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地图|笔端的起承转合——嘉兴灶头画

 秦岭之尖 2018-05-10


画笔下的凡尘旧事

灶头上的万家烟火

 

江南的神韵

村野的灵动

 

笔锋轮转

谁主沉浮



灶头画


所谓灶花


  灶头画简称灶画,老百姓也称其为“灶花”,通常采用湿壁作画,这样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和自然挥发,灶壁面慢慢变干,灶上所绘的图画历经十年二十年不脱落,也不会褪色。民间艺人主要用三原色进行作画,把农家生活的色彩、淳朴的乡土艺术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融合在灶画中。如今灶头画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嘉兴灶头画组合),成为扎根民间的国宝级艺术。

 

内容几何

 


   海盐灶头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七大类:

  一是文字类,如“福、禄、寿、喜”等;二是历史故事类;三是动物类,如鲤鱼、龙、喜鹊、仙鹤等;四是器物、植物果品类,如聚宝盆、如意、梅、兰、竹、菊、仙桃等;五是神像类,如和合二仙、文武财神、八仙等;六是山水风景类,如西湖景致、延安宝塔、韶山红日等;七是线条纹样类,如万字纹、竹节纹、水浪形等。


传人


这样的开始


  海盐澉浦灶头画第三代传人赵生波从十岁开始学灶头画。他是弟兄三人一起学的,因为他爷爷和父亲都是打灶头,画灶头画的,所以就跟着家里学了。小时候,人家小孩子过年都是买玩具,他们过年的时候,父亲总是带着他们去买连环画和年画。连环画都是一套套买的,到家里就跟着描,这样就慢慢地学起来了。

 

  在学习灶头画的时候,赵生波的父亲让他把一种毛边纸订在墙上,学习立画,就是手肘悬空,不能碰到墙壁。为了练手劲,把纸贴在八仙桌桌面之下,地上铺一件衣服,他躺在桌子底下,仰着头画。他说这样练手劲的办法是最好的。


独当一面


  赵生波从十七岁开始就一个人打灶头了。那时大家都是用土灶,打灶也比较简洁,一般不贴瓷砖。那时候,他每年要打一百一十到一百二十口灶。打灶和画灶头画连在一起,基本是三天完成一口灶。到现在,他已经打过一千多个灶头了。

 

不重复的灶头画


  对于灶头画赵生波一般都不重复,除了那些标志性的,寓意比较好的,像是表示年年有余的鲤鱼,可能会重复画,但是他也会在鱼的图形上进行一些变化。

 

越来越少


  现在人家造好房子,要打灶的,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反而是一些地方在打造文化礼堂,要他们去打灶,画灶头画。赵生波表示现在已经没有人学习打灶了。其实学灶头画,光是画的话,现在很多学美术的年轻人都会画。如果灶头画要传承的话,从自己起灶,到粉刷,再到画画,全部都会的话,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也算一种宣传


  海盐对灶头画宣传是很重视的,虽然嘉兴的其他地方都有灶头画,但是比较起来,海盐的灶头画在这方面还是有优势的。现在赵生波每打好一副灶,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下,也算是一种宣传。

灶头画

夜阑听雨

色彩斑斓变化

心不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