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面内心的恐惧

 逻哥斯 2018-05-10

看书,是享受和作者灵魂交流的乐趣。我看德国作家弗里兹·李曼(Fritz Riemann, 1902—1979)的《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似乎有碰触到作者的灵魂。

忘记了这本书是哪个知名作家书中推荐的,我几年前买来的时候翻看一下,书中大部分都是很理性的内容,很难理解,看不懂。于是一直摆在书架上呆了几年。

最近觉得应该看这本书了,便翻出来,慢慢看,断续看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惊叹于作者居然能用那么理性的文字,引发人那么深的内心感受啊!

作者以地球的行星运转的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和对应的人格: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害怕改变(强迫人格),害怕既定的定律(歇斯底里人格)。

直面内心的恐惧

作者开篇介绍每一个人都有这四种恐惧,当人在这四种恐惧中取得平衡,是最健康的状态。感叹于这世上万事万物,动态平衡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看书的过程中,父母导师班有一位同学在微信群里提出她朋友的孩子洗东西特别长时间。洗澡正常1~2小时。平时洗手都要10~20分钟左右,上厕所出来洗手要半个小时。同学在群里求助如何帮这孩子。另一同学支招,这孩子基本就是强迫症,送医院精神病科去看。我按书中内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父母把罪过推给孩子,责备孩子的不是,却不承认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差错。”我深深地替孩子感到可怜啊!

直面内心的恐惧

看书的过程中,又一前同事请教我,她有一亲戚脾气暴躁,亲戚的孩子9岁一不顺心就暴躁发脾气,有想自杀的倾向。又一可怜的孩子!

看到现实案例和书中介绍每一种比较极端的恐惧的理论和案例时,书中引用的例子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早年与后来的环境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占有多大的比重,我会身临其境深深地陷入到各种可怜孩子的情绪中,内心深处感同身受孩子各种的恐惧,恐怖,悲恸,无助,并且产生恨父母的想法啊。

好在看到书中结语,能把陷进去的我拉出来。其中“若是从孩子所受到的忽视和伤害来看,认为父母应该承担过错的话,不如说不仅父母操弄了孩子的命运,孩子也同样成为父母的宿命。”所以,如果孩子的父母愿意学习成长,是可以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命运的。想起这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又一次体会到“进得去,出得来”的状态。今年过去的一半多时间里,我随着心走,多次体会到“进得去,出得来”的珍贵。年初学习佛家的因果文化的时候,我陷入因果报应的恐惧之中,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中纠结耗费自己的能量,花了一些时间才出得来。在唤醒自己的旅途中,我陷入了“我是谁”的简单问题中,又花了一些时间出来。感谢我家先生在旁边陪伴,想起这句话“最好的爱是陪伴”,有他陪我出来,感觉真好。

感谢弗里兹·李曼的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进得极端恐惧中去,出得极端恐惧中来。然后四种恐惧又以新的面貌出现,接纳新的恐惧,尝试克服恐惧,让自己产生新的力量,回归生命的本源。好吧,正在阅读的另一本书《回归生命的本源》,看完再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