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题】中考语文真题演练:文言文阅读

 心静如水vqolwc 2018-05-09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河干(面对) 
B.二石兽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二石兽水中——乃取一葫芦置
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酿泉酒,泉香而酒洌 
D.如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 ②沿河求,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 ④果得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答案


解析:


1、BC 
2、AC 
3、C 
4、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意思符合即可)


编辑:叶子

标签: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