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创变说 导读: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古村旧镇里,曾经代表乡土文化的古民居、农耕用品、戏曲文艺、少数民族文化等传统事物,正日渐式微。为了挽救失落的文明,年画、剪纸主题等乡村文创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这种“乡村+文创”的模式,能否推动乡土文化复兴?目前,我国在推动乡村文创方面,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实践?发展乡村文创产业,又应该避免哪些误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村旧镇,聊聊如何用新元素激活老传统吧! 一方面是城市闲置用地改造的文化创意园随时面临城市发展规划被拆的风险;一方面是乡村后工业时代的荒废待兴;文创与乡村碰撞未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方法。然而乡村文创到底怎么玩?贵州安顺陇财村告诉你! 这座包含了种植采摘、休闲观光、文化教育及绿色产业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化扶贫示范生态园,将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旅游者、商家、文化学者、农品经销商,不同的人群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情感、物产和交流方式。 当前,在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衰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乡土文化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如果任其凋亡,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因此,将文化创意引入村落,发掘与开发乡村的历史传统、建筑形制、传统产业文化等资源,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形式,也可以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入外力支持,如通过乡村爱好者、乡建家、艺术家、手工艺师等群体的介入与辅导,培育和鼓励当地组织、民间力量成为乡土文化创新的主体,从而形成乡村居民、规划团队、民间组织、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网络。 陇财村是布依族人世代生活的居所,布依族也在在贵州各地都有分布。这里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故事,有待于人们挖掘。这陇财村,倘若没有注入创意元素,那么就永远是陇财村。我们希望运用文化创意,赋予陇财村新生命,激活这里乡土文化的生命力。 目前,许多古村旧镇都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境营造的过程中,如果融入文化创意,既能提升村庄的品位,又极大地带动了村庄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可以说,乡村文创是对乡土文化的再生产。 乡村文创产品不仅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也为乡村文明和价值重建提供了有效的路径。目前,许多乡村文创产品早已被塑造成旅游产品、纪念品和装饰品,但存在同质化、低俗化等问题,这些需要在后续发展中尽量避免。其中,乡村文化旅游需要回归耕读文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并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乡土文化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应注重地域根植性和创新性。首先,乡土文化与文化创意的融合需要根植于当地。不同村落的乡土文化和工艺产品各有特点,发掘地方特色需要学会就地取材,如运用地方历史、文化故事等,来体现乡村文创产品的特点、美感与价值。其次,乡土文化与文化创意的融合需要不断创新。一方面,要在工艺与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将工艺品融入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通过观光工厂、现场DIY等多种形式,让游客参与其中。 游逛在陇财村中,小桥流水、楼台亭榭、“mini农场”、藤马草象、自行车道、农家乐等一应俱全。但最赚足游客目光的是那一幅幅手绘在独具乡土特色一幢幢楼房墙面上的创意卡通画,有远望的布依姑娘、有蹲在木箱上玩绳的男孩、采葡萄的小女孩、耕作休息的农人、踮足看世界的男孩、云端的梦幻女孩等。每幅绘画都占据一面墙,面积达数十平方米,鲜艳醒目。极具立体感的绘画与当地村居、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游客路过,均会驻足欣赏或拍照,赞叹一番。 在陇财村内,如果留心,你还会发现观光步道上供人休憩的座椅上绘制了甜睡着的小孩、运送农产品的卡车;在路边树疤里,手绘的松鼠与小猫正在捉迷藏…… 最为赚足游客目光的那幅最具惊险体验的地面3D画顷刻间也变成了大明星,几乎每一个游客都在这里留下过那一刻的记忆定格。当然,那一幅幅手绘在独具乡土特色房子上的创意画也是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像是在讲述着这里的故事,这里人心底的美好愿景。 村落艺术,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目前村落艺术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时期,而在村落艺术与旅游的融合中存在的生活化、同质化、低俗化三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 以乡村原有文化内涵、人文景观、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等元素为切入点,以农旅文教多产业融合模式为依据,挖掘与提炼存在于各乡村间独特的个性与精神内涵,精准定位乡村建设发展模式,精准定位市场,利用互联网创新传播模式,以低成本、低碳、环保、可行性较合理的方式多维度带动、开发乡村相关产业链,根本目的是为乡村人民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用市场需求的形式,保护乡村,保护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