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湓浦港边老洋房——九江租界寻迹

 袁玛瑙Ec9p 2018-05-10

  九江古城西门外,原有一条小河,名曰龙开河。河流与长江的交汇处,是著名的湓浦港。这条河虽然不宽,但在古时与南京的秦淮河齐名,是古九江最繁华的地方。当年东吴大都督周瑜操练水军、点将出征,江州司马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等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记忆中的龙开河

龙开河停留的船只

早期樯桅林立的港湾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了加紧掠夺中国的进程。1858年6月26日,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囗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该条约还规定,在新开各口外人租地建屋,及“取益防损诸节,悉照又已通商五口无异”,使租界制度得已向新开各口推广。

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交切点,跨赣、鄂、皖三省,是著名的通商大邑,号称“七省通衢”。是长江中下游主要物资集散地之一,在长江经济链中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深入长江,九江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1861年3月25日,英代表巴夏礼以“大英钦差大臣右参赞兼领事官事务”的身份,清代表张集馨以“大清钦命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的身份,签订了《九江租地约》,英国终于完成了其在九江口岸开埠通商的准备活动。

根据《九江租地约》,英国在九江府城以西、龙开河以东划得地基一百五十亩,作为永租地,并在此范围内设有领事馆、俱乐部、巡捕房、医院、教堂、银行、工厂、码头、仓库、栈房等各种设施。

九江租界位置示意图

九江英租界的地理范围

1867年从轮船上拍摄的九江英租界侧视图

  为了管理租界,英国确定与实行了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以外的另一套统治制度。

工部局行使租界的立法权与行政权。工部局是从租界内有资产的洋人中选举出来的,但规定英国人必须占半数。这种名为民选的自治机关,在英领事馆的监督下,负责租界的公共、行政等事务。

在九江设置领事馆和常驻领事官的国家,开始只有英国。它于1861年3月在九江设立,许士为第一任领事官,参与英租界和商埠的开辟。后来,日本等一些国家也分别在九江设立了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

日本领事馆

  巡捕房是租界警政系统,负责维护租界的公共秩序。它的头目由英国人充任,巡捕以雇佣来的英属印度人为多,其中也有少数华人。

巡捕房巡警巡逻(1910年)

租界巡捕房巡警(1920年)

  1862年后,英国在九江所属长江港岸专设长江舰队,除巡逻舰日夜巡查外,在官牌夹、二套口、江北窑厂三处分别布置了主力军舰,还在九江英租界内建起一座专供英海军在九江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菠萝俱乐部。

菠萝海军俱乐部

中外法官在审理中国人为被告的案件

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办事处旧址

美孚洋行

同丰金号

俄国丰顺茶厂

  琼记洋行,美籍商人奥古斯丁·赫德于1840年设立,主营茶叶与鸦片。1861年5月,该洋行在九江府城西门外勘定地基,并索要龙开河西琵琶亭空地15亩。琼记洋行垄断了九江鸦片业务,使九江成为长江中下游鸦片贸易的“总汇之区”。

  1861年设立近代九江海关。1862年12月21日在赫德直接策划下正式开关征税。因为它不同于原来征收船钞的榷关,又是征收洋货关税和洋人充当关员(赫德任总税务司)的海关,所以人们称之为“新关”或“洋关”。

  1878年,于海关税务司使署内设立“送信官局”,1899年大清当局将全国划分为35个邮区(又称邮界),九江是其中之一,称为“九江邮区(界)”。九江邮政总局负责区内包括南昌府在内的13府1直隶州及77县的邮政建设管理职能。

九江邮局

美国安息日会(福音堂)

九江教会所办学校医院一览表

同文书院(现九江市二中)

同文中学外籍教师公寓

儒励女中的“课室楼”。

庐山美国学校

早期教会义学收受的学童

1885年九江教会学校学童

  生命活水医院(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是美以美会在九江建立的一所综合医院。1914年始建。孙中山先生曾为医院题写“生命活水医院”院名。

但福德医院

  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租界相比,九江有一个特点,即殖民者除了在约定的租界之外建造教堂、学校、医院等设施之外,还以种种手段大肆扩地,形成租界之外的侵占区和新“租地”。

填塞湓浦港。租界的南部是长江的江汊湓浦港的一部分。租界开辟后,该港位于租界内的部分即被填筑成陆,使“旧港仅余一汊”。1891年,英租界当局又进而填筑位于界外的港汊,将筑成的数十亩土地开辟为公园、球场,并附设一所招收外侨子弟的小学。于是,在租界南部首先形成了界外侵占区。

