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椒山祠天下都城隍--张皓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5-10
金融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座黄瓦红墙的皇家殿宇分外抢眼;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灰墙乌瓦,一处民间祠堂貌不惊人。一官一民,两处的主祀都是明朝忠臣杨继盛。
清明椒山祠天下都城隍
清明椒山祠天下都城隍
清明椒山祠天下都城隍

  金融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座黄瓦红墙的皇家殿宇分外抢眼;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灰墙乌瓦,一处民间祠堂貌不惊人。一官一民,两处的主祀都是明朝忠臣杨继盛。

  嘉靖二十六年(1547),日后名垂青史的三位年轻人被取为同榜进士:死劾奸相严嵩的杨继盛、写就奇书《金瓶梅》的王世贞和权倾天下的张居正。

  杨继盛号椒山,河北保定容城人。年幼丧母,家境清寒。在后母的詈骂声中,只能在乡野放牛。后靠奋发刻苦,考入国子监。金榜题名五年后,他因忠君干练清廉,半年内连升四级。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嵩既贪又奸,为网罗党羽而特意提拔他,出任明朝四大肥缺之一的兵部武选清吏司员外郎。但他嫉恶如仇,不愿与贪官奸臣为伍,要还百姓一个清平世界。

  对于严嵩,他没有私仇,只有公愤,欲除奸臣,以报国恩。嘉靖三十二年(1553)元月,杨继盛“明知必死而为之”,上《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其“十大罪五奸”,举国震动。

  杨继盛被投入诏狱,敬慕忠臣者送来蛇胆解毒止痛,他谢绝:“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挨过廷杖回牢后,他用碎碗片刮去伤口处腐肉三斤断筋两条。瓷片与腿骨相蹭,剨剨有声。目睹此状,见惯血肉横飞的狱卒惊骇得无法自持,哆嗦的手几乎打翻灯盏。后人赞曰:“文长刮骨尚凭酒,椒山割肉只需灯。”

  三年后,“风吹枷锁满城香,簇簇争看员外郎”,杨继盛就义于西市(西四牌楼),留下绝命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百姓恸哭之声震天。夫人张贞殉夫于达智桥宅内。消息传来,“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京城百姓敬而悯之。”民众设祭,尊为京师城隍。

  文坛领袖王世贞与杨继盛同朝为官,乃天下第一鉴赏收藏家,深得祖上王羲之的艺术基因。虽身为望族,却与贫寒出身的杨继盛结为莫逆。

  杨继盛入狱三年,王世贞送药送饭不怕被牵连。还亲为张贞代写代奏《替夫受死疏》,后又为二人料理后事,朋友仗义莫过于此。

  为颂扬好友的气节,王世贞含泪写就千古名剧《鸣凤记》。上演之日万人争看,一座难求,成为历久不衰的昆曲经典。在戏中,刚烈忠臣杨继盛忧国忧民威武不屈,贤妻良母张贞深明大义不畏权贵,严嵩父子受贿专权祸国殃民。孔尚任曾说,《鸣凤记》对他创作《桃花扇》影响甚巨。

  赴义十二年后,新帝隆庆即位,立刻为杨继盛昭雪平反,加谥忠愍公,后又封为天下都城隍,入祀皇家庙宇供奉。全国各地纷纷设立“旌忠祠”和“杨公祠”。清代,顺治以两篇御制文称颂杨公的赤胆忠心。雍正将祭祀典仪升格为每年由亲王主持。乾隆亲为杨公画像题诗:“捐躯不为逆龙鳞,两疏千言万古新。直使权臣阴丧胆,何妨烈士显忘身”。从明清到民国,老家的乡亲们得以免除税负。

  京剧《打严嵩》脍炙人口,自光绪五年至今历演不衰,是马连良和周信芳两位大师的票房保证。此戏以西皮原板开场:“我朝中出奸臣名叫严嵩,他不该害死了杨继盛。”

  西城区成方街原称城隍街,因始建于元代的天下都城隍庙得名。他是全国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宏大、祭祀等级最隆崇的城隍庙。

