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教科书二、三年级培训(三)

 水乡丽人007 2018-05-10

第三场的培训,迎来喜欢的徐轶老师讲课,三年级教科书 ,随着徐老师一睹为快!

三年级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主讲人:徐 轶

三年级跟二年级的教材有很多变化,与其他版本的教材也有很多变化。新编的体例和选文,新的成分比重是相当大的。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在做这样的改变时,有什么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进入三年级
学生起点分析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什么情况,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楚,才能更好的教学。

1.基于文本
(1)课程标准
提供了学段的目标,能达成前一个学段的目标要求是理想的教学状态。
我们首先要看第一学段提出了哪些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设计。
(2)教科书
昨天下午听了郑宇老师的解读。教科书里有哪些内容,这与课程标准不同,更加具体而开放。教科书里安排的内容已经实施到了哪一步?
教材编写者和执教者都要熟悉这个。
小循环的教学者可能会拔高要求。
2.基于现状
理想状态和现实有区别。文本分析可能会达到目标,但是每个方面不一定均衡。这就是我们的逻辑起点。怎么实施教学这是前提条件。
(1)知识储备
(2)学习能力
(3)思维水平
课程目标分析
这个可以告诉我们到哪里去
第二学段目标 第三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我们不能近视,要看远一点,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清晰,同时也要关照到五六年级的学习到达到什么程度。
老师们需要格外关注高中的课标。我们的义教课标有点久了,提前了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体系,任务群,对我们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可以思考起来。

这是一个学段的起始年级。作为家长,我也有些紧张。据说一到三年级孩子的差距就会
很多年前有很多人研究,三年级会有马鞍形的变化,什么情况呢?
低年级识字写字为主,获取信息多,低水平研究多。思维水平加深后,要求就加深了。
第二部分:三年级的教材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人文主题
普通单元6,特殊单元2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从课文中就可以看出来。

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期望,让每个个体变得美好,希望小孩子读着这套教材长大,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期待,这样的期待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
看课文的内容,我们会发现情趣理是兼顾的。

每一个语文要素都能从课程标准中找到对应的目标。比如:
阅读
三上: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
三上:带着问题默读,读懂课文意思
三下:借助关键句学会概括
三下: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三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习作
三上: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三上: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三下:体会优美生动语句
语文要素之间的关注

1.默读
二年级 开始学习默读
三年级 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
后续年级 提高默读的速度
2.理解词语
一二年级 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
三年级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后续年级 在实践中运用
单元内部结构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识字加油站书写提示
导语篇章页
篇章的设计精巧,花费了大量的心力。
比如:三上第一单元
人文: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知识: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所有人文的主题基本上都有关键词。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比如,三上第四单元
人文: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比如,三上第五单元
人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知识:体会作者是怎样流行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写下来。
单元的篇章设计对后面的教材教学是有引导作用的。希望老师们可以好好用,看怎么可以把这些更好地利用起来。
略读课文
呈现方式不同,具体要求也不同。
精读课文是课后练习,略读更多提倡让学生自己读书,在读前提出问题。我们给出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下面就是正文的部分。通过排版也来区分他。精读是橘黄的,略读是绿色的。
教学要求有什么不同呢?

快乐读书吧
1.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比如《在那替米奥的王国里》,这是童话的单元。我们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文体,而是通过一段语言把孩子带入情境。我们还可以给一个阅读的片段来让孩子感兴趣。
2. 弹性要求(必读+选读)
必读和选读还有一个推进。
3.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不但要读,还要有机融入方法这就更加好。呈现必要的方法在教材里。
三下《小故事大道理》,讲道理的寓言。三上童话,三下寓言,都是符合学生特点的。

第三部分:编写思路和显著特点
一、 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1.比如,三上一单元
知识:阅读时光祖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后面的三篇课文是这样呈现的。

