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札记16:汉高祖刘邦的小名考

 木土泉大福富 2018-05-09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更有情怀

汉高祖刘邦的小名考

     

      

刘邦出身低微,父母没什么文化,诚然。然易中天教授以“季”字作为刘邦出身平民的佐证,愚不敢苟同。易教授认为,刘邦小时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小名叫刘季。”“刘季翻译成现代汉语,刘小,没有名字,平民。”愚考《礼记正义》、《仪礼注疏》,伯、仲、叔、季,固然是长幼之称,但在古代却有另一层的用法,辟如现代人的称呼“伯伯”、“叔叔”,皆是敬语。

      

《礼记正义·檀弓上第三》云:“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孔颖达的疏明白晓畅,人“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至五十耆艾转尊,又舍其二十之字,直以伯仲别之,至死而加谥。……《士冠礼》二十已有‘伯某甫、仲叔季’,此云‘五十以伯仲’者,二十之时,虽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五十之时,直呼伯仲耳。”

      

“伯某甫、仲叔季”,原文见《仪礼注疏·士冠礼第一》,甫是丈夫之美称。孔疏说:“二十冠时与之作字,犹孔子生三月名之曰丘,至二十冠而字之曰仲尼。有兄曰伯,居第二则曰仲。但殷质,二十为字之时,兼伯、仲、叔、季呼之;周文,二十为字之时,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故《檀弓》云‘五十以伯仲’,周道也。是呼伯仲之时,则兼二十字而言。若孔子生于周代,从周礼呼尼甫,至五十去甫以尼配仲,而呼之曰仲尼是也。”

      

商代和周代的礼俗不同,商代男子二十岁有字,在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一起称呼,如孔子字尼,他排行第二,便称为仲尼。周代则在字后加甫,如孔子字尼,便称尼甫,也可以称仲尼甫(如若称伯仲,尾缀须加“甫”)。只有“年至五十耆艾转尊”,才可以称仲尼,或者直称仲。(孔颖达对五十后称仲尼或仲,注释似有出入,待方家指正)。由此可见,伯、仲、叔、季,即是排行,亦可看作尊称。刘邦举旗的时候,已年届48,年底就可以做“五十”了,按当时的礼俗,理应称“季”。再者说,“即位易名邦”,可见之前是有一个名字的,只是践祚之后换了,但不等于就没有名字。

      

洪迈的随笔提供了另一层解释。《容斋五笔》卷第一“古人字只一言”条说:“古之人命字,一而已矣。初曰子,已而为仲为伯,又为叔为季,其老而尊者为甫,盖无以两言相连取义。……下至西汉,与周相接,故一切皆然。……单书一字者,若陈胜字涉,项籍字羽,彭越字仲,张欧、吴广、枚乘字叔,……张释之字季……迨东汉以下,则不尽然。”洪迈对“甫”字的用法与《仪礼》不同,但从他列举的单“字”来看,古人,至少在东汉前,有直以“仲”“叔”“季”为字者,如彭越字仲,张欧、吴广、枚乘字叔,张释之字季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