租界江边近代化的码头

  越界侵占码头。英租界占有江边优越地段全长1692英尺的码头。除在领事馆前留出192英尺停靠英国兵舰外,其余1500英尺地段由英国领事馆分租与太古、怡和、大阪等轮船公司。英租界和洋行还强令码头趸船下移,侵占招商局码头地界。

美孚公司油轮

  李德立在庐山租地招商。

1887年1月,英国教士李德立游历庐山,与当时的德化(九江)县举人万和庚等签订了购买牯岭长冲、高冲、女儿城、大小校场和讲经台等处的公地契约,拟建避暑用房。事情发生后,地方当局不予承认。1895年12月31日,在清政府总理衙门和英驻京公使干预下,由德化当局与李德立订立租约,将“水流萦绕,地势极佳,合建屋避暑之用”的长冲公地等租给了李德立。李得地之后,辗转租与侨民自治的牯岭公司等分别出租。

原庐山英租界別墅区域图

  李德立开庐山租地之端,随后外国租地逐渐扩大,形成面积数平方公里的牯岭、芦林两大避暑地,称之为“特区”,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侨民和中国的达官显贵。入山避暑的中外人士大多乘坐轮船前往九江,英租界成为他们上下庐山的必经之地。

十九世纪末,庐山避暑地由英、美、德、法、意、挪威、日本七国组成。建筑皆为各种风格的别墅,主要用于度假、疗养与避暑。到20世纪初,先后有20多个国家在庐山建有千余栋別墅。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世界村”、“世界建筑博物馆”。

九江租界和庐山避暑地的开辟,使九江常住外国居民不断增加,至20世纪20年代达2000余人。这些外国居民除来庐山避暑外,还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

庐山别墅群(20世纪初)

英租界外洋街(1865年)

  中外著名的艺术家蒋彝,曾这样记述他在九江租界的经历:

祖父走久了,感到非常疲乏,就在租界中公设的长椅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马上就有一个巡捕叫喊“起来”“走开”。祖父上了年纪,同他解释“只坐几分钟就走”,回答是不行,巡捕就拿起他的警棍来赶,我把身子遮着祖父起身走开了。走了不远,看见第二把公设的椅凳上也坐着一位老年洋女人,她的一条大狗也同她坐在一块儿,真把我气坏了,祖父只是搖头叹气……(蒋彝:《洋人与狗》)

  从租界设立时起,九江人民就同殖民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27年初,九江工人阶级、各界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北伐军的支持下,与英国殖民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一举在全国率先收回了租界(参见拙文:《民军奋起雪国耻,率先收回英租界——1927九江风云之三》)。

九江民军接管租界

当时报纸有关收回九江英租界的报道

九江市大中路一隅(1928年)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九江市图

九江市大中路

  这条湓浦路的所在地,即是历史上的湓浦港。路的北侧,是当年的租界区。

  近年来,九江市依原貌恢复了留存下来的近代租界时期的历史建筑。位于湓浦路(原湓浦港)和滨江路之间,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雨的幢幢老洋房,默默地向世人昭示着租界的前世今生。


滨江路的“九江1858”

湓浦路14号的“九江租界旧址”

  英国亚细亚公司公寓旧址(现辟为九江租界博物馆)

  在日本台湾银行旧址楼顶看原租界内的部分建筑

日本台湾银行旧址

日本台湾银行旧址

日本领事馆旧址

日本领事馆公寓旧址

  湓浦路边的两幢老洋房,右为日本领事馆旧址,左为日本领事馆公寓旧址。

原租界內老洋房一瞥

浔忆楼

参观九江租界博物馆的游人

  一位从五十年代起在老洋房居住了近四十年的老人,今日故地重游,向游人们讲述亲身经历的老洋房的故事和传说。

  据这位老人说,这座位于原湓浦港的洋房(日本领事馆公寓)下面,原曾有一个殖民者残害民众的水牢。

  租界,是拥有行政及法律自治权的外国人居住区,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的“怪胎”,它承载着中华民族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租界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开埠城市,它给来华外国人提供了生活的空间,也改变了本土居民的生活方式。

九江英租界自1861年设立,至1927年收回,历时66年,三分之二个世纪。它既是西方列强侵略与掠夺江西的桥头堡,也是九江和江西应对西方冲击的试验场;同时,租界的一市两治,为以后九江城市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使九江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近代转型的中心。

  注:本文中的历史图片,部分源自网络,部分翻拍于九江租界博物馆的《九江租界史陈列》。谨向该博物馆和原作者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