交流平台:提供课外的例子。

希望多写一写,记一记,以后习作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尽量跳出教材的交流范畴。把有新鲜感的拿出来。
2.比如,第二单元
知识:用多种方法理解有难度的句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这是一个事后的反思。当我们回顾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个理解的词语我们是怎么做的。明朗与明亮有什么关系呢?跟具体的字义相关,我们可以怎么理解?
它有可能根据乱来推测字的意思。还有什么方法呢?找反义词。不规则就是凌乱。至少大体可以推测出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些方法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需要更多尝试和练习。
《秋天的雨》:读到这里我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这里运用的方式是结合下文来理解。
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非常重要的一步。
交流平台
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这里是为了梳理一二年级理解词语的方法。让他把所有的方法都来交流和归纳。看看哪些方法都有实践。
词句段运用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憧憬,忐忑不安。这些词语可以根据字形,联系文章内容。
3. 比如,三下八单元

交流平台:
在熟知故事的基础上,把故事讲出来。这是对于复述方法的总结。
词句段运用: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一般情况,我们做一个单项的练习就是人称的转换。把冒号引号去掉,人称变一变。这里我们就放在一个交际语境中进行练习。

这是理想的模式,实际会有变化。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
学段的一般性目标、单元重点目标、本课的个性化目标
我们在设定每篇课文的教学的时候,至少要考虑这三个方面。依课文而定侧重于什么。
1.比如,三下《父亲、树林和鸟》

2.比如,《带刺的朋友》,中间有很多很生动的语言,可以供我们交流。
课后题:多读几遍,体会生动的语言
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从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体会这个变化里面的情感因素。
一个人变得越来越亲密,称呼一定会发生变化。三年级的小朋友是不是适合知道这个东西。但是非常难得,课文中能呈现的,可以让学生感知的,不是知识,让他体会语言的丰富,很好。
最后的选做题,读一读这个故事,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实践。也是结合课文目标提出的要求。
比如,《掌声》。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如果
提倡

一定要通读教材,通读教参。好好读教师用书。从三年级开始,我们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在教师用书上,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来实现我们的编写意图。为什么要设置这个单元?怎么设置?偏差是什么?教材说明。教材说明。教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二、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交流平台
我们的每一道题目都隐含着方法的引导。我对三年级上的交流平台解读一下。

三年级,我们指向让孩子了解到不认识词语的时候,可以建构,实现理解的目标。
比如,童话单元
我们主要是以趣味为主。想象特别鲜明。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阅读的兴趣。
比如,祖国河山的单元
提示学生理解关键句理解段意;提示关注关键句、引导运用关键句围绕一个意思写。。比如《花钟》,提示了这个自然段要写的内容,要用自己的语句概括一下。对于关键句的学习,我们可以怎么做出梯度。这个需要我们思考。
比如,积累语言
摘抄
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归类摘抄,鼓励读背、写感受,提高信息素养(会在右下角注明出处,希望孩子能梳理信息的来源)
比如,默读
这是我们这一册里,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出声、不指读,提升阅读质量,为提高默读速度做准备。不理解的内容读后解决。边读边思考。
遇到这儿就跳过去。在一般情况下,难度适中的材料,用这样的方法。不要被低水平加工的内容困扰。
比如,三下生动的语句
通过具体实例提示“什么是生动的语句”
引导“鉴赏”生动的语句
对小朋友不要提太高的要求,想想带给我怎样的感受,同样的生动的语句这样的册次,要有不同的梯度。有意识的这样做,希望每一次都有提升。

所有的知识都是在具体的运用中才会有价值。不要机械的考察学生的学习。北京的一个老师考察,赵州桥不但什么而且什么。我觉得这样的考察是没有意义的。要给他一个语境来考察,这样是有价值的。如果死记硬背就没有必要了。
方法无处不在——

