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土画派太行写生有感——画家闫景阳

 飓风125 2018-05-09

闫景阳,字逸石,现为黑龙江省画院专职画家,黑龙江省画院艺术教育培训学院院长,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黑土画派创研人,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文化部文化使者。

浅谈黑土画派笔墨语言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历代传统中国画写意山水作品,以及研究历代大师对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时间从2007年到2017年,我走过了将近十年的艺术实践。

这十年间,通过将自然的气象、笔墨的气象以及笔墨文化这三者的结合,我体现黑土地人文内涵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挖掘。近几年参加的几次国内的重大艺术活动,参展的都是黑土墨魂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得到了全国业内人士不同程度的关注与认可,而且得到了一些不同角度的建议与评价,对此我深感荣幸。目前在笔法墨法还有章法布局等表现龙江黑土地笔墨语言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经过这一阶段的探索,黑土地笔墨语言的未来走向以及潜在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黑土地的环境问题。我们要逐渐深入地研究黑土地的环境,这其中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方面。自然环境方面包括地质的变化以及气候的变化;人文环境方面,也是最需要探究的方面,即这片土地经过人的活动改造后的变化。这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实践去探索。

第二方面,是笔墨语言的发展趋势问题。如何使表现黑土地的笔墨更加成熟化?这种成熟化不是发展的终点,而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体现在一个山水画家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笔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并形成了特定的艺术家群体,比如吴门画派,金陵八家,岭南画派等。从这些艺术家团体中代表人物的作品来看,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地域的探索和对画面形象的表现都是有差距的。再看我们黑土画派,未来几年随着艺术家群体的集结,会有更多地艺术家来研究黑土画派的艺术语言,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去表现这个黑土地的自然风光,这将极大地丰富它的艺术特征和艺术内涵,使这块土地的艺术语言走向深远和成熟,具有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刻的艺术感召力。我们需要更多的艺术家走进这片土地,用自己的艺术生命去探索适合这片土地的笔墨语言文化,使它的风格更加多样,具体和明确。

第三方面,是对黑土地独特地理面貌及自然风光的艺术理论总结问题。现在我们虽然已经初步总结出了一些阶段性的艺术理论成果,比如:黑土画派的绘画风格、黑土画派的形成与发展,黑土画派的皴法表现等,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黑土画派在在艺术理论探索方面仍有无限大的空间。它需要在艺术实践的的基础上,有更多的艺术家与理论家,走进这片黑土地,通过他们在艺术领域的多年积学,去发现和总结更新的艺术理论。实现全领域、多角度地继承创新中国水墨艺术的传统文脉,这是中国画艺术理论的新支点,是开拓的新领域。黑土地域,既是平原化的黑土层,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内涵。高寒气候以及多文化融合,这些自然人文条件形成了黑土地独具特色的自然面貌和人文语境。在这种语境下,黑土画派艺术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才是黑土画派艺术与笔墨语言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四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由这样一片土地所滋育出的笔墨语言,是中国画的一种新的呈现形式。它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面貌与体系,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点。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里,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大有可观。因为中国画的文脉继承并非凭空臆造,它是人与自然相互学习、共同生存发展的结果,是在由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入的研究所生发。同样的,黑土地艺术笔墨语言的创新也是来源于传统,来源于地域文化,反映黑土地独特自然面貌的艺术语言。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总结,足可见艺术笔墨语言对于反映特定地理面貌,创造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性。黑土地的笔墨语言不仅整体上符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规律,而且又描绘了新的地域面貌,将在新的人文环境里探索出属于它自己的艺术气象和艺术存在方式。这种风格的绘画语言正在形成,它不仅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是为后人留下值得探索的艺术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