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画廊】传世墨迹——张大千70岁巨作《长江万里图》

 夕妙斋 2018-05-10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 纸本设色 53.2×1979.5cm 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藏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又名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斋名大风堂。祖籍广东番禺,生于四川内江。二十多岁便蓄着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大千先生幼年受慈母及兄长熏陶,潜心书画诗文。及长,东渡日本,习绘画与印染工艺。归国后拜曾熙、李瑞清先生为师,画艺精进,早岁即名扬海外。20世纪30年代,他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其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定大师。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出版有《张大千书画集》等多种选集,著有《画说》。代表作品有《华山云海图卷》、《长江万里图》、《庐山图》等。

       张大千毕生的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境地。他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工笔、写意,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典作风期、转变期和高峰期。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神临摹,由石涛、八大山人追徐渭、陈淳及宋元诸家,直至敦煌壁画。其画风亦由近似石涛、朱耷而变为晋唐宋元风范。60—70岁,张大千经历十年探索,融泼彩于泼墨、勾皴法,终于创造了雄奇壮丽的新风貌。以70岁创作的《长江万里图》为标志,迈入了创造性的高峰期,泼彩成为最富个性的画法。其过程大略是:先以墨笔略勾大形,然后托裱一层纸,再泼墨泼彩。其画法近似现代西方绘画的自动技法,用手牵动画纸或画板,使墨彩漫然自流,以形成某种效果,再凭感觉注水或加浓颜色,或用笔添补房屋、山脚、枝干或人物,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境界与情调。他以“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等古人言论解释这些作品,认为它们是符合传统美学原则的。事实上,张大千晚年的这一突变,不仅把他的艺术从古典画风引向了现代画风,也把他推上了中国画革新大家的行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