1.读书的方法
童话、寓言等不同文体的方法
2.学习多音字的方法
三上有20多个多音字,学了这个多音字后就不再注音了,要根据他的意象来注音,很多时候都很难,希望孩子能用起来。
关于多音字,我们不要超出教材的要求学习多音字。多音字是我之前学过这样字的另外的音,我第二次认识他的另外一个读音。第一次就把这个音找准,下一次学到另外一个音的时候再学。
识字的方法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能够做到:知道形声字的基本规律。但是形声字的理据性不容乐观。

我想说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我们一定要:

1.更加关注不和规则的形声字,避免泛化类推导致读音错误
2.鼓励自主识字
3. 区分“见面字”:认读字:写字的不同要求
我们每次都在提,但是有的老师可能还是不清楚。见面字就是带读字,借助拼音可以读就行了,不需要认识。见面字不要求考试,练习中出现了要注音。波澜壮阔的澜,小朋友不认识就要注音。
这三类字的要求是不同的,区别也不同。
写字

三、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1.词语
(1)关注词语的结构特点
(2)促进理解和运用
(3)激发学习词语的兴趣
交流平台:
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
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
源源不断、念念不忘、无忧无虑、无边无际……
看词语就会有画面,数字与数字就会有不同的特点,看着就会非常有趣,在有趣中有积累词语的愿望。建立与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
(4)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5)在情境中运用词语
懒洋洋、慢腾腾,兴冲冲
不仅是词语的积累,而是要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
(6)灵活选用理解词语的方法
(7)辨析近义词的不同使用范围
(8)提高准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有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还是会误用,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因为见少了,我们最终还是要指向的大量的阅读,见多了自然就会理解准确。
2.句子
(1)正确朗读(通过争取的停顿和重音,表现出对句意的准确理解)
(2)在语言实践中感知“得”的用法
(3)感知特殊的语言形式
大量的语言积累后,孩子自然会有积累。
3.段落
从阅读学表达,促进读写结合。
4.写字
开始要求写钢笔字,指导把字写美观
5.修改符号
为学生修改习作提供技术支持。让学生使用专业的工具来做这件事情。
6.书面表达
7.语文生活
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给自己的小组取名字。体现语文可以在生活中得到的运用。
四、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
阅读策略单元
预测,三上是第一个预测的单元。我们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单元?
阅读的策略很多,但是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呢?
1. 激活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
2.“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通过“猜测——证实”建构意义
3.引导阅读时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
4.促进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
当我们主动去想的时候,读书就更快一些。
5. 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6.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
当一个人的认知图式越丰富,你的阅读就会更顺畅。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7.使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孩子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积极,不主动,不愿意和文本去对话。重要是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提问者。提问就是主动与文本对话。不是在老师的迁移下被动的读。
这个单元的脉络
导语(单元导入)——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
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在想,略读课文比平时的略读课文要难一点,主要是要用方法。这两篇课文都没有结尾。那就需要我们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预测。
具体内容:
1. 同时预测的线索
2. 预测要有依据
3.预测的内容可能跟股市的实际内容不一样
在下一课开始运用方法:
4.鼓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
5.提示学生:可以修正自己的预测
6.实践活动:借助题目进行预测
7.让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成为常态,成为习惯
8.预测真的有用
可以帮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一个,在图书馆找书,看卡标题,看看书的大致内容。

