Morgan所说,不会是一段好过的经历,尤其是你在读一本文化上与自己的观念大为不同的书。但它可能很有启发性,与不熟悉的想法产生碰撞,能帮你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想法,与这些不熟悉的观点进行斗争会使你的思想变得更加清晰,也能帮你告诉自己,在你看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上有哪些盲点。


当她回头看时,她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读的英文文学书籍相比世界上其他书籍的丰富程度,实在有些狭隘。



书籍的力量可以跨越政治、地域,文化,社会上的界限而让我们增进了解,增长见识,更新自己原有的认知。


如果说一切误解都源于不够了解,那么我想Ann Morgan的演讲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爱上读书,有书不输:22位名人谈阅读》是一本名人访谈录合集。书中访问的22位名人,他们成功地领域各有不同,涉及政界,演艺界,商界,教育界等,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阅读。


观察一下你身边的人,读书或不读书的区别在哪儿?再看看古往今来一些为人所称赞的,无不是喜好读书之人。


杨绛视读书为一种信仰,广为流传的《我们仨》是她在93岁高龄完成的;一生洒脱自由的三毛,沉迷于书的世界,书籍也给了她勇气,她也收获了如书的爱情;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陈道明每天都会抽出两小时时间来阅读,就连出去拍戏时也会带着书,可谓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被赞最美不过董卿,无论是《朗读者》还是《诗词大会》,她出众的气质以及读书经历,让人忍不住感慨非一日之功所能成。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如是说。


那些格局远大,开阔通达,谦和有礼,从容镇定,理解他人,尊重差异的人,大多数都有阅读的习惯。


书籍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灵动的文字让人感到放松,让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徜徉在书籍的浩瀚里,领略世界的奇妙;让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认真倾听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拥有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读书之人,内心丰盈,从容安宁,勇敢坚定。


要相信,浮躁的社会,心静者终胜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