  各地数不胜数的城隍爷和土地公都是天下都城隍的属下。文天祥在这恢弘巨丽的皇室庙堂里享受了百余年香火之后,杨继盛受封入祀接任,成为四百余年来天地正气在人间的化身。

  民间信仰中,城隍爷是惩恶扬善、庇佑百姓、保护城池的神祇。各地城隍多为已逝的忠烈之士得封,他们刚直不阿,深受百姓敬重。民众向城隍诉苦申冤,祈求平安富贵。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曾下诏加封各地城隍:“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他寄望于城隍信仰的精神震慑力量,配以严刑峻法,使大小官员有所忌惮。

  “人之胜似你,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贱之意。”杨公教子遗训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休要与人攀比,此致穷之道也。”他在贫瘠的甘肃临洮为官期间,曾除吏弊、修水利、采煤炭。为筹措学堂经费,助当地百余孩童读书,他卖掉自己的马匹,妻变卖陪嫁首饰。他对贫寒学子循循善诱:“心为人一身之主,如树之根……休把心坏了”。临洮百姓敬他为“杨父”。他离任时,“哭泣而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

  杨公的同榜进士、临洮人张万纪和深受杨公感召的皋兰人邹应龙等大臣鼎力协作,最终扳倒严嵩,以通倭罪处决严子,完成杨公遗志。邹应龙后被写进《打严嵩》,成为戏中主角。如今,椒山街、杨公祠和椒山书院仍完好地保留在临洮城里。

  从飞檐斗拱的都城隍庙向南数里,便是杨公故居“椒山祠”。山门是达智桥胡同12号,后门在校场三条2号。在杨公赴义张贞殉夫后,子孙四散,人去院空。

  百姓和士人敬杨公之忠义气节,遂改故居为祠堂供奉,并以张贞配祀。乾隆时,将此坐南朝北的三进院落辟为“椒山祠”。院内有古槐一株,为杨公手植。后又改祠为“松筠庵”,但不立佛像,而供奉杨公塑像。这里曾经“房舍轩敞,松林环伺”,花木扶疏,山石层叠。

  庵内有“谏草堂”,曾是杨公撰写弹劾严嵩奏疏的书房。道光年间,浙江嘉兴篆刻高手张辛将弹劾奏疏的草稿刻石。他十分敬重杨公,花费一年时间精心摹刻,后竟病死于庵中。张辛刻石嵌于谏草堂壁上。纪晓岚、刘墉、左宗棠、曾国藩等百余名人题词作诗立碑,颂扬杨公的刚直正气和高风亮节。

  松筠庵曾在近代史上风云际会。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常在此聚会,议论时政针砭时弊。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兵败和马关割台令举国震惊群情激愤,来自十八省的千余名举子,在杨公气节感召下,为国家的富强和民众的生存而求变求新,从松筠庵出发请愿。“公车上书”成为自隋唐开科举以来,读书人以实际行动公开参与国政的第一次。

  从宣外校场口达智桥胡同往南不远,就是菜市口米市胡同的便宜坊原址。便宜坊始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传说,杨公生前时常光临。他认为便宜坊的焖炉烤鸭“方便宜人,物超所值”,并挥毫劲书“便宜坊”三字牌匾。四百多年后的清同治三年(1864),全聚德创立。

  椒山名诗:“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即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与岳飞名句:“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异曲同工。

  古人一致公认,杨公乃是屈指可数的几位能与文丞相和岳武穆相提并论的忠贞之士。

  现代人也对他万分崇敬。美国汉学家韩恭肯曾两次慕名到河北容城瞻仰。2007年,他在伦敦出版英文专著《椒山:杨继盛的生死与身后成就》,盛赞杨公。2008年,在极为畅销的《明朝那些事儿》中,当年明月动容地写道:“杨继盛,即使再过五百年,这个名字仍将光耀史册!”


  几十年前,台湾作家高阳在《明朝的皇帝》中说:“杨继盛身后享名之隆,古今言官第一……北平数百年古都,多少名公巨卿的园林归于瓦砾,而杨继盛的故宅,巍然独存。”椒山祠虽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却不幸沦为私搭乱建的大杂院。这座曾令天下人景仰、令莘莘学子热血沸腾的椒山祠,山门前竟摆起菜摊。

  整整450年前,奸臣伏法,杨公遗志终得以偿。值此壬辰清明,听闻冀甘两省欲在杨公故里和椒山书院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为今用甚好。北京都城隍庙虽已修葺,却不知椒山祠何日才能容光再现。

netease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