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全完善特色经济指标体系着力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统计水平

 琦_GYQ 2018-05-10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地方特色经济。

一、特色经济指标建立的背景

近年来,威海市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细化改革举措、深化结构调整,加快“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等既定战略部署,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产业结构已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产业蓬勃发展,新业态方兴未艾,新模式层出不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逐步构建。

(一)现代服务业取得新突破。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威海市坚持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不断完善载体,优化环境,成效明显。2017年上半年,全市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709家,其中新兴服务业企业525家,对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7.5%,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1%。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68%。同时,以信息网络等高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迅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新亮点。

(二)蓝色海洋经济实现新跨越。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的威海更加专注于海洋,全力谋求蓝色经济提质增效的发展之路,不断做大海洋经济“蛋糕”,逐步开启富民强市的“蓝色梦想”。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海洋主导产业增长迅速,海洋渔业发展稳健、滨海旅游业增势加快,海洋设备制造业前景看好。2017年前三季度,威海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5.54亿元,占GDP比重高达36.6%,对全市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

(三)科技创新产业成为新引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中心逐渐转移到科技创新的竞争。科技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威海市始终坚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和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积极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合理聚焦流动,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主体持续壮大,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433.7亿元,增速高于工业投资幅度2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1%。科技创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不竭动力,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健康医疗产业显现新动力。近年来,健康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不断追求的核心利益,成为各级党和政府日益关注的重点领域。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产业日益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威海市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基础,抓住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把健康医疗产业发展融入城市发展全局,健康医疗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带动了新旧动能转换、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产业结构优化,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现代服务业、蓝色海洋经济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健康医疗产业等新兴产业颇具威海特色,地域性、优势性、层次性非常明显,已逐渐成为威海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必将带动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现行的国家统计制度立足于传统的产业行业,没有完全覆盖全新的行业和领域;立足于全国普遍性共性的指标体系,没有具体设计地方特色的统计指标;立足于常态化的统计监测,没有及时跟踪新热点新情况。为此,应加快建立具有威海特色的统计指标体系,快捷高效生产发布详实的地方特色统计数据,以更好的反映和监测特色产业的发展形势,更好的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管理需求。

二、特色指标体系建立情况

为真实反映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补充完善部分现行统计制度未完全覆盖的行业和领域,满足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管理需求,市统计局既坚持统一的全国统计制度,又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深入创新,积极推进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建立了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健康医疗产业等地方特色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不断为建立服务型统计提供制度保障。

(一)现代服务业指标体系。依托全市服务业统计月报和年报等常规统计,创新性地提出了展示体系指标内容,对确认的全市532家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后台数据重新进行统计分组、整理汇总,测算了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等8项指标数据,形成了反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状况的指标体系,分月度对外进行发布和服务,提高了数据展示的及时性和工作效率,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全市及各区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同时,依据服务业的社会用电量和税收收入等指标对各区市的数据质量进行验证和评估,确保真实反映发展现状。

(二)海洋经济产业指标体系。借鉴青岛蓝色经济统计先进经验,结合威海实际,探索建立了威海市海洋经济产业指标体系,积极开展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统计及核算制度,做好海洋经济及海洋产业的数据监测和分析工作。在合理划分海洋经济主要产业的基础上,确立了海洋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行业构成,测算了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海洋经济分行业分产业增加值及增速;同时主动将全市海洋经济六大重点区域建设进展情况、特色产业园运行情况纳入到统计监测范围之中,为加快培育有威海特色的海洋经济提供统计咨询服务。

(三)科技创新产业指标体系。紧跟科学技术的步伐,建立起一套关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及时反映科技创新在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运行成果,并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企业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为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密切联系省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科学界定统计范围,着手建立起科技创新核心指标(R&D相关数据)、产业升级指标(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产业指标(新医药、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其他相关指标,按季度编制报表并发布,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统计监测体系,合理反映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状况。

(四)健康医疗产业指标体系。紧扣人民追求健康的社会潮流和威海市建设健康城市的决策部署,深入挖掘健康产业内涵,广泛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借鉴国家统计局、其他省市统计局关于健康产业的有关分类方法和统计制度,多方征求参考部门和企业意见建议,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明确了全市健康产业的范畴和外延,制定了健康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形成较为完整、规范的指标体系,及时对汇总数据比对、审核和评估,为各级提供全面、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三、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市统计局四大特色指标体系已初步建立,其中海洋经济指标体系正式运行,并发布了《2017年3季度海洋经济运行手册》,2018年将全部运行。在筹建和试运行中,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行业范围界定不明确。行业范围界定是实施统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健康医疗产业等新兴产业无法完全匹配,行业划分没有明确界定,如一些“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在一、二、三产中跨界、共生、渗透融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找不到它们应属的门类。二是统计调查对象情况复杂。“四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型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变换非常迅速,且多属多元化经营模式,业务边界较为模糊,给数据采集带来较大困难,比如健康体检、高端医疗服务是健康医疗产业的新兴业态,但它们一般只是综合性医院诸多业务的一部分,且因其所占比重较小,无论进行财务数据的剥离还是业务数据的细分都比较困难。三是数据综合核算较难。特色经济指标涉及到多个部门,且部门之间的统计对象、统计表式、统计指标、统计口径不统一,数出多门。部门间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缺少持久、顺畅的资料交换渠道,缺乏长期、协调的信息互补关系,统计数据“部门化”、系统“碎片化”、统计“过时化”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综合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基于统计工作的现状,健全和完善特色指标统计体系势在必行。各级应以新应新、以变应变,加强调研,上下联动,精准发力,逐步健全特色经济统计制度,补充完善部分现行统计制度未完全覆盖的行业和领域,以真实、准确的反映全市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更好的满足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管理需求。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着力在健全完善特色指标统计制度上下功夫。根据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结合省统计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统计制度》,深入企业一线和基层现场,加大调研力度,认真梳理整合,把特色经济行业划分清楚,让统计对象对号入座。加强体系建设,用制度的形式明确特色指标体系统计什么、有哪些要素、具体指标等,定量科学、定性准确,确保统计调查对象不重不漏。不断探讨特色经济的产值、增加值的核算制度和方法,力求全面、及时、准确反映特色经济的发展规模、效益和结构等情况。 

二是密切部门合作,着力在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上下功夫。加强与部门统计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涵盖各区市、各部门的统计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实现部门间数据无缝链接,互联共享。建立信息共享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加强与本地机构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部门相关信息,建立统一完整、不重不漏、信息真实、合作共享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部门管理、普遍共享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与部门的统计共享机制,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时限、渠道以及应承担的责任等,确保经济数据信息及时全面共享。

三是加强分析研判,着力在优化统计服务上下功夫。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强化对特色经济指标数据的综合应用和深度开发,生产出更加丰富的统计产品,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企业谋划、公众咨询提供有力的信息和智力支持。强化数据分析,把脉会诊统计数据,对特色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对特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进行预测预判。科学测算特色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摸清特色经济的发展速度及结构变化,科学研判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侧动力与顿挫力,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