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进乡土文化复兴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黄冈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昇事静能量 2018-05-09

    吕有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底在于农耕文明,根源在于乡土文化。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原生地、乡土文化的集聚地。只有本土自然生成,乡土文化才会更贴近、更贴心。江浙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就是生动例证。为此,我们在建设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应该大力推进乡土文化的复兴。联系近期赴皖苏浙等地考察学习,结合黄州实际,笔者以为可从下三方面着力。

    一、办好三“堂”

    (一)办好文化礼堂。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浙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基层党组织沟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也是彰显浙江文化特色的“文化地标”。

    我们有一些类似基础,可以利用原有的礼堂、祠堂、庙堂等进行改建、扩建或新建文化礼堂。在其中设立励志廊、村史廊、荣誉廊,配套开设礼仪活动,聚合成立舞龙队、锣鼓队、舞蹈队等村民表演队伍,由宣传文化部门牵头,指导引导,逐步将文化礼堂从单一的文化活动载体转变为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进而成为普及科学文化的阵地、弘扬文明新风的舞台、传播传统文化的殿堂、村中谈事议事的场所。

    (二)办好乡村学堂。推进乡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现在农村不少孩子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不甚了解,对故乡感情越来越淡薄,到城市上学、工作后,过年过节不愿意回家。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给孩子们补上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这一课,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嵌入学生心里,成为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激励起他们报效桑梓,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借鉴外地经验,我们可以聘请专家学者作为顾问,统一组织、协调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中课时、教材、师资等问题。积极鼓励各中小学开设乡土文化校本研修第二课堂,利用学校教师和聘请校外专家、学者,特别是那些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有兴趣的家长深入课堂,零距离与学生交流乡土文化知识。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让黄州农民画、黄州点子、黄梅戏等本土文化、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全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艺术的传承。

    (三)办好家庭厅堂。过去,我们家庭有中堂,中堂悬挂条幅。如今,家庭中客厅被电视替代,我们仍应关注厅堂的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作用。在浙江东梓关村等地,古村落搬迁新建房屋依然保留厅堂格局,厅堂依然布置有家谱、祖训,就是尊重群众意愿的体现。我们应该关注厅堂的布置,让厅堂少一些庸俗气,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市侩味,多一些书香味,增加向上向善的元素,在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得到文化熏陶。

    二、依靠三“人”

    (一)学名人。所谓“见贤思齐”,就是以榜样为力量,让人们有学习的对象,确立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包括学本土古圣先贤,也包括本土当今楷模榜样。棠棣村、自然村学子榜,让人印象深刻,身边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不仅让其家人与有荣焉,也给后来者以巨大的示范激励。

    (二)引能人。如今“三乡工程”方兴未艾,能人回乡风起云涌。能人发掘乡土文化、带动乡土文化的复兴乃至新生是一篇了不起的大文章。桐庐县文化民宿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路径。桐庐乡村民宿大部分是在农民闲置房屋上改造而成,传递着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特色;人情味浓厚的主客互动正是根植于乡土文化的朴素人际交往形式,而这种人际关系在人们转向城市生活以后就不复存在了,很多游客乐于选择民宿也是出于这种富有人情味的独特体验。

    我们的乡土文化一般表现于乡村的建筑、服饰、家具、农用设施等有形物质以及民风习俗、民间艺术等无形精神要素。为此,引能人回乡,推动乡土文化的回归就是将当地乡土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要素通过载体予以传承,在运营的同时,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对乡土文化的构建,则是以能人经济实体为平台,植入本土文化理念和形态,在乡土生活范式方面构建新型的乡土文化。

    (三)用贤人。江浙地区把乡贤文化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借鉴他们的做法,我们在推进基层创新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乡贤的精神力量,把长期生活在本地、退休后定居在本地和有姻亲关系在本地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道德模范、经济文化能人以及热心本地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其他人士纳入乡贤范畴,组织引导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组织公益活动,维护公序良俗,调解邻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等。

    三、突出三“规”

    (一)道德法规。在余村游廊中,“劝母让地”故事版画吸引人们驻足。虽说与“六尺巷”故事异曲同工,却比“六尺巷”故事更能打动人、说服人,因为这是本村的真人真事、今人今事,可信易学。黄州区一些乡村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民画,引人关注。这就启发我们,乡村进行道德法规教育,要把握“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原则,避免远、大、空,尽可能做到近、实、小。根据乡村建设需要、贴近群众生活来选择内容,宣传更要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二)民约村规。制定民约村规、呵护公序良俗,是对传统社会优秀遗产的继承,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乡村基层制度安排。在绍兴市乡村,民约村规已成为全体村民公认的办事标准和日常行为规范。反思当前,一些地方民约村规在实践中存在程序违法、内容不合理、执行偏差等问题。为此,在制定修改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民约村规施行中要立足于实际生活,强化道德约束,提升村民自身教育能力,构建人人参与、法治为基、民主共建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三)家训家规。在柯桥区棠棣村,家家大院门口挂着家训,每家还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有一个家风词。家训家规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维护好自己的家训家规,借鉴别家他姓的家风,必将发掘好传统文化的精髓。家训家规也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对社会而言,还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训家规,每个家庭的家风积极向善,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健康、和谐、有序。

    (作者系黄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