习作单元
为什么在三年级安排“观察”和:想象这两个单元?
这个单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导语 语文要素的左边有一支笔
精读课文 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交流平台 归纳梳理,提炼方法
初试身手 初步尝试运用
习作例文 进一步感知方法
习作 形成单元学习成果
习作单元,每一步都与每一步环环相扣,一般单元结合没有这样紧密。
《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没有指向阅读理解的内容,而是提出在表达上的价值。
交流平台
留心周围的事物,细致的观察。这两个是从精读课文的例子,得出留心观察的习惯,然后是习作例文。主要以批注和课后例文的形式来加以注意。指向本单元的要点。最后是一个大习作。方法指导很充分,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
非常重要的两句话:
“交流平台”是习作的灵魂;三年级重在培养“意识”和“习惯”。
提倡
1.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
2.将方法指导(“交流平台”的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
3.准确定位习作例文,灵活处理习作例文和习作的关系
例文是一把双刃剑,怎样把例文有效利用起来。
4.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激发观察和想象的兴趣
避免
1.未充分考虑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 特殊性,像普通单元的课文一样进行教学
2.机械使用例文,一一对应仿写
3.对观察方法的指导过多过细
4.要求过高
综合性学习单元
以前的人教版教材大体是这样的一种安排方式,每两课后面做了活动提示。活动中的提示,没有交流平台,而是一个综合性学习。
提倡:
1.明确每个阶段任务,活动有序开展
2. 关注活动过程,给予并制定
3.提供多种方式展示交流成果
避免:
1.不重视综合性学习,不安教材来开展活动
2.学生不明了任务要求,不知道如何开展活动
3.活动实施阶段放任自流
4.成果展示形式单一
文言文
《司马光》
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吃遇见的停顿
2.用自己的话讲一件这个故事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能发现什么就是什么。
《守株待兔》下册借助注释读读课文,给了一个阅读链接。文言文的教学希望参照课后练习设定教学目标。

习作
怎么写?写什么?写给谁看?为什么要写?怎么判断好不好?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写给谁看呢?怎么判断好不好呢?小朋友自己没有办法激发自己习作的兴趣。习作有什么变化:
1.精选习作内容,激发写作动机
2.明确目标要求,体现发展梯度
3.加强过程指导,避免畏难情绪
不光是解决畏难,还为的是提供写作的支架。
4.凸显交际功能,配以读者意识
5. 养成修改习惯,配以自主意识
读者能不能明白你的意思?
6.鼓励分享交流,提高习作水平
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

三上,三下的习作目标和要求
习作的内容非常丰富,广度是非常丰富的,

作为现代人,我们怎么搜集整理和梳理信息,这是需要考虑的。在内容上,有突破。
举两个例子
1.《我来编童话》直接了当承接话题和故事,这也是教材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提几个问题,把问题想清楚文章就成了,既是内容的指导也是反复的指导,最后修改。
2.《续写故事》这样的任务就是在习作后进行评价
3.《这儿真美》些什么的提示,怎么写的提示。习作的篇幅大幅度增加,告诉我们一个习作的话题,按照教材方式来写习作就不会差很远,
4.《我有一个想法》在交际的情况下写给别人听,读给别人听,明确什么样的方法。这样写别人就会更清楚。清楚与不清楚谁说了算,不是自己。是别人,通过别人的反馈来看自己怎么修改。
5.《那次玩得真高兴》通过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来看自己修改的方向。
其中的提示,当时是怎么玩儿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来回忆当时的情景。
过程指导的具体方法
1. 给习作的样例
2.提出一系列问题
3.结合阅读
4.唤醒记忆

口语交际

三年级话题的划分:
1.独白类
2.对话类(交流讨论)
3.对话类(功能性话题)
每一册基本上都有这些话题。对话类主要针对应对能力,功能生活主要是针对生活中的交往。交流就是为了讲自己和对方感兴趣的内容。
比如,可以在开学之后让孩子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这样单项的口语交际,是没有办法在其他课程中获得机会的。只有语文课才会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所以不需要创设什么情景。像今天上午的这个超长的口语交际也是一个口语交际的领域。如果大学的时候再来做这个就太晚了,还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做这个训练内容。
每个学期拿一个话题做,对学生的提升一定很大。
老师们研读教材的思路可以自己做。二年级下册师一个人说完,三年级我们要去强调他,四年级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讨论的时候怎么去应对,既尊重别人又可以有效的发展自己的观点。
关于功能性话题也是如此。

(感谢冯栎钧老师的记录分享、邱一红老师的照片提供。)

此处可以有一张团队合影呲牙

浏览63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